?

從觀眾攝影的角度看博物館建筑設計

2020-09-10 08:25魏笑顏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2期

魏笑顏

摘要: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博物館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博物館熱”成為中國社會文化的新時尚,吸引無數觀眾前往博物館進行參觀游覽,對于一些博物館來說其中有近一半的觀眾為首次前來,主要目的為觀光游覽,對于這類觀眾來說除了對于博物館的興趣對于知識的熱切期望,還有留影紀念的需求,這就要求博物館在設計方面足夠完善,能夠給觀眾提供合適的留影地。

關鍵詞:觀眾攝影;博物館建筑設計 ;公共空間設計

一、觀眾攝影與博物館的發展密切相關

(一)前往博物館參觀拍照人數逐漸上漲

在2019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開幕式上,劉玉珠在致辭中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博物館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博物館熱”成為中國社會文化的新時尚,“博物館+”跨界融合創新成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博物館為國家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新空間。2018年全國博物館舉辦展覽2.6萬個,教育活動近26萬次,觀眾達11.26億人次,分別比上年增長30%、30%和16%,博物館成為人們日?;顒拥闹匾M成部分。近年來觀眾前來博物館參觀的主要目的逐漸成為為休閑娛樂,且比例持續上升。對于一些旅游城市的博物館而言,前來參觀的大部分的觀眾為第一次參觀,并且多數只來一次,對該類型的游客來說拍照留念也是其前來博物館參觀的一項重要的需求。其次一些陪同家人朋友在周末前來博物館放松的觀眾也需要與家人朋友留下照片作為美好的回憶。這就要求博物館有合適的拍照地,當下較流行的說法為 “打卡地”?!按蚩ǖ亍币鉃椋旱竭^某處與某處的標志性建筑或景色有合影。博物館也可以為觀眾提供這樣的“打卡地”。

(二)觀眾攝影給博物館帶來的發展契機

1.有利于博物館的宣傳,打造獨一無二的形象,吸引更多觀眾前來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社交行為與社交活動逐步從線下轉至線上,社交媒體應運而生,逐漸成為網絡用戶獲取信息、發布觀點的主要平臺。社交媒體用戶量大、用戶自發傳播的特性,給予博物館宣傳一個良好的途徑和方法。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公眾喜歡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經歷與生活,大部分會同時配上與經歷相關的圖片或視頻。如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等,人們熱衷于參與到時下熱門話題的討論中,并且樂于發表自己對此的評論及看法。正是由于人們的這種參與性,使得社交媒體成為了人們日常使用最頻繁、獲取信息最直接的平臺,人們在交流和互動的過程中,彼此間建立了一種社交的連接,并最終構成了基于社交媒體的社交網絡,使得互聯網中的信息可以在這個社交網絡中傳播蔓延。[1]若觀眾前來博物館游覽拍了非常具有特色的照片并上傳至社交媒體,則會有更多的人了解到該博物館。

2.有利于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發展,帶來經濟收益

大多數博物館都有自己的紀念品商店,尤其一些大型博物館,更是有自己本館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博物館可以進行相框或者可以安插相片的鑰匙扣的文創產品開發,觀眾在博物館內外留影后可進紀念品商店打印出自己的相片并挑選自己喜歡文創相框或者鑰匙扣購買。當今網絡技術及手機攝影的發展迅猛,大多數人們已經沒有了打印照片的習慣,但電子照片始終代替不了實物照片的存在,給觀眾提供這樣的一種服務是非常具有紀念意義,且通過相框或者鑰匙扣的設計與銷售能夠促進本館文化創意產品的發展,獲得經濟收益。

二、從觀眾攝影的角度看博物館建筑設計

(一)室外設計

對于室外打卡地而言要求博物館室外整體建筑獨特,景色優美,且便于取景,拍照時能夠有角度可以較為輕松的涵蓋完整的博物館全貌。

對于已經建成的博物館而言,外觀建筑暫時無法改變,可以進行周圍環境的優化,如點綴有代表性的裝飾建筑,植被綠化。對于還未建立的博物館而言,博物館建筑不應盲目的攀高比大,千篇一律高大的建筑并不一定受到觀眾喜愛,要結合所在城市的特色,博物館的定位以及室內功能區的實用功能多方面考慮進行設計,優秀的建筑不一定要富麗堂皇,有時素凈典雅的博物館建筑更能展現博物館的主題,帶來不一樣的空間體驗。

