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輔導員在大學生思政教育公共性中的角色探究

2020-09-22 06:26向仲攀
知識文庫 2020年17期
關鍵詞:公共性理性培育

向仲攀

新形勢下,高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對公共性的體驗不夠深刻,真正能以專業角度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嚴重匱乏,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受到監督缺位的影響,以上種種讓培育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更加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養成中,輔導員能在公共性意識、公共性理性、公共性實踐、公共性價值等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內容上對學生給予合理的引導、培育、監督和檢驗,這也是輔導員在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培育過程中所應該承擔的幾個角色。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是一個宏觀的概念,從主客體到環體、從內容到實踐都是可變的,不定的。但這個過程卻是穩定的,即教育的主體將公共性內容授于客體,在客體集群內形成一種公共價值觀,并能為實現這種公共價值觀付諸實踐的社會化活動。從內涵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與思想政治教育并無太大差別,僅僅多了公共性的內容。但也正是公共性,讓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養成在這個社會中顯得尤為重要。輔導員作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新時代也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養成過程中,輔導員就應該通過公共性意識的傳輸、公共性理性的培育、公共性實踐的監督、公共性效果的檢驗等幾個方面來切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1 公共性意識樹立的引導者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公共性是廣義的,這里的公共性意識卻是狹義的,它更多的是指人們對公共性或者私人性的一種察覺程度,這種察覺表現為公共性意識在人腦中留下的印記深淺,也就是說,這種公共性意識將會讓你在規劃日?;顒踊蛘邉撛煨鹿ぞ邥r,考慮到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群體。在某種意義上講,公共性意識是個體自由意識的升華,把個人的自由放在了公共性(整體)之中,而沒有看成一個脫離群體的“自然人”。公共規范意識、公共參與意識、公共利益意識等均屬于反映在現代社會中的公共性意識。公共性意識的形成給了公共性理性培育的可能,一旦高職學生無法擁有公共性意識,可以說,公共性理性就幾無可能,因此樹立公共性意識至關重要。

在樹立高職學生公共性意識的過程中,輔導員承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輔導員的引導者角色是基于學生能自主進行學習的前提下的,傳統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強制灌輸公共性的過程,漠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一旦形勢發生變化,學生便不知所措,不自覺地就會以自我為中心,加劇了私人性。要真正樹立學生的公共性意識,輔導員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并給予學生“自由”,調動其參與到社會、學校、班級當中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呼喚起服務集體、服務社會的意識,這種“自由”意識便會升華為公共性意識。輔導員在公共性意識樹立的過程中,讓學生獨立,自行思考、研判,以榜樣為向導,明白先做自己的主人后做社會的主人,引導學生樹立公共性意識。

2 公共性理性養成的培育者

公共性理性強調的是一種理性能力,這種理性能力催生著個體公共性行為的發生,即公共性行為自覺。大學生的公共性理性就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理性能力、理性精神和理性道德,在日常學習生活工作的公共空間中所呈現的用理性思維進行理性實踐、遵守公共規范參與公共活動的一種理性精神和能力。這種精神和能力是在大學生獨立人格作用發揮的結果,是主動地去關注公共事務、討論公共問題的過程中行使個體權利實現個體價值推動公共價值實現的結果。在“一念之間”使自身的理性得以“躍升”,從非公共理性“轉變為”公共理性,這只會帶來更大的失望甚至失敗。公共性理性是公共性意識的升華,是從意識到寓于能力和精神的升華,這種能力會隨著高職學生對自身要求的降低而變弱,這種精神會隨著私利性所式微,但只要意識在,這種具有公共性理性的能力和精神不會消失。

輔導員就應該在日常管理的基礎上,成為積極引導每一個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培育者,尤其在大學生公共性理性養成的過程中,成為引導和幫助大學生養成獨立意識和主體意識的培育者。站在輔導員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超越公共性的邊界時給與約束規范,在公共性范圍內要正面引導。具體來講,輔導員在這一階段的角色就應該依據大學生的實際為公共性理性的培育提供良好的環境;以大學生為主體提升公共性理性培育水平;提升自身的公共性修養,積極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從而積極培育高職學生的公共性理性(能力、精神)。

