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林區與非林區居民碘營養水平及甲狀腺超聲表現

2020-09-25 02:20董曉秋張立維孔德姣戚云峰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20年8期
關鍵詞:足量中位數年齡段

呂 倩,董曉秋,張立維,孔德姣,戚云峰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超聲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缺碘或高碘均可導致甲狀腺疾病[1]。本研究觀察黑龍江省林區與非林區居民碘營養水平及相應甲狀腺超聲表現。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7年12月—2019年3月抽取黑龍江省林區13個、非林區17個共30個調研點3 645名符合納入標準的居民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林區1 817名,非林區1 828名,年齡20~70歲,平均(48.7±12.4)歲;均在當地居住1年以上,排除曾確診或經治療的甲狀腺疾病患者,檢查前3天內均未食用富碘食品,檢查當日攜帶家中有原包裝的食鹽30 g左右;按照年齡分組,男∶女為1∶1,A組(20~30歲),B組(31~40歲),C組(41~50歲),D組(51~60歲),E組(61~70歲)。受檢者均知情同意。

1.2 儀器 采用Esaote MyLab30cv便攜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線陣探頭,頻率6~13 MHz。DTD-16恒溫消解儀(江蘇)和尿碘檢測儀。

1.3 方法 ①收集不少于5 ml晨尿,保存于恒溫箱,以砷鈰催化分光光度測定法檢測尿碘中位數;②由1名超聲醫師進行甲狀腺檢查,另1名高級職稱醫師復核并記錄診斷。

1.4 甲狀腺異常判斷標準 甲狀腺上下徑4.0~6.0 cm,左右徑1.5~2.0 cm,峽部前后徑0.2~0.4 cm且實質為細小密集均勻分布的中等回聲為正?;蜿幮?圖1),甲狀腺形態改變或回聲發生改變為異?;蜿栃訹2]。

1.5 根據尿碘判斷碘營養水平標準 尿碘中位數100~199 μg/L為正常,200~299 μg/L為碘超足量,>300 μg/L為碘過量,50~99 μg/L為輕度碘缺乏,20~49 μg/L為中度碘缺乏,<20 μg/L為重度碘缺乏[3]。

1.6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分析軟件。對計數資料及趨勢檢驗采用χ2檢驗,采用非參數檢驗Mann-Whitney檢驗比較尿碘中位數。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圖1 男性,37歲,正常甲狀腺超聲圖

2 結果

2.1 碘量分析 林區與非林區居民尿碘中位數均處于碘適量,林區居民尿碘中位數(151.51 μg/L)低于非林區(176.77 μg/L,Z=-7.176,P<0.01)。A組非林區居民尿碘中位數處于碘超足量,其余各組均處于碘適量;A組同年齡段組內林區居民尿碘中位數與非林區居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C、D及E組林區居民尿碘中位數均低于非林區居民(P均<0.05),見表1。

表1 各組林區與非林區居民尿碘中位數(μg/L)

2.2 甲狀腺結構 甲狀腺超聲結構異常表現為結節性病變、彌漫性病變及彌漫性病變合并結節(圖2~4)。隨年齡增長,林區與非林區居民甲狀腺結構異常率均增加(P<0.05);林區居民甲狀腺結構異常率高于非林區居民(P<0.05);D組與E組同年齡段林區居民甲狀腺結構異常率均高于非林區居民(P均<0.05),見表2。林區居民甲狀腺結構異常率高于非林區居民(P<0.05),見表3;林區與非林區之間存在異常超聲表現人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圖2 女性,55歲,甲狀腺結節聲像圖 圖3 女性,42歲,甲狀腺彌漫性病變聲像圖 圖4 男性,65歲,甲狀腺彌漫性病變伴結節聲像圖

表2 林區與非林區各組超聲檢查結果

表3 林區與非林區超聲結果分析

表4 林區與非林區超聲異常結果分析

表5 林區與非林區甲狀腺結構異常者尿碘中位數比較(μg/L)

