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與共建:“摘帽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路徑研究

2020-09-10 18:55張璇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

摘要:鄉村振興是民族復興的重大任務,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處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的交匯期,“摘帽縣”如何鞏固脫貧成果不僅關乎兩大戰略能否有效對接,而且關乎民族未來發展。但已有研究中關注縣域貧困治理的理論與方法較多,關于如何認識和鞏固脫貧成果的研究卻并不多見;實踐操作中也存在一定零散性和盲目性。文章擬從三個維度認識“摘帽縣”的脫貧成果;繼而對重慶市城口縣鞏固脫貧成果的做法加以提煉和分析;得出“摘帽縣”鞏固脫貧成果的兩大路徑,一是黨建與共建深度融合,增強帶動能力;二是黨建與共建凝聚合力,暢通對接軌道。以期豐富相關理論研究、回應實踐需要。

關鍵詞: “摘帽縣”;鞏固脫貧成果;黨建與共建;鄉村振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的指引下,國家貧困治理體系經歷著密集的調整與優化。城口縣是革命老區,屬于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秦巴山連片特困地區。截至2019年底,全縣已實現11847戶45717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人口由2014年底46586人減少至769人,貧困發生率由15.6%降至0.42%。2020年2月22日,城口縣成功摘帽。如何鞏固、提升和轉化脫貧成果,是“摘帽縣”當前最為重要的任務和最為迫切的需求。

一、多維認識:“摘帽縣”的脫貧成果

(一)進一步改善基礎條件。隨著脫貧攻堅各項政策的部署、落地,縣域產業體系和城鎮化體系初步形成,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民生事業取得長足發展,縣域發展的軟、硬件條件有了極大改善,自我發展能力初步形成,各項指標明顯向好,為全面小康補齊了“突出短板”。

(二)進一步優化鄉村治理??h域各部門之間、各項政策之間的協同性明顯增強?!罢笨h”不斷創新和優化鄉村治理,治理體系得以不斷完善,治理能力得以穩步提升。

(三)進一步加強基層黨建。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是新時代在基層踐行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的生動體現。持續深入推進以脫貧攻堅抓黨建、強黨建促脫貧,有效激發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

二、實踐現場:城口縣鞏固脫貧成果的探索與反思

(一)城口縣鞏固脫貧成果的主要舉措

1.強臺賬扶精準。一是建立對象臺賬,精準施策。二是建立問題臺賬,精準解決。三是建立項目臺賬,精準推進。

2.強基地扶產業。一是強化基地示范。在帶貧益貧組織機制、產業發展規模、品種品牌品質、誠信經營、資金支持等方面抓示范創建。二是加大產業扶持。加大產業到戶差異化扶持,股權化改革項目、試點資金項目政策扶持,農產品品牌建設政策扶持。三是深化消費增收。

3.強中心扶技能。一是建好勞務中心。建立縣、鄉、村勞務服務中心。二是建立信息中心。精準摸排勞動力狀況、勞務意愿、勞動力培訓需求、勞動力獎補等情況,動態記錄歸檔。三是建立培訓中心。統籌整合各行業各部門技能培訓資源、培訓項目和培訓經費,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

4.強機制扶志氣。一是堅持外力與內力齊用。建立好紅黑榜、鄉賢講堂、文明積分超市等平臺。二是依托“一約四會”和“新鄉賢”,組織群眾參與到人居環境“八亂”整治工作和“五干凈六整齊”美麗家園行動,促進文明新風的形成。三是堅持正面與反面齊推。樹立正面典型,狠抓反面典型。

5.強網絡扶長遠。一是建立農產品信息平臺。建立集農產品生產、銷售和需求于一體的信息平臺,暢通營銷渠道。二是建好用好電商平臺。整合“村淘”“秦巴生態城”等電商網點,引導鼓勵網紅帶貨。三是推動平臺融合。推動基層網格化治理,建立村為平臺、網格為基礎、戶為單元的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

