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英語辯論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2020-09-14 12:18郭琳
校園英語·月末 2020年6期
關鍵詞:教學效果英語教學教學模式

【摘要】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設計都融入了很多種教學模式,要想運用這些教學模式達到理想教學效果,就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變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本文將要通過一種新教學模式,即多模態選擇的教學模式,將其融入高校英語辯論課堂教學中,使英語辯論教學模式由傳統的語言輸出轉變成多種形式的教學輸出。

【關鍵詞】英語教學;教學模式;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郭琳(1981.09-),女,漢族,黑龍江人,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翻譯專業。

【基金項目】本文是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備案課題“多模態選擇框架下高校英語辯論課程教學模式研究”的部分成果,省教育廳規劃課題,課題編號:GJC1318099。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設計都融入了很多種教學模式,要想運用這些教學模式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就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變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多模態教學模式傳統上都是純語言形式,對話語的分析只存在于語言本身層面。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語言已經不僅僅存在于語言層面上,非語言的輸出不斷出現。人類的話語形式越來越多樣,以視頻、圖片、語音、演講、PPT等形式出現,涉及視覺、觸覺、聽覺等層面。在話語形式上,交際的主模態也由單一的語言層面轉化為網頁、視頻、圖像、屏幕等。這樣的轉變要求高等教育也要實施教學上的改變。那么,針對高校英語教學,筆者將嘗試把多模態教學模式融入英語辯論教學中,希望能提高翻譯輸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多模態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特征的比較

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英語辯論課堂中往往是以語言輸出為教學結果,通過語音、語調、口氣、重音、詞匯、術語等去評價辯論質量。這種教學模式是單一的、是片面的。而辯論結果的高低不單單是由語言層面來決定的,而是從文化層面、社會層面、語境層面、意義層面、形式層面及媒體層面等多模態下去衡量的。高校英語辯論課教學勢必要運用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是以交際為主要輸出手段,建立一種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時時互動交流的教學模式,各種教學元素都要融合到課堂教學中,通過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活動、互換角色等交際來進行新的教學。從單一的語言符號教學轉化為文化教學、交際服務及跨文化交際。 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轉型就是由傳統的英語語言教學模式轉為以交際為主的英語教學模式,教學結果的輸出也由單一的語言符號輸出轉變為屏幕、角色交際、PPT、圖片等多種途徑。

二、多模態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由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可知,即便每年都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演講和辯論大賽,各高校只能從外語專業里選派一部分比賽選手。這就導致有些高校開設了外語辯論課程,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遼寧大學等高校,相繼涌現出了《英語辯論課》這一課程,為了就是解決辯論缺席的現象。然而,筆者參加2016年“全國首屆高校英語辯論課研討會”時發現,雖然這些高校取得了一些辯論成果,但他們都是把辯論課納入選修課的行列,或者僅僅是系內部的一門選修課,培養對象也僅僅為外語語言基礎比較優秀的一小部分學生。確實這一部分的改善取得了些許進步,但是怎樣使辯論課程變得更加有效,能更好地輔助學生,成為他們交際的階梯,這才是更需要我們去思考的,一定不能讓我們的辯論領域出現“思辨缺席”的現象。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很容易發現,就目前現狀來看,現在各種辯論賽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高等學校開設了英語辯論課堂,但在現實實踐中遇到了各種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局限性。第一,辯論課都是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只有一些有興趣的或者專業比較好的學生參加,這就限制了一些想要參加卻不敢往前邁一步的學生。第二,對于老師來說,由于之前在高校并沒有辯論課堂,所以教師對英語辯論課的教授經驗不足,教研活動很少。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10月10日,知網上登載的公開發表的相關論文只有14篇(以“英語辯論課”為關鍵詞搜索),其中,只有兩項是地方——遼寧省和廣東省——省級科研立項,還有兩項校級科研立項——湖北民族學院和四川師范大學。然而,我們希望有更多的老師可以參與其中,讓更多的老師知道辯論課程絕對可以成為學生提高交際學能力的強有力的武器,是一條直通且有效的途徑。第三,目前的辯論課堂沒有一定的理論基礎,還停留在一些簡單的課堂教學活動上,因此就需要以正確的理論作為研究基礎。因此,在多種模式框架下去研究英語教學是行之有效的,它為教學的限制因素、教學課堂設計、設計程序和選擇提供了理論基礎。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已經為高校的英語辯論課堂提供了便利條件,成績有效,學生的質量有所提高,成效不僅僅體現在語言表層上,而且體現在具體的文化和社會層面上,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基于多種模態教學框架的辯論課程研究設計

目前多模態研究還處于萌芽階段,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多媒體教學技術為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提供了教學技術支持,不同的教學模式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成果,以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將這種多種模態的教學模式與英語教學相結合,從而產出新的教學成果。

本研究選取大學英語翻譯專業的學生,以他們的辯論課堂教學為基準進行新教學模式的研究。20名學生參與的英語辯論課堂教學視頻共10段,時長共計170.2分鐘。教學內容包括語音、視頻、圖片及PPT等,教學對象為大學英語辯論課堂學生。通過這些教學內容可以檢驗學生運用多種教學模態的能力,為老師和學生提供借鑒和指導。通過分析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發現教學對象多種多樣,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多樣,教學過程靈活,為教師學習把多種模態融入英語教學提供了更多的資源,從而讓更多的老師了解這種教學模式。很多學校都采取利用外籍教師的口語能力去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但這樣也存在弊端,那就是學生與外籍教師之間的溝通仍然存在障礙。所以最實際有效的方法是讓學校的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交際方式,從而大大提高交際效果。

四、結語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就是在多模態選擇框架下,以培養跨文化人才和應用型外語人才,嘗試找出適合不同層次英語學習者的行之有效的英語辯論課堂教學模式。因此,要想真正實現跨文化交際模式下的英語教學,就必須讓學生走出單純的語言符號,不但要了解外語學習的真正目的——文化素養的提高,而且要掌握一種跨文化交際技能和保持一種對跨文化交際學習的積極態度。

參考文獻:

[1]曾劍平.機械設備使用說明書的問題特點及其翻譯[J].中國教學, 2004(6):70-72.

[2]武力,趙栓科.科技英漢與漢英翻譯教程[M].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

[3]江宛棣.中英聯合翻譯項目組工作材料匯編,2009,8.

[4]李長栓.非文學翻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9.

[5]李長栓.非文學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26-29.

猜你喜歡
教學效果英語教學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基于分形評估模型的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方法
情感優教對中職護生老年護理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
英語教學中對任務的幾點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多媒體輔助中學英語詞匯教學效果探究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掌握“函數的表示”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