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課程建設中傳統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2020-09-14 12:16楊文梅
讀與寫·教師版 2020年10期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開發利用

楊文梅

摘要:幼兒園教育當今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尤其在當今呼喚傳統文化回歸的背景下,家長們普遍覺得學校教育缺少對學生有關傳統文化方面進行系統教學,尤其體現在幼兒園啟蒙教育中。甚至有不少家長認為送孩子去幼兒園不是上學,而是在托管,讓孩子玩的。在當前雙語幼兒園林立的社會環境中,幼兒園作為早教機構,不僅要關注孩子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更要關注其對漢語,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能力。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傳統文化資源、開發利用

幼兒園不是簡單的幼兒托管機構,而是幼兒早期啟蒙教育機構,是對幼兒早期進行教育并培養能力的場所。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園教育目標的手段,是為幼兒身心全面發展所精心選擇和組織的學習經驗。幼兒園在課程建設中如何有效納入傳統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積極響應十八屆三中全會《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號召,將傳統文化與幼教課程相結合,值得每一位幼教老師深思。

1.幼兒園課程開發結合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幼教老師應該明確幼兒園課程開發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性。

1.1幼兒啟蒙教育根植傳統文化

中華文明傳承千年,其中教育文化也傳承千年,古人向來重視對兒童品德教育,以至于其至今對早教界仍有不小影響。在幼兒啟蒙課程開發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美德教育有利于養成幼兒的性善品德。新課改明確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五位一體全面發展,其中德排首位,可見對學生品德培養的重要性,亦從側面反映化用傳統文化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埋下美德品行的種子的重要性。

1.2當前歷史虛無主義泛濫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這句話是說傳承歷史的必要性,然而當今中國社會歷史虛無主義泛濫,人們認為歷史的傳承無關緊要,企圖放棄傳承千年的中華文化。為從根本解決歷史虛無主義的病害,應從幼兒抓起,從小培養其民族認同與民族自覺,教導其學習歷史傳承歷史的重要性,養成其對歷史與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努力將中華千年優良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2.幼兒園課程開發結合傳統文化的策略

在了解幼兒園開發傳統文化課程重要性之后,幼教老師如何有效利用傳統文化,開發適合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的課程呢?本文將根據教材選擇、內容選擇、學生選擇進行三方面策略論證分析。

2.1從教材選擇將幼教與傳統文化相結合

幼教教師在選擇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教材開設課程時,可以適當參考明清兒童啟蒙讀物如“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濃縮千年傳統文化掠影的教材書籍。這些教材多采用三字、四字為一小節的技法,讀起來朗朗上口又方便記憶背誦,同時還便于幼兒理解,教導內容主要引導向孝順、誠信等傳統美德與日常四季生活常識。

以“弟子規”為例,其采取三字一小節,兩節一句的特點,讀起來膾炙人口。同時反復強調著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姐妹友愛、待人處事友善等適用于當今社會和諧發展的道理。同時“弟子規”還教導學生講求誠信,知錯能改,勤奮不懈怠,善于學習等具體實用的傳統美德,而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空洞說教與理論陳述?!暗茏右帯敝羞€包含日常生活常識的講解,便于幼兒更好的認識世界,理解世界。在幼兒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選擇并講解弟子規的內容,并要求幼兒背誦,理解,復述,以達到將優秀傳統文化“古為今用”的效果。

再以“千字文”為例,千字文成文與南北朝,是由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韻的文字則被稱之為“筆”?!扒ё治摹蓖瑯右运淖譃橐恍」?,兩小節為一句,同時做到句句押韻的效果。通過適當選取“千字文”作為幼兒教材,有利于教導幼兒識字、認字,在學習過程中,幼兒還能了解到一些文言知識,養成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對傳統文化的探索欲望。

2.2從內容選擇將幼教與傳統文化相結合

在內容選擇上,幼教老師應選擇貼近幼兒實際生活的傳統文化案例,適應幼兒身心發展的傳統文化。例如最為貼近實際生活的傳統節日——春節、中秋節、端午節、元宵節這類具有傳統文化特色又飽含文化故事的節日。幼兒處于好奇心萌發階段,其對萬事萬物都充滿了求知欲,探索心理。因此,故事教學往往比生硬的課本教學要輕松愉快,通過講傳說故事,教師可以為幼兒創設情景,帶領幼兒展開對傳統文化節日精神內涵的探索與求知。

以端午節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進行導入,結合背景故事講解傳承千年的文化習俗,并通過戲劇排練的方式讓學生們通過親身表演與實踐參與到對傳統節日文化的探索上來。在排練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除了屈原外更多的歷史人物,歷史背景,歷史故事,在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劇本的同時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學習歷史,并傳承歷史。

除了有歷史典故故事的傳統節日外,還可以結合具有深厚傳統習俗的節日進行文化教育。以春節、中秋節為例,春節有貼門神、貼春聯、剪窗花、放鞭炮、吃餃子等一些列幼兒耳熟能詳又充滿興趣的活動,教師可以開展特色實踐課,以教學生剪窗花、包餃子為課程載體,教導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節日的認同與理解。同樣的中秋節,教師可以組織吃月餅、背古詩等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活動,從吃與競賽上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幼兒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

結束語

當今幼兒教育界越來越重視的傳統文化教育其實早已在實施,尤其雙語幼兒園不能偏向于英語的啟蒙教學,更應該把教學過程建立在中華傳統文化之上,以傳統文化涵養幼兒的品行道德,教導幼兒,促進其文化認同感,文化自覺性。教師通過教材、內容、學生的不同選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為幼兒學生挑選合適的課程進行教學,能極大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讓其具有切身的參與感與傳承文化的使命感。綜上所述,即為當前幼兒教育過程中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原則與措施。

參考文獻

[1]王洪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的策略[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11):235

[2]楊曉彤 李莉.淺談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J].學前教育 幼兒教育,2019,(01):02

[3]陳素娟.傳統文化教育和幼兒園課程整合的探索[J].教學設計,2017,(04):122

猜你喜歡
幼兒園教育開發利用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問題的研究
幼兒園教育中家園協作發揮的作用解析
芻議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民間藝術文化的滲透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新時期高校足球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審計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審計成果利用探析
檔案的開發利用在供電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淺析農地后備資源開發生態補償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