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語文創新教學

2020-09-22 11:27張映荷
理論與創新 2020年14期
關鍵詞:方法探究創新教學小學語文

張映荷

【摘? 要】創新一詞一直是當代教育所強調的教學理念與教學道路,可什么是創新,怎樣創新,這兩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一線教師。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多以枯燥的記憶以及課文理解為主,時間長了學生會產生厭煩的心理。這就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學生的收獲少之又少。如何實行創新教學,改變現行教學方法的弊端,是教師應該探究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方法探究

引言

創新是人類進步的靈魂,也是社會發展的源動力。也是我們教育發展的突破口以及必然道路。小學語文是小學課程的基礎,學好語文對孩子學好其他科目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把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思維作為我們教學的目標。下面是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淺談在這方面的做法。

1.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創新點

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精髓。只有教師吃透了教材內容,才能在達成目標、應對教學重點、難點時得心應手,在靈活使用教材方面游刃有余,在高效的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合理延伸教材,發散想象。延伸教材是指充分發揮作品給讀者留下的聯想、想像和再創造的空間。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各抒己見。在課堂教學中,合理的延伸教材拓展發散學生的想象,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學習《想飛的烏龜》一課,小烏龜叼著棍子中間,兩只小鳥叼著棍子的兩端,帶著烏龜飛上了高高的天空,因為小烏龜第一次飛上天空,看到地面的美麗景色,一時太高興,剛一張嘴,整個身體就狠狠地摔到了地上。教學這一環節時,教師可這樣啟發學生想象:烏龜掉下來會想什么?他還想飛,請你為他想想飛的辦法……學生各抒己見,在想像中思維互想碰撞、啟發,在文中沒有出現的心理空白處創新,訓練了思維的靈活性。

(2)巧借標點補白,激發想象。很多文章在空白處使用省略號等標點符號,面對這一留白,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思考省略號所省略的內容,分析其中所隱含的意義,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語言拓展訓練。例如,在教學《老人與海鷗》時,課文中一共出現六個省略號,其作用也各不相同,是進行補白訓練的最佳素材。因此,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將這些省略號想象成一個個感人的場景與話語。這樣的補白訓練可以有效拓展學生語言思維,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2.誘導質疑? 激發創新的思維

古人云:“學貴有疑” 。質疑是人類思維的精華,擁有創新能力的人必須具備敢于質疑的思維品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讓學生在學生質疑問難中迸發出創造的思維火花。

(1)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質疑精神的心理依據。要培養的質疑精神,就必須保護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有一個學生在初讀課文后提出諸葛亮是“騙”來的箭,為什么課題中卻說是“借”呢?細想這位學生的提問是很有價值的,老師應表揚他勇于質疑的精神,并鼓勵學生分析課文探究原因,結果發現正因有“借”才有“還”,暗示敵軍是造箭射自己,體會到了諸葛亮的職明才干,此時大家對于原先提出問題的學生贊嘆不已,那位學生也正應有老師的支持和學生的贊賞而對自己更有信心。只有有了自信心,學生才敢于獨立思考并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2)培養學生的尋疑意識。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尋疑意識呢?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打破常規思維,去捕捉學習過程中可供設疑的細節,挖掘疑點,提出自己的觀念。如,在學習《孔子拜師》的課文時,我們往往都會問孔子這么有學問的人,還需要老師嗎,什么樣的人能成為孔子的老師?對于這樣的問題,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不應該設置標準答案,而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自己心中所想,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于尋疑,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關鍵。

3.利用多媒體,點燃創新的火花

傳統教學媒體單一,手段單一,這樣的教學活動往往事倍功半,效率較低。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聲情兼備的多媒體課件,不僅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還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點燃了學生創新的火花。比如,在教學《草原》這一節課時,由于學生離草原遠,對草原陌生,因此對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的了解就更少。對此,為了讓學生產生對草原的向往,從而深入學習,我是這樣做的:上課開始讓學生討論一下“我夢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然后討論幾分鐘之后,再用PPT出示與草原相關的風景圖,同時播放與草原有關的歌曲。以此吸引學生,引發對草原的向往。由此可見,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愉悅心情,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轉變學生的想法,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活化練習,拓寬創新的渠道

作業練習是鞏固知識、活化語言、發展思維、反饋信息、顯示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創新設計作業練習,要走出簡單的文字抄寫和問題解答,一項研究任務、一次專題采訪、一個調查報告、一次社會公益活動策劃等都是學生言語實踐的好機會、好形式。要采取多種手段,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在日常語文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設計以下作業練習形式:(1)理解性作業。如,選擇文中你覺得最美妙的句子欣賞、選出詩中你覺得最傳神的字眼品味、選出文中你認為最關鍵的句子說明它在文中的作用、選出文中你認為最能體現人物特征的細節描寫分析。(2) 創新性作業。①興趣化作業: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布置興趣化作業。如,課本劇編寫、相聲小品創作、影視作品賞析、地方風俗研究、青少年新語言匯總、網絡新語言集錦等。②活動化作業:結合當地特點,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作業。如,游一處名勝古跡(擬寫導游詞)、看一場有意義的電影或戲?。ㄗ珜懸黄≡u論)、給外地務工的父母寫一封信等。③個性化作業:設計個性化作業,張揚學生個性,促進全面發展。如,自己動手制作知識卡片、為自己制作的剪紙或手工藝品撰寫推廣說明書……在靈活有趣的作業設計中,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5.語文與生活緊聯系,引來創新的活水源

語文首先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用來反映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生活的世界有多么廣闊,語文世界就有多么廣闊,語文和生活之間本不應該有厚厚的障礙,語文教學應和學生心靈相通,語文課堂應和社會生活相融,創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把語文教學同生活密切聯系起來。使語文從“應試語文”、“課堂語文”走向“生活語文”。也就是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開放語文課堂,將學生從抽象、虛擬的課本堆中解脫出來,讓語文走進生活,讓生活走向語文,給學生感受自然、社會、事實、事件、人物、過程的機會,使學生在與現實世界的撞擊、交流中產生對世界、對生活的愛,從而自發地、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同時又在這一過程中陶冶情操、磨煉思想、完善人格,最終使我們的語文教育成為建立在生活基礎上的生氣勃勃的活的教育,正像“魚到水里”暢游不已,“鳥到樹林”自由飛翔,也像“春光之下的花草”,欣欣向榮,“一天新似一天”。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并非易事。但社會發展需要創新,而社會的創新來自于教育教學,教育教學的創新又來自于我們的學科教學實踐。所以,創新是課堂教學亙古不變的法則,創新能夠激發教師潛力,創新能夠培養學生學力,創新能夠給課堂教學注入不竭動力。從不同角度進行創新活動,已經成為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意識和思想。

參考文獻

[1]郭貴煥.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創新模式的應用[J].現代農村科技,2016(11):62.

[2]黃耀武.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4(3):23.

[3]王秀麗.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方法闡述《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02期

猜你喜歡
方法探究創新教學小學語文
營造小學數學教學環境探究
淺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職美術創新教學實施的方法探究
創新高中語文教學模式,實施才情個性化教學
淺談成本會計中費用分配方法研究
課堂細心雕琢,提高教學效能
在英語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創新“教與學”的最佳方式
論構建英語高效互動課堂的策略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