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鄉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成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20-09-16 12:01趙時祥
鄉村科技 2020年23期
關鍵詞:內鄉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對策

趙時祥

[摘 要] 河南省內鄉縣屬山區農業縣,常年農作物種植面積超10.67萬hm2,由此帶來的農業投入品不斷增加和農作物秸稈廢棄物堆積等農業面源污染日益嚴重。為此,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確保秸稈基本還田和農業投入品有序投入刻不容緩。

[關鍵詞]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對策;內鄉縣

[中圖分類號] X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3-123-2

近年來,河南省內鄉縣不斷加強對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先后制定了《內鄉縣污染防治攻堅戰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全面落實河長制 做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內鄉縣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9—2021年)》《內鄉縣科學施肥技術工作方案》和《內鄉縣農藥科學安全使用技術指導意見》等一系列工作方案。通過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實施農藥化肥減量化行動、開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一系列專項工作,全面搞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為深入持續做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內鄉縣農業農村部門組織技術人員對全縣農業面源污染現狀進行了調研分析,明確了下一步工作重點,為全面改善農業農村環境奠定堅實基礎。

1 內鄉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成效

1.1 開展農藥減量控害行動

一是加強農藥安全培訓。僅2019年,內鄉縣印發資料6.3萬份,培訓干部295人,培訓農民4 700人次。二是科學規范使用農藥。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指導群眾防治,做到科學用藥、精準用藥。開展綠色防控示范,減少化學防控。2019年,內鄉縣共建立綠色防控示范區2個,示范區面積0.127萬hm2,輻射帶動面積0.307萬hm2,示范區內關鍵技術到位率在90%以上,綠色防控效果在85%以上,減少化學農藥使用率達26.2%。三是強力推進統防統治。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高效植保機械,組建了專業化防治隊伍,努力實現對關鍵區域內重大病蟲統防統治的全覆蓋。內鄉縣共建立專業化防治組織46個,配備大中型植保機械總裝備1 265臺套。內鄉縣三大糧食作物主要病蟲害發生面積15.073萬hm2,防治面積21.993萬hm2,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累計面積30.080萬hm2,有效地提高了防治效率和防控效果,減少了農藥使用量,提高了農藥利用率。據統計,2019年內鄉縣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36.9%,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25.4%,農藥有效利用率達到36.5%,達到了農藥減量控害的效果,超額完成了省、市規定的目標任務。

1.2 開展化肥減量增效行動

一是加強宣傳教育。宣傳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的重要意義和好處,宣傳秸稈還田技術,引導農民進行小麥、玉米秸稈還田和增施有機肥料。2019年,內鄉縣發放技術資料、宣傳資料1.2萬份,組織宣傳活動14次,組織現場觀摩8次,組織技術培訓18次。二是注重增施有機肥。借助有機質提升項目,南陽市共建設小麥、玉米、花生化肥減量示范方2個,面積0.413萬hm2。狠抓秸稈還田工作,大力推廣秸稈機械粉碎深耕還田技術,實施秸稈綜合利用示范縣項目,減少了化肥使用量。三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印發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和技術明白卡,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示范方,調整化肥使用結構,優化氮、磷、鉀配比,促進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配合,提高肥料利用率。內鄉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在90%以上,推廣面積8.533萬hm2;推廣施用配方肥2.1萬t,配方肥施用面積3.000萬hm2。此外,內鄉縣因地制宜推廣使用沼肥,開展炭基肥引進試驗,實施有機肥替代項目等。

1.3 狠抓畜禽養殖污染治理

要求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采取得力措施,及時對污水、畜禽糞便和尸體等進行收集、貯存、清運和無害化處理,防止排放惡臭氣體,內鄉縣已建成病死畜禽收集點26個。推廣“土地流轉—有機肥生產—循環利用”三結合模式,重點推廣牧原生豬“豬—沼—菜”循環經濟養殖典型經驗,因地制宜發展和推廣“畜禽—沼氣—農田”“畜禽—沼氣—果樹”“畜禽—有機肥—蔬菜(花果)”等養殖模式,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建成生態養殖企業6家、有機肥加工廠2家,養殖企業流轉土地(含山地、林地)超0.200萬hm2。

2 內鄉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2.1 農藥污染

據統計,近年來內鄉縣農藥制劑年使用量233 t,主要是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及激素類農藥,其中小麥使用量82 t,玉米使用量60 t,果樹使用量20 t,煙葉使用量36 t,花生使用量15 t,其他作物使用量10 t。由于農民沒有按照操作規程安全、合理使用農藥,農藥利用率只有30%左右,尚有70%的農藥殘留于農業環境中。更有甚者,有些農民在農作物收獲前還施用農藥,結果一部分直接污染糧食、水果、和蔬菜等,農藥噴霧實際附著于作物上的只有50%左右;另一部分則污染土壤、空氣和水,引起人和動植物造成急慢性中毒現象。

2.2 化肥污染

因農民施肥方法不科學,化肥有效利用率低。據統計,近年來,內鄉縣每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量)達3.37萬t。氮肥施用過量,利用率低,當年被作物吸收的占30%~40%,磷肥利用率為10%~15%,鉀肥利用率為40~60%,流失的很大部分肥料殘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鹽漬化,使土壤中氮、磷養分富集,致水體富營養化,使農產品和飲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影響農產品質量,危害人體健康。

