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SAS患者頸動脈斑塊與呼吸功能相關性分析

2020-09-17 06:35
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 2020年4期
關鍵詞:頸動脈造影斑塊

張 進

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bslruelive sleep appea syndrome, OSAS)發病原理是上氣道狹窄與阻塞,該發病機制并非單純的氣道阻塞,實質是上氣道塌陷,同時產生呼吸中樞神經調節功能障礙[1-3]。既往臨床報道,OSAS由于夜間睡眠時長時間間歇性伴低氧血癥,易致心腦血管、神經、生殖等功能紊亂[4-6]。OSAS疾病在冠脈周粥樣硬化中具有一定的影響性,同時與冠心病的形成密切,在斑塊上表現的易損性存在相似性[7-8]。超聲造影成像技術(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可以敏感地檢測出斑塊內新生血管,從而判斷斑塊的穩定性。本文通過超聲造影檢查OSAS患者頸動脈斑塊及其呼吸功能指標的相關性。

資料與方法

一、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94例作為觀察對象,入選患者均進行頸動脈超聲造影,根據是否伴有頸動脈斑塊分為實驗組48例和對照組46例。納入標準:(1)所有入選患者均經整夜多導睡眠檢測儀進行呼吸監測后確診為OSAS患者;(2)年齡26~74歲;排除標準:(1)合并先天性臟器器官疾病者;(2)近期采用中樞興奮類或鎮靜藥物治療者;(3)超聲影劑過敏者;(4)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腦卒中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其中實驗組年齡26~74歲,平均年齡為49.52歲;男性31例,女性17例,吸煙21例;對照組年齡27~74歲,平均年齡為50.01歲;男性29例,女性17例,吸煙2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選患者均為自愿參與本項目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二、研究方法

1. 睡眠呼吸指標檢測: 采用多導睡眠呼吸監測(polysomnograph, PSG)記錄儀監測患者夜間8 h(晚22:00至6:00)睡眠過程中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pnea hypopnea index, AHI)次數,最低脈氧飽和度(minimalpulse oxyhemoglobin saturation, miniSpO2)等相關指標。

2. 頸動脈超聲造影檢查: 采用飛利浦超聲造影診斷儀,患者采用低枕仰臥位置,頭部稍向后傾,頸部后位給予薄枕,完全將頸部暴露,檢查的重點于頭傾向對側的45°。觀察頸動脈的位置選擇頸后位雙側總動脈分叉臨近2 cm、最遠段2 cm的位置為主,通過對斑塊長軸與短軸兩個切面檢測,斑塊定義為頸動脈局部IMT≥1.3 mm,內中膜增厚定義為IMT>0.9 mm。記錄所有檢查患者的總動脈結構參數:內中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 IMT)、內徑(diameter, D);功能參數:斑塊、內徑變化幅度(distemsion, Dis)、擴張性(distensibility coefficient, DC)、順應性(compliance coefficient, CC)、脈搏波傳導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僵硬度指數α、β。

三、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檢驗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一、患者超聲造影頸動脈板塊功能參數

實驗組患者IMT、PWV超聲造影頸動脈斑塊功能參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在斑塊、D、 Dis、DC、CC及α、β等指標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超聲造影頸動脈斑塊的功能參數比較

二、患者頸動脈血脂指標與超聲造影參數的相關性

實驗組AHI(42.41±20.21)次/h高于對照組AHI(33.64±19.62)次/h,實驗組miniSpO2(74.61±3.84)%低于對照組(85.54±4.0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AHI與IMT、PWV 呈正相關性(r=0.713、0.631,P<0.05),miniSpO2與IMT、PWV呈正相關性(r=0.501、0.511,P<0.05),見圖1。

圖1 呼吸功能指標與超聲造影參數的相關性;注:A:AHI與IMT的相關關系;B:AHI與PWV的相關關系;C:miniSpO2與IMT的相關關系;D:miniSpO2與PWV的相關關系

討 論

OSAS作為臨床中發病率較高具有隱匿性死亡風險的睡眠呼吸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白天嗜睡、夜間睡眠打鼾且出現呼吸暫停,其造成的高碳酸血癥與低氧血癥是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與腦血管疾病并發癥的獨立危險因素[9-12]。OSAS疾病尤其好發于高血壓、肥胖及老年人、冠心病中,OSAS與心腦血管相關疾病的發生與致死具有相關性[13-15]。超聲造影技術可對心血管疾病發生斑塊的新生血管進行觀察,是評估動脈斑塊的有效手段[16-17]。研究結果指出超聲造影對直徑為32~99 μm的微小血管有良好的鑒別效果[18-19]。Shariati等[20]針對頸動脈狹窄且出現斑塊的患采用造影檢查發現超聲造影與免疫組化結果密切相關。本文為進一步評估OSAS患者頸動脈斑塊情況,了解斑塊的穩定性與呼吸功能的影響。

本文經超聲造影對OSAS伴頸動脈斑塊與OSAS患者檢查發現,實驗組患者IMT、PWV超聲造影參數明顯高于對照組,超聲檢查發現IMT、PWV升高說明OSAS作為病理基礎會造成慢性間斷供應不足,使血管內皮損傷,OSAS患者出現頸動脈斑塊可能是由于細胞通道中受炎性因子侵襲,產生炎癥細胞因子、黏附因子,促進炎癥反應加快使動脈粥樣硬化形成[21-23]。文獻報道因新生血管管壁組成架構單一化,無大量的結締組織與基底膜支撐,血管中脆性機率高,伴高機率的破裂,使斑塊中出血加快斑塊破裂,進一步出現心腦血管不良事件[24-27]。分析兩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標發現,OSAS患者頸動脈斑塊患者呼吸功能指標方面明顯較單純OSAS患者高,提示夜間睡眠期間持續性氧飽和度變化不穩定,誘發心血管系統的微炎癥狀態,同時是頸動脈產生斑塊的關鍵因素,與既往研究結果相符[28-30]。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發現,血脂指標中TG、LDL-C與超聲造影定量指標明顯相關,說明超聲造影可提示斑塊中血管豐盈程度,與血脂水平具有趨化性,說明斑塊的波動性。而呼吸相關指標AHI、miniSpO2與造影參數同樣呈正相關性,說明頸動脈斑塊的產生與OSAS疾病密切相關,超聲造影可為OSAS患者頸動脈斑塊的性質評估提供依據。

綜上所述,超聲造影具有無創、準確與實時的優勢,可判斷頸動脈夾層情況,掌握患者頸動脈斑塊進展,利于臨床盡早采取治療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頸動脈造影斑塊
Gray-Weale分型對癥狀性頸動脈斑塊的診斷價值
超聲造影在鑒別診斷膽囊壁彌漫增厚性疾病中的應用研究
MTHFR C677T基因多態性與頸動脈狹窄及其側支循環形成的關系
頸動脈的斑塊逆轉看“軟硬”
共沉淀法制備YOF:Yb3+,Er3+造影顆粒的發光性能及正交優化
一篇文章了解頸動脈斑塊
基于深度學習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成分識別
超聲評價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后支架貼壁不良的價值
輸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聲對頸動脈蹼的識別意義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