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建設標準開發與實踐

2020-09-10 09:26張文亭任雪嬌蘇宏志劉其兵
內燃機與配件 2020年12期
關鍵詞:職業教育

張文亭 任雪嬌 蘇宏志 劉其兵

摘要:本文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為例,基于多年實踐經驗的累積,從人才培養模式、“三教”改革、實訓基地建設、社會服務能力以及國際交流與合作五個方面就專業標準的開發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職業教育;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建設標準

0 ?引言

為了提升高職院校的辦學水平,促進專業建設,2006年,教育部和財政部啟動了“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2015年,教育部出臺了《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隨后教育部和財政部啟動“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旨在建設高水平的專業(群),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但是由于沒有明確的專業建設標準,使得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上缺乏科學的指導,導致建設成效未必真正能得到行業與社會的認可。因此,如何確定專業建設標準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本文以筆者所在的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本專業是國家精品專業、國家級教改試點專業、國家示性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國家骨干專業、“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核心專業)為例,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對高等職業教育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建設標準進行了系統的開發與實踐研究。

1 ?人才培養模式

所謂的人才培養模式,實際上就是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以及實現這些培養目標的方法或手段。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學工合一、知技融通”[1],見圖1,使學生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有機結合,知識和技能的融會貫通,成為“精操作、通工藝、會維修、懂設計、能創新”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思想政治堅定、德技并修、全面發展,適應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掌握機械加工工藝方案設計與現場工藝實施;工藝裝備設計與制造;常用機構和通用機械零件設計;常見機械加工設備操作、調試以及通用機械零件加工、產品質量檢驗分析等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裝備制造領域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2 ?“三教”改革

職業教育的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落實‘職教20條’根本要求,也是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2.1 師資隊伍建設

新時代的師資隊伍建設要對標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采用柔性引進、兼職引入等方式,聘請知名學者指導教師團隊建設[2];通過國際交流學習、學術研討、項目合作等方式培養專業帶頭人;通過國內外培訓學習、高校訪學、參與企業技改項目等措施培養專業骨干教師;通過產教融合,聘任科技型或技術型企業家擔任產業特聘教授,參與專業建設,舉辦專題講座,為學生就業創造條件;通過聘任技能大師,將企業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方法等引入課堂;同時完善教師激勵約束機制。

2.2 課程資源建設與教材改革

基于職業崗位能力構建課程體系,落實“1+X”證書制度,重塑課程內容,推進“課證融合”,將裝備制造行業所涉及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融入課程,創新教材編寫方式與體例結構,校企共同開發編寫“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新型教材。利用5G及VR虛擬技術,建設虛擬仿真教學資源,全面提升師生信息素養,促進自主、泛在、個性化學習成長。

2.3 教法改革

堅持專業核心課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課堂效率,在課程中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移動學習等新的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模塊化教學方法改革,推廣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頭腦風暴等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3 ?實訓基地建設

實訓基地定位需要緊密結合西部尤其陜西區域支柱產業(高端裝備產業、汽車產業)的發展及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狀況,重點是面向先進制造業技術技能人才緊缺領域。并依據自身的條件,建設特色鮮明的專業化實訓基地,布局合理,規模適度,設備先進。

探索引廠進校、引校進廠、前廠后校等校企一體化建設基地的合作形式和運營模式,在建設形式上可以是學校把實訓基地建在企業,也可以是企業把人才培養和培訓基地建在學校,從而實現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實訓基地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真正實現產教融合。廣泛聯合和吸引國內外企業共同建立實習實訓基地,拓寬實訓設備和技術的來源渠道,實行資源共享,減少低層次重復投資,提高實訓基地資源使用頻率和效益,注重實訓基地績效管理,構建績效評價體系,使實訓基地做到人員結構合理,崗位職責明確,運行規范有序,考核辦法完備。

4 ?社會服務能力

職業院校應積極樹立主動服務社會的意識,推進產學研用的有機結合,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推廣應用,為行業企業與區域提供繼續教育與新技術、新技能培訓服務。

4.1 搭建技術技能平臺

對接區域高端裝備產業、汽車產業發展需求,以實踐教學基地為依托,以國家級、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引領,以技術技能創新為目標,聚焦“復雜零件制造、裝備裝配與系統集成”核心技術領域,聯合寶雞機床等國內龍頭企業,共建產業學院,打造裝備制造技術技能創新平臺。產業學院以校企雙主體育人為目標,將企業項目融入實踐教學環節,產學一體,協同育人。

4.2 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堅持服務區域產業走向高端、服務區域企業創新發展、服務區域鄉村振興戰略、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四服務”理念,加大專業社會服務力度,以技術技能創新平臺為支撐,充分利用平臺硬件及高水平師資團隊優勢,積極開展先進制造相關技術研究、科技創新,為區域內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積極承接政府、企業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大力推動技術研究與創新。開展社會培訓、技術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培訓,對區域內的中小微企業、家庭作坊進行技術服務,積極開展科技扶貧[3]。

5 ?國際交流與合作

近幾年,中央對職業教育做好對外開放、主動服務產業和企業“走出去”作出了一系列部署。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強調,要推動與中國企業和產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2016年,中央印發的《關于新時期做好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提出職業院校要配合企業“走出去”,多方籌措境外辦學經費,共建海外院校、特色專業、培訓機構,為當地和我國企業培養急需的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隨著“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的實施,以及國家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國家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是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5.1 引進國外優質教學資源

借鑒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教育教學理念,引進教學標準、原版教材等優質資源,消化吸收,創新形成本土化教學資源。有計劃地聘請海外專家學者擔任客座教授或來校講學任教,傳授國外先進經驗。

5.2 加強國際化創新性師資團隊建設

高質量高素質師資隊伍是做好境外辦學工作的重點。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手段,組建一支既通曉外語又業務精湛的專業教師隊伍。鼓勵優秀的教師積極參與境外辦學,并加強對境外辦學師資隊伍跨文化交際能力,特別是語言能力的培訓,著手相關管理人才的選拔、培養和儲備工作,打造境外辦學的精干團隊。

5.3 制定國際化通用教育教學標準

借鑒“雙元制”等模式,總結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經驗,校企共同研制職業教育國際化通用的人才培養方案,將國際化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的制定上,開發國際通用的專業標準和課程體系,推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高質量專業標準、課程標準、教學資源。

6 ?結語

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標準的開發是一項艱巨而又重要的任務,筆者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為例,探討了專業建設標準的新途徑。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即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推進職業教育的“三教”改革、建設特色鮮明的專業化實訓基地、推進產學研用的有機結合、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通過該方法制定的專業建設標準,可以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

參考文獻:

[1]韓玉科.高等職業教育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建設標準開發與實踐研究[J].時代汽車,2019(16):58-59.

[2]趙善慶.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建設標準體系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20,22(02):32-39.

[3]王佳.淺析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建設標準開發與實踐[J].現代營銷(信息版),2020(01):63.

[4]張同興.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建設的標準化路徑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9(52):258-259.

基金項目: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國家骨干專業和省一流專業建設標準研制項目(編號:SZJZX-1849)。

作者簡介:張文亭(1980-),男,陜西延長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機電設備控制技術與職業教育。

猜你喜歡
職業教育
法律視野下我國退役運動員的再就業對策研究
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對汽車服務顧問人才的培養方式
淺談職業學校商務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完善策略研究
分層導學提高解剖生理學復習的有效性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