2.3 地膜污染

據調查,內鄉縣年使用農膜899 t,其中地膜604 t,有近1/2地膜殘留在土壤中,地膜殘留較難分解,破壞土壤活性,分解后釋放出有害的物質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地膜污染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

2.4 養殖業污染

據統計,內鄉縣豬、牛、羊家禽年存欄520.4萬頭(只),人畜糞便年產生量約400萬t,約有44%的糞便直接用作肥料,30%自然排放,待處理利用的約占26%。直接用作肥料未作處理的依然含有大量有害物質,自然排放的完全污染環境,待處理利用的隨時可能成為污染源。

2.5 農作物秸稈污染

據統計,內鄉縣農作物秸稈年總產量約為85萬t,直接用作燃料的約占18%,用作飼料的約占21%,用作肥料直接粉碎還田的約占49%,用作基料原料、能源原料的約占2%,即使在禁燒力度非常大的情況下,也有焚燒秸稈現象,約占10%,對大氣造成嚴重污染。

3 內鄉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對策

農業面源污染的產生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需要探索推進農業節能減排,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發展生態農業等綜合措施實現標本兼治。

3.1 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通過宣傳國家有關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政策,增強農民對秸稈綜合利用意識,推動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多種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支持。一是秸稈飼料化,這是秸稈綜合利用最有效、利用量大的一種方式。通過將秸稈進行青貯、氨化、微貯處理,飼喂畜禽,發展畜牧養殖業。實踐證明,充分利用秸稈養畜,實行農牧結合,形成環保型農業結構和節糧型畜牧業結構,是一條符合內鄉縣縣情的可持續農業發展道路[1]。

二是秸稈原料化。在農村能源建設中利用秸稈厭氧發酵產出沼氣,即通過作物秸稈適配人畜糞便在厭氧條件下發酵產生含甲烷為主要成分的可燃氣體。以沼氣為重點的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適應了現代化新農村的發展需求,同時消耗了大量的農作物秸稈,是一種可實現秸稈規?;幚淼姆绞?。

三是秸稈肥料化。秸稈在微生物菌種、凈化劑等的作用下,定向轉化成植物生長所需的二氧化碳、熱量、抗病孢子、酶、有機和無機養料,進而實現作物高產、優質和有機生產。該技術方便簡單,運行成本低廉,可達到增產增收、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減少秸稈焚燒的目的,適用于溫室大棚瓜果、蔬菜等經濟作物生產,是一個集生態、環保、經濟等效益于一體的良性循環技術。

四是秸稈基料化。將秸稈粉碎后處理作為栽培雙孢菇的基料,出菇早,產量高,品質好,得到了菇農的認可,被大力推廣。

3.2 普及推廣農村戶用沼氣建設

按照養殖場—沼氣—農田“三位一體”的模式,大力發展循環產業。目前,內鄉縣農村戶用沼氣池有3萬余座,絕大部分農村戶用沼氣池能正常產氣。一座8~10 m3沼氣池,每天可處理3~5頭豬所產生的所有糞便(每頭豬每天排糞量為2.5 kg左右),全年可處理糞便3 650 kg。按照使用新型高效沼氣池技術,一年可產沼氣380~450 m3,提供的能量能解決3~5口人五六個月的生活燃料,可節約煤炭1 t左右,可節省燃料費約760元。要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組織培訓班及現場會議等形式,宣傳沼氣建設在改善生態環境、改變農村環境以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形成“村村有專人管、戶戶有明白人”的良好局面[2]。

3.3 集成推廣綠色高質高效技術

通過加強對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的實施,大面積推廣科學施肥技術,提高化肥利用率。近年來,內鄉縣通過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化肥貢獻率提高了6.9%,同時平衡了作物營養供給,增強了作物的抗逆性,減少了農藥使用量,提高了農產品品質。下一步要按照《到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到2020年年底實現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75%,農作物化肥用量增幅下降1%以下,畜禽糞便養分還田率達到50%,農作物秸稈養分直接還田率達到55%,機械施肥達到80%,從根本上改善農業面源污染的不利局面。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需要強化頂層設計、強化財政保障、加強社會參與,強化監測預警、加大科技支撐,多措并舉,狠抓落實,確保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突破。

參考文獻

[1]蘭書林.南陽市農業面源污染調查研究[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9(6):59-61.

[2]江建榮,邢旭英.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思考與建議[J].農業科技通訊,2018(6):55-56.

猜你喜歡
內鄉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對策
南陽市電教館領導調研內鄉縣教育信息化工作
內鄉縣淺山丘陵區核桃密植早期豐產栽培技術
試述黔南州農業面源污染現狀與防治措施
巢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研究綜述
淺談利用生態農業產業鏈技術來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對會計假賬問題的初步探析
全面從嚴治黨視閾下
強化高校工會“小金庫”管理對策
青海省雜多縣草原生態環境治理對策探析
內鄉縣湍東鎮計生協強化措施提高 “兩學一做”學習成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