6.強堡壘扶隊伍。一是強化基層黨建促脫貧。堅持脫貧攻堅與鄉村治理一起推,機關黨建與農村黨建一起抓。二是優化方式壓實責任。持續把攻堅責任傳遞到每一個基層組織、每一名黨員。三是打造不走的扶貧隊伍。

(二)城口縣鞏固脫貧成果的現實困境

1.“勢單力薄”,黨建帶動能力有待提升。某些基層黨組織缺乏帶動能力,突出表現為帶頭致富、精神文化引領等能力有限,在帶動群團組織、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自治組織和普通群眾參與共建共享的能力比較欠缺。

2.對接不暢,多重脫貧返貧矛盾有待解決。一是“懸崖效應”愈發凸顯。精準扶貧本著公平、共享的理念,針對絕對貧困人口,以擺脫絕對貧困為目標。但收入略高于貧困戶的邊緣戶則被確定為非貧困戶,邊緣戶與貧困戶收入差距較小,而受到的外部支持卻懸殊較大,加之“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不良觀念普遍存在,成為當前貧困地區新的不穩定因素。二是扶貧產業面臨著政府關愛與走向市場的矛盾。目前,扶貧產業獲得的資金、政策、項目等支持力度普遍較大,一旦脫離政府與社會關愛后走向市場,還能否走得順利,能否行穩致遠,成為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三、路徑選擇:“摘帽縣”鞏固脫貧成果的對策與建議

(一)黨建與共建深度融合,增強帶動能力

1. 黨建+強基礎。創新開展一系列的“黨建+”工作,夯實基層黨組織的基礎,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一是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抓好黨員綜合能力提高工作。三是抓好新黨員的發展、培養工作,避免“比例失調”“青黃不接”“結構失衡”等現象。

2.黨建+聚合力?;鶎狱h組織不僅要加強自身建設,還須引領村級各類組織積極發揮作用,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格局。要統籌村委會、村集體經濟組織、婦聯、共青團、民兵、業主委員會在村社會組織等在服務農民群眾、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加強自治法治德治方面的積極作用。

(二)黨建與共建凝聚合力,暢通對接軌道

黨建與共建并行推進除了加強黨組織自身建設以外,還要讓黨員、村委會成員或上級黨委政府成員作為普通成員(控制一定比例,不能超過組織總人數的1/5)參與其他各級組織中,充分了解、尊重其他成員意見建議。從而形成黨組織帶動其他各級各類組織,凝心聚力,實現組織振興,并對接產業、人才、文化、生態振興。

1.黨建共建+產業扶貧,對接產業振興。進一步健全帶貧減貧益貧機制,深化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等與貧困戶的利益聯接,加大力度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讓產業紅利惠及更多群眾。

2. 黨建共建+隊伍建設,對接人才振興。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契機,在實施鄉村戰略背景下,持續抓好村黨支部建設,抓好“兩委”班子,發現、鼓勵和培育好致富帶頭人、新鄉賢,為村后備干部充實力量。

3. 黨建共建+精神扶貧,對接文化振興。要堅持“志”“智”雙扶,要挖掘、培育、弘揚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文化,打造專門陣地、共建精神家園,用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氣。

4. 黨建共建+生態扶貧,對接生態振興。要深入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行動計劃,落實建、治、管、改措施,堅持美麗鄉村建設與生態景觀建設同步推進。落實好“河長制”“路長制”,全面提升人居環境質量。

綜上所述,“摘帽縣”在鞏固、提升、轉化脫貧成果過程中,要從黨建與共建全方位發力,突出黨建與共建深度融合,以增強帶動能力;突出黨建與共建凝聚合力,以暢通對接軌道,為高質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順利實施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簡介:

張璇,中共城口縣委黨校,工會副主席。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安徽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探析
美麗鄉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職業農民從業素質提升研究
鄉村振興: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戰略選擇
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思維
基層黨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