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TPR教學法在兒童漢語課堂中的應用

2020-09-10 07:22徐金倩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1期
關鍵詞:漢語教學兒童

徐金倩

摘要:TPR教學法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的發展規律,因此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以一堂兒童漢語課為例,探討如何在課堂中靈活、恰當地使用TPR教學的多種模式,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

關鍵詞:TPR教學法;漢語教學;兒童

TPR教學法全稱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又稱為“全身反應法”,是由美國心理學家James Asher提出的。它總結了兒童母語學習的經驗,基于語言和身體運動相協調的原理來進行語言教學。

一、理論基礎

(一)生理學基礎

人體大腦左右半球分工明確。左腦主要負責支配抽象思維能力,偏重于語言、數字、邏輯等方面,右腦主要負責形象思維能力,偏重于節奏、圖形、音樂等。強調在動中學的全身反應法,同時調動起左腦和右腦,兩者互相配合,這樣能達到更佳的語言學習效果。

(二)心理學基礎

心理學上的“記憶痕跡”理論認為,記憶聯系越頻繁越強烈,則記憶聯想就越容易;當知識點的記憶與身體動作相結合時,有利于提升記憶被喚起的可能性。全身反應法以聽和做為主要的教學形式,將語言知識與豐富的肢體活動相結合,提供了更多的記憶點,更有利于記憶。

(三)語言學基礎

語言學上的普遍語法理論認為,學習者接收到大量的、可理解的輸入內容后才能開始正確輸出。全身反應法正是主張先“聽”后“說”,聽力理解先于口語表達,遵循“輸入——理解——輸出”的規律。

二、主要特點

(一)聽力優先。教師用目標語發出指令并先示范,為學習者提供信息輸入,幫助其理解意義。

(二)動作為主。在聽并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者模仿教師做,進一步將語言與動作相結合。

(三)強調理解。強調可理解性輸入,輸入后一定要理解。

(四)指令引導。指令是基本的交際,因此教學語言多用祈使句。

(五)注重互動。師生頻繁互動,激發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和學習的積極性。

三、TPR教學在小學漢語課堂中的應用

TPR教學將肢體動作與音樂、繪畫、表演等多種元素相結合,形成了多種模式。以下以一堂真實的小學漢語課堂為案例,探討如何在課堂中靈活使用各種TPR教學方式。本堂課曾在漢語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獲獎,并作為TPR教學的優秀案例,在多個師資培訓項目中使用,因此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在本課堂中,教學對象為美國小學二年級學生,教學目標為熟練掌握身體部位詞語,并能完成交際表達“你怎么了?”“我……疼”。

(一)全身反應法與音樂結合

教師根據主題,使用了兩首中文歌曲,“數字歌”以及“身體部位歌”。除了明確的歌

曲以外,老師的很多語言輸入也都帶著很強的韻律感。例如,教“頭”時,老師一邊指頭,一邊領讀“頭、頭、頭頭頭”;在詞語鞏固階段,老師領著同學們一邊走一邊說“肩并肩,腳對腳,手拉手,咱們走走走……”,節奏感很強,朗朗上口。

音樂跟身體動作本就有著緊密的聯系,音樂及韻律的融入不僅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語言,還激發了兒童積極的情緒,在情感過濾方面起到良好的影響。

(二)全身反應法與繪畫結合

教師使用了帶有漢字、拼音以及圖畫的詞卡,強化發音、意義與漢字之間的聯系。老師出示卡片,逐個請同學回答,然后卡片給學生進入生生問答環節。

兒童擅長形象思維,美觀大方的圖片馬上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而傳卡片的活動不僅可以近距離觀察詞卡,也提高了活動的參與度。

(三)全身反應法與表演結合

在角色扮演環節。學生們不僅要說出“我……疼”,還要表演出來。教師準備了醫生衣服、聽診器、糖等豐富的道具,學生輪流扮演醫生和病人,模擬看病場景。

學生們夸張、戲劇化的表演方式,不僅使得語言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語言輸出自然流暢,也使得課堂氣氛更加熱烈活潑。

