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德育教育在品德課中的有效滲透

2020-09-22 23:26朱穎剛
速讀·中旬 2020年1期
關鍵詞:小學學校品德教育德育教育

朱穎剛

摘 ?要:近年來,受到國家經濟不斷發展的影響,國家及教育機構越來越重視,不同以往對學習成績的單一注重,現在都提倡學生全面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加快了推動課改計劃的實行進度,政府教育機構、學校、教師以及學生本人都無不重視這次教育變革。學校在平時的學科教育中,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融進德育教育,尤其重視在思想品德學科中的德育滲透。

關鍵詞:小學學校;品德教育;德育教育

面對這次國家全面推進新課標課改計劃的實施,各中小學紛紛改變原有的、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更加新穎的情景化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小學,小學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若是小學生的行為習慣與思想道德基礎沒有打好,那么長大之后是很難糾正的。因此,在小學的高年級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筆者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滲透。

一、精選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內容

現階段,要想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有效地滲透進德育內容,首先要做就是精選課程內容。在小學里,道德與法治課程是高年級的學生才會接觸到的課程,低年級學生上的也是《道德與法治》。這里的“高”是相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小學里的高年級學生本身年紀就不大,而且即將面臨青春期,思想不是特別的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即將形成,所以在給他們上思想品德課時,對于課程內容的選擇一定要慎重。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在上課時主要是學習教材內容,老師加以語言講解,要求學生課后背誦,這種教學方式,并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違背了道德與法治課開設的初衷。小學新課標課改計劃實施以后,教師并不只是單一的講解教材內容,還會在適當的時候利用多媒體工具,加入一些教學輔助性材料。比如在講解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中華民族一家親》這一課的時候,先向學生們展示了世界地圖與中國地圖,并在中國地圖上標記五十六個民族,加深了學生對祖國與民族之間的理解。在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時,播放《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的音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解五十六個民族時,邀請了班級里唯一一位少數民族——畬族的小潘同學,向同學們介紹她們民族的一些風俗特色與節日。之后我也向大家強調:每一個民族的風俗會不相同,希望同學們今后外出旅游,一定要隨鄉入俗。

二、根據不同教育內容對學生因材施教

(一)開展多種教學活動

教師在講授《道德與法制》課程時,不應總是把目光聚集在說明式教學方式上面,對于小學生而言,長時間的語言說教,容易導致學生們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逐漸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沒有接受到老師的核心教學內容,錯過了自己的德育培養時期。所以,在開始教學之前,認真、積極備課,精選與課本內容有關的素材,制作與教學內容有關的PPT,還要設計幾個游戲環節或精美故事,增加課堂趣味性,避免學生分散注意力。

比如在講解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中《美麗文字民族瑰寶》時,教師根據這一部分內容時,先介紹漢字的由來,以及幾個關于漢字的小故事,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會在大屏幕上放映漢字的演變過程,從上古時期的甲骨文,逐漸演變成我們今天所使用的簡體字,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最后讓令大家聆聽一首關于生僻字的歌曲,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在課堂中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更有利于學生對德育教育的吸收。

(二)開展多種實踐活動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制》課程內容教學時,不要把目光聚集在教室里,要多帶領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積極引帶學生的德育發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質。在進行德育實踐中,老師要多關注學生的參與情況,每一個學生的性格都存在一定差異,有些學生愿意參與到實踐中來,有些學生則消極逃避。面對這種學生,老師應加以積極地安慰與引導,爭取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實踐中來。在實踐中,告訴同學要團結一心、關心他人、熱愛集體、團結友善以及尊重他人,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

三、加強學生責任感教育

小學品德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品德發展,還要重視對學生責任感的培養?,F階段,由于部分家長的溺愛,導致學生的責任感不強,行為毫無約束。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及時引導學生、教導學生,做事有始有終,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不要事事依賴父母,同于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國家給予的厚望,要對社會做出貢獻,要關心他人,約束自己的言行,改變自己的原有觀點,重新塑造自己的思想。

比如,教師在講授部編版小學五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內容《我參與我奉獻》時,在課堂上要用多種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內容教授學生友善待人、關心弱勢群體以及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讓學生理解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在課外,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勞動,給環衛工人送清涼、幫助敬老院的爺爺奶奶打掃衛生、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清理小區垃圾等。讓學生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充分理解責任感的含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之所以要在小學品德課程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其核心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品德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今后的健康、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結實的基礎,讓學生在今后的重大選擇中,做出正確的決定。

參考文獻

[1]朱曉燕.淺談小學德育課教學[J].才智,2020(11):47.

[2]張亞先.談如何在小學品德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J].學周刊,2020(11):49-50.

[3]金嬋.讓品德之花盛放——小學德育教育研究[M].中國環球文化出版社,2019:737-738.

猜你喜歡
小學學校品德教育德育教育
注重培養體系構建 提升品德教育質量——基于“互聯網+”的品德教育實踐策略
新加坡小學品德教育目標芻議
淺談小學品德教育
圖畫故事書對兒童品德教育有積極作用
關于小學學校管理中激勵機制的分析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論提高小學學校管理質量的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