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

2020-09-22 22:36閆其昌
速讀·中旬 2020年1期
關鍵詞:探究學習經驗小學生

閆其昌

摘 ?要:目前,學生被動接受、大運動量反復操練的學習方式仍大量存在。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性學習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被實踐證明切實可行的學習方式。文中,主要就對如何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探究學習;小學生;經驗

我們的教學,決不能再是封閉式的單純授受模式,它應該是開放的、綜合的、多元的,有助于學生多方面智能發展的體系。改進課堂教學,使學生“樂學、活學”,達到“學實、學活”的目的,是我們當今要研究的重大課題。

值得注意的是,實施探究性學習不能絕對化,一方面不可能所有的知識都是通過小學生自己探究出來的;另一方面探究能力的根基還在于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探究性學習并不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相抵觸,沒有堅實的基礎知識,創新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一、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建構知識

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會影響以后的學習過程。要使學生學習更有效,必須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探究式學習中,特別要重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實際出發,安排學習過程。例如,在講到月球時,可先引導學生談自己對“月亮”的感性認識,然后啟發他們對這一常見自然事物提出自己困惑的或感興趣的問題,再利用各種探究材料(如網絡、錄相、圖片、書籍、儀器等)讓學生自主研究自己的問題。

二、通過探究活動來培養能力并獲得新知

探究式學習不是先從教師那里直接獲得結論,再通過實驗加以驗證,而是通過自己在各式各樣的探究活動中親自得出結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把科學知識與觀點、推理和思維的技能結合起來,從而能動地獲得對科學的認識理解,最終形成善于發現問題,尋找規律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探究能力。

如教學《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我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現象出發,把學生“拉”進熟知的生活情景中,極大地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讓學生感覺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從而大大增加了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然后讓學生通過操作實驗發現新的現象,從而激發學生去積極體驗和探索,體現了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習慣、科學認識和科學素養的宗旨。我設計的本課三個主要活動是這樣的:

1.觀察更多的物體是沉還是浮。首先讓學生對桌上的材料進行預測。根據學生的預測和實驗結果進行板書。讓學生在進行比較的過程中進行自己的初步判斷:物體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輕重有關,大的物體會怎樣,重的物體會怎樣等。

2.實驗:物體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輕重有關嗎?請學生再放入水中進行實驗驗證,匯報時,教師再次把學生的實驗結果板書在黑板上,并讓學生對比,結果學生得出:物體的沉浮跟大小、輕重又無關的結論。

3.再次進行實驗驗證跟大小、輕重的關系??刂埔唤M變量,(輕重)研究大小,控制一組變量(大?。┭芯枯p重。最終得到結論:輕重一樣的物體,沉浮跟大小有關,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大小一樣的物體,沉浮跟輕重有關,輕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從這三個活動的安排上來看,第三個活動是第二活動的發展,第二個活動又是第一個活動的發展。所以從這一點上看所開展的活動是按學生的思維發展循序漸進地展開,有認知上的矛盾沖突,有利于學生認識和思維的發展,這個活動的價值就比較高。

三、注重學生知識獲取的過程

探究式學習的核心是“探究”。學生既對所探究知識進行學習,同時也對探究過程進行學習,在教學中,教材內容的選擇和組織,要從便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出發,而不是從知識、體系出發。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展現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帶著興趣去觀察、探究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讓他們親身經歷完整的科學過程,在這些過程中,知識的獲得過程是學生學習的重點。

如教學《溶解》一課,學生感到既熟悉又新鮮,學習熱情高漲。本課的幾個探究活動,實際上非常相似,為了不讓學生感到是機械的重復,作為老師,就要想辦法讓這些活動變得有層次、有節奏。本課的教學環節經歷了一個導、扶、放的過程。第一個活動,我進行了比較具體的指導,在接下來的兩個活動中,我采用了半扶半放的方法。在小比賽這個環節,我完全放手,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訓練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嘗試獨立地探求知識。這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都以學生活動為主,充分體現了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提出問題——做出猜想——實驗驗證——分析、總結——得出結論——實踐應用,這一研究問題的方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能從中切身體會到學習科學的方法和態度,從而使學生感悟到科學就在身邊。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盡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去,做到面向全體,從而體現出“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的理念。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活動的開展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之上,這是很關鍵的一點。

四、尊重事實,重視證據

科學家在探究中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收集證據,并以此為基礎解釋自然界的運行機制,在科學課堂的探究中,事實和證據有著同等重要的作用。例如,學生通過對水污染的情況調查,獲得一組有關水污染的污染源、污染途徑、污染物種類的數據,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水質變化的模型,可以說,事實和證據是獲得新知的關鍵所在,同時通過證據的收集,從證據中提煉解釋,將解釋與已有的知識相聯系等過程,可鍛煉學生的推理及判斷思維能力,也使他們懂得科學家是如何思考問題,如何工作以及如何通過探究發展并獲得新知的。

總之,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激勵學生參與科學實踐活動,注重學生良好的科學習慣的養成。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及時進行總結反思。善于利用課外資源,自主地進行科學實踐活動,學到知識,學到技能,培養情感,培養素養,有效地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洪少平.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實驗探究的有序性[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0):246+250.

[2]鐘宇虹.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運用[J].教育觀察,2020,9(11):134+136.

猜你喜歡
探究學習經驗小學生
樂淘淘“先進”經驗
樂淘淘“先進”經驗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學生
淺析小學數學悅趣化探究學習的策略
關于導學案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我是小學生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關經驗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