(四)全身反應法與課堂管理結合

除了在語言教學中的廣泛的應用以外,本堂課還展示了TPR教學在課堂管理上的巧妙運用。

某個教學環節結束,需要集中學生注意力時,教師持續用同一節奏拍手,學生迅速安靜下來,然后跟著節奏一起拍手。如果有人走神,老師把兩只手放在眼前模擬望遠鏡,發指令“看吳老師”。表揚學生的時候,老師同時使用語言和動作?!鞍簟?,右手豎大拇指;“棒”左手豎大拇指,“你真棒”,兩只手一起。開課的時候,老師說“上課”,學生們迅速起立,師生問好。結課的時候,老師說“再見,同學們,我愛你們”,并擺出愛心的造型,學生回應“再見,吳老師,我也愛您”,擺出同樣的愛心造型,課程在溫馨的氛圍中結束。

這位老師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課堂管理指令,語言動作相結合,因此雖然活動比較多,學生動得頻繁,但環節之間過渡迅速,轉換自然。

四、啟示

在本堂課中,教師靈活使用了多種TPR教學模式,從聽力到理解到輸出,教學步驟扎實,層層遞進,動靜結合,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地方需要進一步的思考。

(一)學生唱歌時沉醉于音樂的節奏旋律中,但唱完說詞語時,出現了聲調不準確的情況。這是因為漢語本身是有聲調的語言,韻律節奏有可能會對聲調產生誤導。所以,唱歌之后對聲調的鞏固很有必要?;蛘呖梢詫幼髋c聲調相結合,讀詞語時,提醒學生養成用手比劃聲調的習慣,這本身也是很有漢語特色的一種全身反應法。

(二)使用圖片時,圖片主要給某位學生看,其他學生會顯得無聊。如果把圖片使用的范圍擴大會更好,比如說其他同學聽到回答后,自己畫出簡單的圖形;再或者其他同學手里拿一張詞匯表,聽到別人回答后,劃掉相應的詞語,這樣可以更廣泛地與繪畫相結合。

(三)在表演的環節,有個學生比較羞澀,不太愿意表演,但老師沒有給予足夠的溝通與撫慰。所以在設計TPR教學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性格特點,雖然此教學法比較適用于低齡學習者,但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性格特點。

(四)TPR教學中簡短有效的語言指令,配以指向清晰的動作,在課堂管理上非常實用,每位老師都可以開發屬于自己的一套指令,比如筆者會把兩只手臂交叉胸前,說“安”,學生看到后也會做同樣的動作,說“靜”。設計動作時要注意,有些動作在當地可能有不恰當的含義,最好咨詢一下當地老師,不要踩了雷區。

(五)TPR教學中教師學生動作比較多,要注意噪音問題。本次課中,老師領著學生邊唱邊列隊走,產生了很大的噪音,可能會對其他班級產生干擾。

(六)在TPR教學中還可以考慮融入文化元素。本課中學生表演結束后,模仿中國古人的方式作揖致謝,潛移默化中融入了傳統中國的習俗禮儀。我們要積極發現自己文化里有趣的身勢語文化,以恰當的方式介紹給學生,這對學生多元文化意識的培養是很有利的。

五、結語

全身反應法,強調在動中學、做中學,符合兒童年齡特點已經學習的發展規律,因此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以一堂優秀示范課為例,深入分析了TPR教學應用于兒童漢語課堂的成功之處,并對一些不足之處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參考文獻:

[1]海倫娜.柯頓.語言與兒童[M].4 版.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2]James A.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69.

[3]Garcia, Ramiro. Instructor’s Notebook: How to Apply TPR For BEST Results [M]. Sky Oaks Productions, Inc, 2009.

[4]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商務印書館,2009.

猜你喜歡
漢語教學兒童
因為喜歡兒童 所以兒童喜歡
淺談跨文化交際理論對漢語教學實踐的影響
論文化教育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缺失
委婉語教學研究
否定副詞“不”和“沒”的認知分析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留守兒童
讓人無法理解的兒童
六一兒童
“六·一”——我們過年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