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傳承保護與群眾文化活動的融合探究

2020-09-10 08:35問安徽
喜劇世界·中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傳承保護群眾文化活動非遺

問安徽

摘 要:非遺傳承保護與群眾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促進,各個地區應該以群眾文化活動為導向,促進非遺傳承保護,發揮非遺節慶的橋梁作用,構建現代化群眾文化活動平臺,借助非遺的文化屬性,為群眾文化創造提供優質素材資源?;诖?,本文主要探究了保護以及傳承非遺文化的行為對群眾文化活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非遺;傳承保護;群眾文化活動;融合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充滿智慧的人民群眾,創造了大量的文化瑰寶,部分被人們世代相傳視為文化遺產,被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目前,我國申請了4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具體包括昆曲、京劇、皮影戲、珠算、中國古琴藝術、中國蠶桑絲織技藝、二十四節氣等,應該加強對于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非遺傳承保護中的作用,以此為核心組織群眾文化活動。

一、非遺傳承保護與群眾文化活動之間的關系概述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由人民群眾在數千年中不斷創造、發展、完善、傳承下來的文化瑰寶,是偉大的華夏兒女的智慧結晶,由人民群眾創造,理應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得到傳承與發展,如若民間藝人、民間藝術逐步消逝,那么非遺也必定會失去傳承。由此可見,非遺傳承保護與群眾文化活動,二者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必須將非遺融入群眾文化中,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增加非遺項目,以此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

二、非遺傳承保護與群眾文化活動的融合措施分析

(一)以群眾文化活動為導向,促進非遺傳承保護

將非遺傳承保護融入群眾文化活動中,能夠擴大非遺項目的群眾基礎,增加傳承的人數,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人民群眾的創意加持下,得到創新發展,這與非遺傳承保護的目標是一致的。為了推動非遺傳承保護與群眾文化活動的融合,國家和地方政府應該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提出相關政策,比如說《關于戲曲進鄉村的實施方案》,推動非遺傳承保護融入群眾文化活動的常態化、制度化發展。

當前,我國各個地方紛紛以群眾文化活動為導向,展開非遺傳承保護。比如說云南省,當地的玉溪花燈戲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戲曲項目,已經傳承了上百年,當地市場舉辦玉溪花燈戲相關的娛樂活動、比賽項目,呼吁人民群眾參與其中,了解、學習、保護玉溪花燈戲,并將其打造成為當地一張文化名片,吸引全國各地的旅客前來觀賞;再比如說梅溪鎮的舞龍文化,在2015年,當地舉辦了一場舞龍專題活動,介紹了舞龍鬧新春等文化,吸引了當地及周邊群眾的參與,場面十分熱鬧,由央視進行了專題報道與轉播,讓舞龍文化走出梅溪鎮,走進全國。

(二)發揮非遺節慶的橋梁作用,構建現代化群眾文化活動平臺

非遺傳承保護,為各個地方舉辦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了契機與內涵,在此過程中,政府應該充分發揮非遺節慶的橋梁作用,構建現代化群眾文化活動平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業余生活,加強群眾精神文化建設,推動和諧穩定社會構建。在以非遺傳承保護為目標展開群眾文化活動時,應該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文化資源,從中尋找具有當地歷史、人文特色的文化符號、文化要素,作為群眾文化活動設計中的要點,并借此建立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品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同樣以云南省的玉溪花燈戲為例,當地組織了一批花燈手藝人,查找玉溪花燈戲的相關古籍資料,對老燈進行改造,推陳出新,創作出一大批新花燈劇目,這項變革,讓花燈戲從鄉間團場歌舞走向都市戲劇舞臺,玉溪花燈戲,正式成為一個劇種,在全省范圍內推廣普及。玉溪花燈戲正式成為一個劇種,進而在全省推廣普及。在現代化社會,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的群眾文化活動,往往是當地及周邊人民心目中的盛會,為大家相聚、玩鬧提供了一個活動平臺,2010年,浙江省第二屆龍舞大賽于上舍村舉行,吸引了全省各個縣市18條龍的參與,場面熱鬧非凡。

(三)借助非遺的文化屬性,為群眾文化創造提供優質素材資源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在精神上有著更高的追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文化資源,為群眾文化創造提供了豐富、優質的素材,使得各個地方的群眾文化活動,別具一格而又充滿內涵,文化底蘊深厚,活動形式多樣,成了人民群眾生活中的絢爛的火花,點燃了群眾的激情。

以云南傣族孔雀舞為例,云南傣族舞也被稱為“嘎洛勇”,是最受傣族人民歡迎的舞蹈。一年一度的潑水節,當地人聚集在一起,共同慶祝節日,一起跳孔雀舞。這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很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有利于非遺傳承保護,有利于當地文化事業發展。除此之外,政府會組織各種形式的非遺文化活動,比如說,在梅溪鎮,春節時期,非遺文化傳承藝術團會帶著大鼓書進入村莊,為人民群眾奉上藝術表演,深受群眾喜愛,豐富了當地村民的春節娛樂活動。

結語

綜上所述,群眾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者,在保護非遺項目的過程中,發滬指惡化重要作用,國家應該正確看待非遺傳承保護與群眾文化活動之間的關系,根據當地文化特色,組織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宣傳、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我國文化瑰寶的傳承與發展。這樣的舉措,能夠為群眾文化活動創建提供豐富的文化素材,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同時又能夠很好地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任務,可謂是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譚沁洋.試論漁籃花鼓的保護與傳承——基于非遺保護整體性原則的視角[J].當代音樂,2020(10):133-135.

[2]李凱.壯族師公舞蹈文化在非遺教育中的傳承與保護——評《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應用與教育化傳承研究》[J].中國高??萍?,2020(07):102.

猜你喜歡
傳承保護群眾文化活動非遺
廣東粵語發展及嶺南文化的傳承保護策略探究
植根鄉村沃土 群文之花綻放
阜陽民間剪紙藝術的審美性及傳承發展探析
新時期如何做好群眾文化思路
淺談網絡環境下如何加強群眾文化活動對少年兒童的影響
淺談如何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民間組織在粵劇傳承保護中的作用分析
古村鎮調查法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