3 公共性實踐落實的監督者

在公共權力的約束下實施公共性治理參與公共性事務的這種公共性實踐,在公共性領域中開展。在公共領域中,人們在理性辯論的基礎上就普遍利益達成共識,以實現對國家活動的民主控制。民主性在范圍上體現的就是公共性性,是大部分群眾對某件事情或者活動具有的認同實踐,迅猛發展的互聯網將這種公共性實踐的空間無限擴展,但一定程度上也在“肢解”著這個賴以進行公共性實踐的公共性空間,互聯網的這種“去中心化”讓公共性空間變得支離破碎,讓公共性實踐也難以形成。

高職學生在學校能夠通過社團、學生會、班級擴大自己的公共性空間,形成公共性意識及公共性理性,若以高度自覺的態度和主人翁意識去進行公共性實踐,也將是實現了積極正面的公共性價值。隨著互聯網、短視頻、電子游戲的膨脹和爆炸,加之學生對社會認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模糊著高職學生的道德認知,實踐也就失去了公共性的色彩,反而成為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利己主義。輔導員是促進高職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各方面成長的責任人,在公共性實踐過程中,就應該對高職學生的實踐行為進行監督,并能夠較為有效地進行過程控制,分階段給予支持和錯誤糾正,比如通過拓寬學生的公共性實踐載體,鼓勵積極參與班級、社團活動,參與公共性管理,提升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公共性認同感,從而再去有效地進行新一輪的公共性實踐?;ヂ摼W塑造了一個虛實交織的公共性實踐新空間,觸發了公共性實踐的結構轉變。輔導員從公共性領域擴展的角度來引導高職學生進行公共性實踐,就要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將網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形成網上和網下良性互動的輿情管理體制,全方位地檢測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生活難題。

4 公共性價值實現的檢驗者

公共價值是由國家提供和分配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個人或某一群體擁有、享用和消費這些公共產品,并不妨礙和排斥他人也同樣擁有、享用和消費這些公共產品。也就是說,公共性價值作為共享客體存在,每個人都能平等地擁有這些客體。在傳統價值觀上,人們難以擺脫依附和被依附的關系。在公共性理性培育的過程中,平等獨立的人格無法實現和獲得,公共性實踐無處或者難以落實,導致公共性價值也就無從實現。

在高職院校中,學生能夠較為容易地從班級、學校、社會這些公共領域獲得公共產品,并以公共的形式存在。他們沒有完全的依附、被依附關系,反而能輕松地養成獨立的人格。大學生公共性價值的實現,意味著他們在日常學習生活實踐中相互能夠達成共識,并在公共性規范的約束下躬行實踐。輔導員與學生接觸的最為頻繁,對于這種公共性也最為關心。實現公共性價值最理想的途徑是公共性管理,這種公共性治理最直接的領導者也是輔導員,在這個過程中要強調管理對象(學生)的公共性,在公共權力的規范下,全面擴展學生的自由實現學生的公共性價值。要實現最充分的公共性價值,就得最大限度地發揮輔導員(公共權力)履行公共性職能的作用,并在公共性價值實現的過程中不斷地去檢驗,一旦偏離,能夠及時挽救并給予修正。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養成與“三全育人”理念一脈相承,公共性正是“三全”所要達成的目的和成效,“三全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養成的重要手段。輔導員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實施者,就要求雙重身份的輔導員在大“思政”背景中,增強責任擔當,將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日常管理、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就業指導等各個方面中去。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養成的進程中全程引導、全員監督、全方位檢驗,做好高職學生公共性意識樹立的引導者、公共性理性養成的培育者、公共性實踐落實的監督者和公共性價值實現的檢驗者。

(作者單位: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公共性理性培育
欲望膨脹
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
人人都能成為死理性派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理性思考嚴謹推理優先概念
論大學圖書館公共性形成與發展
重視解題反思 深化數學理性思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