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們說“銜接”的時候,該說什么

2020-09-26 12:46叢智芳
內蒙古教育·綜合版 2020年8期
關鍵詞:銜接幼小做題

叢智芳

銜接,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的解釋:一是事物首尾連接,二是指用某個物體連接兩個分開的物體。

當幼小銜接班、小升初銜接班、高一銜接班熙熙攘攘而來,甚囂塵上的時候,“銜接”這個詞赫然變成了“橋”——如果沒有這個接引的橋,那些從幼兒園走向小學的孩子,從小學走向初中的孩子,從初中走向高中的孩子,就會因邁不過去隱形的鴻溝,會結結實實摔個大跟頭。誰敢說它不是“奈何橋”呢——家長和孩子的無可奈何!

☆兩個幼兒園長的嘆息☆

張園長有著豐富的教育經歷,在中學當過老師,在小學當過校長,現在是幼兒園的園長。談到幼小銜接的問題時,她說她們會領幼兒去參觀小學,因小學教師常常反映公立幼兒園的孩子習慣不好,學的東西不多,到小學學習跟不上。于是她就主動去跟孩子們將要上的第七小學聯系,說明公立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怎樣的。她還說:小學老師從來沒有到幼兒園看看。我聽出了言外之意,幼小銜接,小學也應該是主動方。

我問:社會上的幼小銜接班,他們教什么呢?

張園長說:不知道,他們都是很隱秘的。

我想起一個人肯定知道。她是我的同屆同學,學前教育專業,在別的市自己開辦幼兒園,當了近30年的園長。電話撥通,果然打開了她的話匣子:

“幼小銜接班,我們園里沒有。因為學前班孩子少,就混著教了。別的幼兒園有幼小銜接班。你說他們上什么課程?打基礎的課程唄!跟一年級差不多,比如漢字,要識字500多個;寫字,要教筆順,規范書寫;拼音,會給漢字注拼音。數學方面,合成、分解、應用題,跟小學差不多。執行小學作息時間。所以,有些孩子不用上一年級,直接上二年級也跟得上。

“你問為什么這樣做?不這樣做不行??!因為現在的家長就要求這樣,提前學了,家長少麻煩。有的家長中班就讓教寫字,你跟他們說孩子骨骼還沒發育好,四五歲筷子還拿不好,怎么寫字?對孩子成長發育也不好,孩子應該是做游戲的??杉议L不理解,說別的園都教了,你這不是玩嗎?并且家長都傳言,不能去公立幼兒園,就是個玩,到一年級跟不上。我們不得不迎合家長口味,不然招不來孩子,幼兒園就得解散。

“其實,教育局不讓這樣小學化,而實際上是深度小學化!你說這些孩子到一年級不聽課,我怎么不知道,他都會了,還聽什么?可有什么辦法。你別光聽我說,去書城看看那些幼小銜接教材,表面上避免小學化,實質上極度小學化。一些幼兒園會買那樣的書,照著教。這是很多民辦園的通病?!?/p>

電話里都聽出她的不輕松,不時地嘆息。

我看到一份某地發的《幼兒園“小學化”表現形式對照清單》,頗有興趣地讀下去,不愧清單,從教學內容小學化、教學方式小學化、教學環境小學化、管理方式小學化等方面列舉了41條,劃出幼兒園和小學清清楚楚的紅線。節選一點就看出來,正是她說的樣子:貌似小學,甚于小學。

教育方式“小學化”:

(一)一日活動安排不合理

1.兒童一日生活安排主要為學科課程,包括拼音、識字、計算和英語等課程。

2.兒童戶外活動時間不足2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足1小時。

3.兒童在園除集體生活、教育活動外,沒有自主喝水、如廁等生活活動環節。

(二)教學方式固化

1.以集體教學活動為主安排一日活動,集體教育活動次數和時間超標。

2.以灌輸學習為主,用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等方式進行知識技能性強化訓練,如讓幼兒背誦《三字經》《弟子規》等。

3.采取排排坐方式讓兒童長時間靜坐、單一聽講和被動等待,兒童缺少體驗和感受,缺少自主和互動。

☆兩個視角的小學一年級☆

◎家長視角

我聽一個一年級家長講,孩子上學她焦慮得不得了,以至于說起來就哭鼻子。就拿數學來說,老師每天讓算20道題(剛上學不足一個月),必須心算,不能掰手指頭。孩子怎么知道心算,她就讓孩子偷偷掰手指頭算。

另一個一年級學生的家長說孩子上課憋尿,老師不讓上廁所,所以有很多孩子尿褲子。也不提醒孩子喝水,上課渴了是不能喝水的。幼兒園的喝水、如廁等生活環節,這里是沒有的,甚至是不被允許的。這就是很大的矛盾。

