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創新視角下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09-10 07:22孟凡平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協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摘要:為開展好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從“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何以實現”來思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體系。在此基礎上,從優化參與主體、完善過程控制、提升保障體系出發,分析協同創新視角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協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激發各教育要素的合力。進入新時代以來,國內外形勢和社環境會出現了新情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迎來了新機遇、新挑戰。立足于新時代新要求,“教材+教師+課堂”模式不足以滿足新時代的需求,協同共建、人人思政、處處課堂的時代或已來臨。內容、技術、客群意識、主體的變化深刻影響并牽引著思政課的革新。

一、何以必要: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創新的原因分析

協同創新源于德國學者赫爾曼·哈肯提出的協同論,協同論是處理復雜系統的一種理論。協同創新強調的是在信息共享和交流溝通基礎上達到“1+1>2”的目的。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維主體需要協同創新

在“大思政”格局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是多維度的,甚至大學生自身也是自我教育主體。在“大思政”格局的視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由相關思想政治教育部門、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輔導員、教輔人員、后勤管理人員及大學生自我教育主體等多維主體共同參與。

甚至相互掣肘。強化協同創新的“頂層設計”,確立以學校黨委為多維主體的核心,協調各主體的思想教育內容和方向。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需要根據社會轉型期大學生的新特點,創新性地運用話語形式,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積極傳播者、黨路線方針政策的模范踐行者、學生成長成才的貼心指導者。大學生是作為受益者,也是主要參與者,接受來自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各種教育和服務,要在這個過程中和其他參與主體積極互動,完善提升自己。協同理論中系統內元素不是相互獨立存在且靜止不動的,它們是相互聯系且不斷變化的。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環節需要協同創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系列環節有機銜接的過程。教育者收集、篩選、處理信息,并通過一定的中介把教育信息傳遞給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接收、選擇、處理教育信息,并對教育信息加以反饋,這些環節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運行的有機整體。如何使各環節協調一致,發揮最大功能,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目標和動力。首先要實現各環節自身的優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運行過程中迸發各個環節的優勢。還要協調各環節相互關系,使其能夠相互協作。這就需要建立協同機制,為各環節的互助合作提供機制保障。其次,要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整體功能的最大化。發揮整體功能,不是簡單的各環節功能的羅列,而是在各環節在互相影響中,實現質的飛躍。這就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必須通盤籌劃各環節之間的關系,構建利于各環節自身發展和相互協作發展的機制。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向空間需要協同創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間就是意識形態的生活場域,目前有多種存在形式,如教育教學空間、網絡媒介空間、實踐拓展空間、社會生活空間等。課堂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但傳統的模式的授課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要求,隨著信息技術與新媒體的廣泛運用,為了適應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需求,需要直面大學生所在的不同空間,如宿舍、食堂、 操場、網絡等空間,改變單一、平面的空間狀況,實現多元、立體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維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間應該是個性空間與公共空間的耦合體,在整合與分割中強化意識形態的空間意識,堅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形成具有戰略意義的空間生產與再生產。

二、何以可能: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的現實考量

協同創新要求參與主體在開放的系統中共享信息。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備這些特性,具有運用協同創新理論的可能性,這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現實問題的解決。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具有目標的一致性

目標的一致性是主體協同創新的前提條件。目標的一致性能減少子系統之間沖突的數量和強度,使整體效果實現最優。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為共同目標,這是協同創新的基礎和前提。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具有信息的開放性

信息的開放性是協同創新的基本條件。溝通渠道暢通、資源信息共享,才能保證和提升協同創新能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個整體系統,有各種復雜的信息活動,通過信息調節內部各部分的組成關系進而運行,并與外界環境的聯系實現人才的培養。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具有內在的協調性

內在的協調性是協同創新的必要條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環節和空間三個層面中,其內在的出發點都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出成效。協同創新就是要將各層面的一致訴求整合放大,是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育人合力的重要方法。思想政治素養是立場、觀點、方法、信念、情懷等的統一體。只有協同教育的各環節,使之環環相扣,各層次層層遞進,共推“組合拳”,形成“同心圓”,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的落地生根,不僅入心還要入腦。

三、何以實現: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的落地路徑

(一)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參與主體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參與主體包括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活動。例如,從事思政教育理論教學的老師、校內黨委部門的管理人員、各類直接或間接從事思政教育的輔助人員、宣傳人員、研究人員等。在協同創新指導下,既充分調動校內力量,也利用好校外社會力量,使各部門各司其職。

(二)協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控制

協同創新的指導下,完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控制,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首先,切實推動目標優化的過程。實現育人模式、育人效果與育人發展的協同創新等;其次,加強落實價值引領的過程。通過文化氛圍的塑造,提升價值認同,推動育人資源的充分開發,促進育人動力的資本積累,實現育人功能的有效轉化;第三,有力實施以人為本的全面發展過程。

(三)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體系

協同創新的體系包括文化條件,制度保障,管理支撐,科技引領,這些方面的創新已經建立了全面的協同創新系統。為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正常有效運行,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精神生產的人本維度——探尋育人體系的均衡銜接和育人實踐的路徑拓展;績效評價的科學維度——著眼教育傳統工具的創新延續和教育現代載體的有效利用;特定立場的價值維度——著力教育生態環境的科學認識和教育生態空間的科學維護;生態治理的發展維度——關注教育發展的有序擴大和合理安排。

(四)堅持協同創新常態化的長遠之道

思想教育領域的協同創新是系統工程,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變化,又使得這項工程時刻處在要不斷自我調整和完善的過程中。因此需要堅持“文火慢燉”,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見到實效的長遠之道。要有堅持協同創新一以貫之且與時俱進的立場,堅持發揚好的經驗和傳統與結合實際不斷創新相協同;堅持從頂層設計大處著眼與從大處著眼落細落實相協同;堅持把解決實際問題和解決思想問題相結合,把解決當前問題和解決長遠問題相結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人才培養全方位全過程。

參考文獻:

[1]陸慶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

[2]李曉莉.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016

作者簡介:

孟凡平(1988 - ),女,山東泰安人,北華航天工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基金項目: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科研基金項目(KY-2018-20)

猜你喜歡
協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云服務環境下的高校協同創新研究
校企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建設研究
高校腦科學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