如福建泉州的鼎力雕塑藝術博物館,鼎立藝術館坐落于福建省惠安崇武半島,于2013年11月9日正式開館,被業界譽為“中國首個獨立的石雕藝術館”,該館建筑入選為“全球經典博物館”。 整幢藝術館建筑的外觀,以灰色花崗巖壘疊筑構成交錯編織的簡潔“棱石”形制??雌饋硐裨S多巨大的石塊相互堆疊在一起。立面意味著建筑的功能,同時給出了一種自然的、簡單的,但強大的視覺。石頭墻的折疊表面創造生動的陰影和鈍角的石頭使角看起來更堅定有力。建筑選擇了一種當地常見的石材作為外墻材料。它被廣泛用作石彎曲的材料,同時也是崇武古城的基本建筑材料。許多傳統的房子采用堆疊的石頭。因此,堆放石頭博物館設計理念會產生鼎立藝術博物館和當地的石頭的傳統關系的思考。疊石的純粹形式,具有很強的當代視覺。內部則以天圓地方、方圓相濟的中國傳統道家觀,構劃出中心天井和東、西、南、北四個相互聯結的空間。整個設計既美觀又實用,觀眾在外部拍照能夠輕松的涵蓋整個建筑,若一味的追求宏大華麗,大部分的觀眾并未能拍到博物館全貌。

(二)室內設計

室內打卡地主要適用于博物館公共空間。博物館公共空間指的是相對獨立于博物館展陳空間之外的,具有各種交通,交往,以及日常服務等綜合功能,能夠給公眾提供休息、交流、集會、娛樂等多種日常休閑文化活動的空間場所。它主要包括室外場地空間、核心空間、交通空間、服務空間等。博物館建筑的公共空間在形式上主要表現為部分通高幾層或者垂直貫穿整個建筑的室內空間;聯系各個功能區域的交通空間;建筑屋頂或構筑物懸挑所產生的緣側空間;以及在博物館建筑自身影響下周圍能夠給公眾提供日常文化交流活動的場所空間,以及博物館建筑內,為公眾提供各種日常生活服務的功能性的房間等方面。[2]

觀眾在公共空間拍照留念對于公共空間的光線,布局結構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有些博物館會專門設計留出空間給觀眾用來拍照打卡,如震旦博物館五樓的咖啡廳,是震旦博物館的休息區域,該區域有一面墻全部為玻璃窗,能夠遠眺外灘,景色盡收眼底,感受外灘百年歷史,觀眾在此拍照十分有意境。此外震旦博物館的樓梯非常具有特色,簡約且有意味。大門上方的空間挑高五層,植入螺旋樓梯,樓梯采用了鐵柵欄的設計,樓梯的扶手和欄桿都是不銹鋼質地,欄桿的厚度需要進行精確計算,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又使觀眾能若隱若現地觀察到上、下層的展廳。從上往下眺望,樓梯中透出光影之美,均勻分隔的欄桿空隙,在光和影之中,顯現出線條之美。觀眾在此處隨手一拍都能夠得到非常藝術的照片,很多觀眾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別人的分享,自己來到震旦博物館參觀的同時也會在樓梯處拍照留念。

三、結語

觀眾前來博物館參觀時拍照留念已成常態,博物館應把握契機,在建筑設計方面不斷調整,兼顧美觀與實用功能的同時迎合觀眾的攝影需求,為觀眾提供更加完善舒適的參觀環境。

參考文獻:

[1]趙安琪,張鵬洲. 基于社交媒體的電影網絡傳播影響力分析——以新浪微博為例[J]. 現代電影技術,2019(09):10-17.

[2]胡逸飛. 基于開放性特征的博物館建筑公共空間設計策略研究[D].東南大學,201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