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初中地理教學中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

2020-09-10 07:22葉義福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導圖思維能力情境

葉義福

摘要:為了改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厭煩情緒,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成績,文章作者嘗試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精心設計問題、構建以學生為主的課堂、倡導思維導圖學習模式和改革評價方式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了明顯提高。文章作者希望能為初中地理教師在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方面提供一些經驗。

關鍵詞:教學情境;地理思維能力;思維導圖;評價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學習地理需要記憶,但僅靠記憶是不可能學好地理的。我們必須在記憶的基礎上形成相應的地理思維能力。在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地理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調整學習習慣,自主學習地理,提高地理知識應用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是中學地理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情境通常是由一種或多種能對學生的各種感官產生刺激的數據材料和背景信息構成的。創設地理教學情境,是促進學生產生地理學習行為的重要條件。新課改的重點是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學習和主動探究學習。因此,如何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是當前課堂教學的關鍵。在導入新課時,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是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非常重要的一步。創設情境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知識和生活實際是密切聯系的,學習不是教師在“教教材”,而是大家在“用教材”。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設置障礙,讓學生處于“憤”與“悱”的狀態,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新課程倡導師生合作和學生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輕松掌握基礎知識,有利于學生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合作精神的培養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

二、精心設計問題,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思維不斷向深層發展

提問是地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善于將教材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提出啟發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應該是層次分明的、難度適中的、有趣的。它們還應該提示學生如何思考,指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引導學生掌握分析、綜合、比較和推理等思維方法。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地理課堂上,教師通過把知識問題化,把問題活動化,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幫助學生主動建立地理知識體系。教師巧妙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使之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處于發現者、探究者的位置,學生帶著疑問,主動探究,能夠開展更加積極的思維活動。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教師所教授的教學內容只有適合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學生才能將之內化為自身的知識。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盡可能使問題符合學生原有的地理知識結構。

三、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地理課堂,發展學生地理思維能力

“學生中心論”的主要思想是:以學生為教育過程的中心,一切教育措施都應圍繞學生展開,一切教育教學都應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教師只能處于輔助地位。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對學習資料自我發現、自我提升的過程,即學習是運用自己的經驗探索未知世界、發現真理的過程。這里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約翰·杜威和卡爾·羅杰斯,他們均提倡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啟發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智力。地理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積極構建地理課堂, 把創新意識和能力發展放在第一位,教給學生“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對學生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師生觀念,樹立正確的師生觀,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營造和諧、民主與平等的課堂氛圍。在地理課堂教學中,以問題為紐帶,鼓勵學生質疑是培養學生創新和研究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

四、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地理思維能力

地理的綜合性特點要求學生學會綜合運用地理思維來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思維導圖學習模式,即將抽象繁雜的地理知識借助圖像和結構方式具體化,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更清晰,從多角度拓展學生思維,使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有明顯提升。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包括這一章節有哪些主要內容,哪些知識點是重點等,明確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形成知識網絡。借助思維導圖,通過聯想、推理等環節,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住地理信息,不會漏記知識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堅持使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用思維導圖學習的思維習慣,發揮思維導圖的真正價值。在結業考試復習時,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構建思維導圖來構建知識網絡,把書由“厚”讀“薄”,這樣既可以提高復習效率,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中學生的想象力很豐富,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構建思維導圖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使他們的地理思維在理想的時空范圍內自由馳騁,由此及彼,由近及遠,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任何創新都始于靈感或想象,成于抽象思維,創新思維是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有機結合。對于一些基礎薄弱、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教他們運用思維導圖,讓他們把頭腦中難理解的、抽象的地理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可感的畫面。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

五、改革評價方式,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教師要鼓勵學生對答案進行評估,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有針對性的反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反饋不能是簡單的對外在表現進行鼓勵,而是要對內在品質進行鼓勵,比如,“你很努力,給你點個贊!”要讓學生多將好的結果歸因為非智力因素而不是智力因素。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評價,還要鼓勵學生自己對自己進行評價:“對,為什么對?”;“錯,為什么錯?”

教師最好能夠從這兩個方面培養學生回答問題。第一,讓學生提出對這個問題的觀點以及依據,讓學生具備證據意識,讓每個學生有依據地評價自己答案的對與錯,形成批判性思維。第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很多學生想到了一個答案就不再思考了,此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回答這個問題,尋找不同的答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結語:

中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地理教學的核心任務和最終目標??梢哉f,地理學習的關鍵在于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有形成相應的思維能力,學生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基礎地理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在遇到地理問題時,學生只有從地理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提高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已經成為我們地理教師的首要任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導圖思維能力情境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借助思維導圖,助力學生“逆行”
應用思維導圖 提升學生化學學習力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第6章 一次函數
第9章 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
感悟三角形的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