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學生個性化培養的策略

2020-09-22 22:47鐘庭旺
速讀·中旬 2020年1期
關鍵詞:個性化培養因材施教

鐘庭旺

摘 ?要:為了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的個性化發展,文章首先闡述了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學生個性化培養的原則,然后分析了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學生個性化培養的優勢,最后提出了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學生個性化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個性化培養;因材施教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的學科,將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作為主要教學目的,是實現素質教育與培養綜合型人才目標的重要內容。然而,應試教育背景下的體育與健康課堂缺乏合理的規劃,沒有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僅使用千篇一律的機械化訓練填充課堂時間,難以實現教學目標。因此,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師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應主動應用個性化培養方案,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的個性化發展。

一、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學生個性化培養的原則

首先,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學生個性化培養應具備長期性。身體素質的提升及運動習慣的養成都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體育與健康教師若想實現教學的終極目標,讓學生在本門課程的教學下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就要做好“長期戰斗”的打算,提前對整學期,甚至整學年的課程內容進行規劃,循序漸進地提升訓練強度,引導和鼓勵學生利用課內外時間參與體育鍛煉。

其次,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學生個性化培養應具備自主性。以個性化培養思路來看,學生在課堂上應具備選擇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學習方法和學習伙伴的權利,教師可進行一定干預,但不能奪取學生的主導權。因此,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課程大綱要求引導學生在特定范圍內自主選擇,開展個性化的體育訓練項目,使個性化培養落到實處。

最后,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學生個性化培養應具備合作性。體育與健康課程包含的訓練項目十分多樣,其中既有較為簡單的單人訓練項目,也有需要學生通過合作才能完成的多人項目,并且多人項目是學生提高能力層次的重要踏板。因此,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師在開展個性化培養時,應多為學生創造合作訓練的機會,讓學生在群體中練習溝通、交往的技巧,在互助與分享中完善人格,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與健康水平。

二、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學生個性化培養的優勢

(一)個性化培養可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

興趣是激發初中生學習主動性與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個性化培養能夠顯著提升初中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存在許多重復性的訓練,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學生養成健身習慣、提高運動技能的必經之路,但許多初中生都明顯表現出對這類基礎訓練的排斥。與之相反的是,在個性化培養模式下,學生在鍛煉方式與內容的選擇上自由度較大,鍛煉產生的壓迫感隨之變小,學生就會更加容易感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從而在一次又一次的訓練中產生獲得感,產生運動興趣。

(二)個性化培養可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

相較于傳統的體育與健康課堂而言,個性化培養模式下的訓練方案更為靈活,雖然總體教學目標不變,仍然是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掌握一定的運動技巧與能力,但是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調整單次練習的強度與多次練習的順序,最終確定一套合理的訓練流程。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堂上可以按照適合自己的節奏進行學習,減少因流程不合理而拖慢學習進度的情況。

(三)個性化培養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實行個性化培養的過程中,體育與健康教師需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后再為其提供培養方案,此時,教師不僅要利用自己平日的觀察做判斷,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分析,讓學生按照教師提供的標準思考自己應該如何參與體育鍛煉。與此同時,在個性化培養方案執行的過程中,學生也要參與方案的調整工作,及時與教師溝通、更改意見,以便實現課程教學實效的最大化。如此一來,既可以使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獲得提升,也可使其綜合素養得到發展。

三、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學生個性化培養的策略

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人能力。因材施教是個性化培養的首要原則,認識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差異,并利用學生的差異是個性化培養的基本思路。在初中階段,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習慣與心理素質都存在十分明顯的差異,體育與健康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具體的不同,才能夠不斷細化培養方案,對具有不同特征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努力做到個性化培養。因此,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師應該通過因材施教的方法完善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

例如,在安排基礎訓練內容時,體育與健康教師可以改變以往按照運動類別或動作劃分教學內容的方式,而是選擇按照訓練效果進行劃分,即將基礎訓練中提升人體不同部位肌肉訓練水平的動作分開,以便學生擁有更多的選擇。如某一節課堂訓練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的腿部肌肉,體育與健康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按照“深蹲”“寬距深蹲”“高舉雙臂寬距深蹲”“寬距深蹲跳”的順序嘗試各個動作,找到對自己來說難度中等的動作,進行數組訓練。在學生作選擇時,教師應在一旁加以提醒,讓學生關注自己的膝關節與腰部骨骼的受力狀況,避免學生因攀比心作祟,逞強完成強度過高的動作,對身體造成傷害。通過這種方式,在體育與健康課堂上,身體素質不同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難度系數的動作參與訓練,但最終都能達到鍛煉腿部肌肉的目的,個性化培養的模式便初具雛形。

四、結語

在學生個性越來越受到尊重的當下,初中體育教師理應遵循個性化培養原則,為能力水平與接受能力各不相同的初中生提供個性化教學。教師可選擇因材施教、興趣教學與小組合作等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運用科學的評價手段幫助學生認知自我,將個性化培養在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優勢完全地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姜明,姚金元.初中體育教學之陽光體育運動實施策略淺析[J].學周刊,2019(35):159.

[2]李斌.淺論初中體育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9(34):18.

猜你喜歡
個性化培養因材施教
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的初中數學隱性分層教學研究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導師制下的個性化專業素質及能力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以科研課題驅動企業研究生工作站中個性化培養
淺析分層次教學模式在職業院校體育教學中的開展
基于分層教學,促進高中生個性化培養
卷首語
高職英語分類教學模式探究
因材施教的實施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