2.3 尿碘 林區甲狀腺結構異常者尿碘中位數均處于碘適量但低于非林區(P<0.05)。各年齡段A組林區與非林區甲狀腺結構異常者尿碘中位數均處于碘超足量;D組及E組林區居民尿碘中位數均低于非林區(P<0.05),見表5。

3 討論

碘缺乏病是由于碘攝入量不能滿足人體功能需要而造成機體甲狀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的疾病,其中地方性甲狀腺腫最為常見[1]。碘缺乏曾是世界性公共健康問題,但對碘缺乏地區實行食鹽碘化后,隨著尿碘水平上升,甲狀腺功能亢進、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等發病率增加,引起了醫學界對合理攝入碘的重視[4-6]。

近年來,碘營養狀態與甲狀腺疾病發生風險的相關性成為研究熱點,可根據尿碘含量檢測甲狀腺疾病的發展變化[7]。碘攝入量與甲狀腺疾病之間的關系呈“U”型曲線,即攝入過多或過少均會引發甲狀腺疾病,而曲線底端是機體最佳碘攝入量,稱之為碘適量[3]。本研究表明,林區居民尿碘中位數低于非林區;全部非林區中,A組尿碘中位數處于碘超足量,其余各組均處于碘適量;B、C、D及E組中,林區居民尿碘中位數均低于非林區居民。以上結果可能與我國全面實施食鹽加碘政策,以及膳食和水中的碘主要為無機碘,能被腸道迅速吸收[8],而青年人飲食不規律、食用鹽總量增多、吸煙及熬夜等因素也易引起機體中碘含量增加有關。另一方面,林區土壤碘含量較少,中老年人群較少遷徙,長期處于相對寒冷的林區居住環境影響代謝功能等因素,使得林區中老年居民碘營養水平低于非林區。林區甲狀腺異常者尿碘中位數低于非林區,D組及E組林區尿碘中位數均低于非林區,亦提示甲狀腺結構異常與碘攝入量相關,與陳雪霏[9]報道一致。

超聲已成為甲狀腺疾病的首選檢查方法[10]。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各器官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下降,由于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的反饋調節作用,造成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增生,持續或反復增生導致甲狀腺結構形態改變[11-12]。本組結果顯示,隨年齡增長,林區與非林區居民甲狀腺結構異常率均增高;林區居民甲狀腺結構異常率高于非林區居民,但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而D組與E組林區居民甲狀腺結構異常率均高于非林區居民。分析原因:①碘含量與地理、地形有關,如山區、林區土壤中碘含量低于平原,平原低于沿海,大約1 L海水中含碘50~60 μg,而在巖石、土壤中碘含量均很少[13],處于高寒地區的林區土壤中碘含量相對更少;②年齡在51~70歲的林區居民大多長期居住在當地,相比非林區居民處于碘相對缺乏狀態的時間更長,且多從事體力勞動,食物來源單一化;③老年人為防止心臟血管疾病控制食用鹽量,碘攝入量亦相對較少;④我國自1996年實行食鹽加碘政策以來,碘鹽覆蓋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8],而青年人飲食結構不規律,人口流動性較大,故林區青年人甲狀腺結構異常率與非林區同年齡段居民比較并無顯著差異。

總之,隨年齡增長,黑龍江省林區與非林區居民中甲狀腺結構異常率均增加,林區中老年人群甲狀腺結構異常率高于非林區,尿碘中位數則低于非林區。林區與非林區20~29歲年齡段居民碘營養狀態均處于超足量水平,其余各年齡段碘營養狀態適宜,且林區尿碘含量均低于非林區同等年齡段。

猜你喜歡
足量中位數年齡段
不同年齡段妊娠早期婦女維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足量應用美托洛爾緩釋片治療冠心病的效果評價
兒童不同年齡段呼吸疾病與中醫體質關系
各年齡段人群對網上健康教育的認知和期望的調查報告
數據的數字特征教學設計
適合各個年齡段的黑膠愛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學校體育器材設施利用標準及策略
“一V”語法結構探究
中位數教學設計
專題突破Na2O與CO2和H2O的反應規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