有一年,家長在行風熱線投訴,說某校一年級要家長輪流值日,因為小孩不會打掃衛生,老師要備課沒有時間事無巨細。我后來打聽,原來不僅是某校,也不僅是一年級,這件事早已成了不必言說的事實。

◎老師視角

經棚民族實驗小學教導主任吳瓊老師,2016年做了一個調研,就學校一年級孩子學前識字量,形成了《關于一年級識字情況的研究報告》。報告發表在《內蒙古教育》上,節選部分如下: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調查依賴一年級七個班的語文教師。老師們采用逐個檢測的方式,對一年級300個會認字的認讀情況進行統計:

能迅速認出90%以上的有107人;

能迅速認出80%以上的有59人;

能迅速認出70%以上的有23人;

能迅速認出60%以上的有13人;

能迅速認出50%以上的有14人;

能迅速認出10%~30%的有107人;

只能認出10%以下的有43人。

二、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我們認為,當今一年級的新生對漢字已有了相當的認知,這說明學前教育、家庭教育在發揮作用,促使兒童的漢字學習有提前的趨勢。但是,從被調查的全體學生看,識字水平發展不平衡,學生之間有明顯的差異。進一步調查發現,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在受調查的366名學生中,有313名已經在幼兒園學過漢字,約占調查人數的85.5%,他們已接受了相關內容的學習。

(2)與學齡前期的家庭教育有關。凡家長文化素質較高的家庭,兒童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素質也較高,反之則較低。

這種兩極分化現象給班級授課制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面對不同水平的新生,如何組織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與識字愿望,才能讓全體學生的漢字認知水平在原基礎上都得到進一步發展?

為此,我和一年級語文教師達成了如下共識:一方面教師必須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和語文教材的內容去組織教學。這樣,既能很好地體現識字教學的整體性、系統性,又符合語文教學的一般規律和兒童認知的一般規律。另一方面,教師要滿足那些識字認知水平已經較高的學生的需求,否則在入學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部分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會重復學習他們早已學會的知識。如果處理不好這一矛盾,其一種結果就是部分學生因學習進度太快,難度太大,學不會,跟不上,造成畏難的情緒,甚至厭學或喪失學習的信心,從而成為班級上的“學困生”;另一種情況就是另外一部分學生會認為學習是簡單、輕松的事,從而養成自滿、漫不經心的學習態度以及不良的學習習慣。

家長視角、教師視角,兩個視角的關注紛繁復雜,但也涇渭分明,各有方向。只是不知道怎么樣對接。

☆高一年級孩子的難☆

盡管話題并不輕松,但筆者跟一所一類高中高一年級部分孩子還是有一個比較輕松的對話。

筆者:從初中到高中,跨越了一下,有明顯不一樣的感覺嗎?

生1:太有了。

生2:覺得都難,尤其是語文。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常常答的不是要的答案。

生3:思維上的東西吧。初中階段,解答是有一定規律和套路的,很少有那種不按規律和套路出的題。但是到了高中,尤其是數學、物理學科,考驗的是思維能力,考驗你的不僅是公式的應用,還有對它的理解,更重要的還有一些新概念,考驗思維的跨越度,相對來說,銜接不好,跨越就有點難。

生4:父母每天都罵我。他倆認為我在干嗎我就是在干嗎。比如,他倆認為我上課沒有認真聽講,即使他倆在家里待著或者上班,沒看到我在干什么,也會認為我沒好好學習。每天都在冤枉我。(上了高中之后嗎?)初中時候也這樣,高中更嚴重。(他們的信息哪里來的?)不知道呢,他們覺得非常了解我。(你怎么辦呢?)不聽!到學校待一會兒,學習時就忘了。

生5:知識和做題這塊不太一樣,按化學老師的話說,初中的知識,老師教你包餃子,作業就是包餃子,考試也是包餃子;如果是高中的話,上課你學的是包餃子,作業是蒸包子,然后考試考烙餡餅。所以說,感覺考試做題跟知識的掌握有點差別。

生6:上課聽懂了,做題還不會。

筆者:我注意到有一個“懂”字,光聽是不會懂的,你要沒有真學真做,自己去思考,就不會懂。聽老師一說,假裝懂,你以后問問自己:真懂了嗎?為什么覺得聽得懂又不會做題呢?有多少同學這樣,老師一講我就懂,可是我一做題就不會?很多,是嗎?為什么呢?你們思考過這個問題嗎?

生6:想過,我就是笨。

生7:還是做題做得少。跟不上。

筆者:為什么不反思一下老師的問題,老師這樣講對不對?為什么老師講我不會呀?

生7:因為別人都會啊。

筆者:都誰是別人?你們都是別人的別人,你們說不會,那別人誰還會呢?

生8:也有數學學得好的,聽完就會。我基本上聽完第二題就不會做。

生9:聽完了就會,做題啥也不會。

筆者:你們有沒有問問他,為什么會?我也在聽你也在聽,但做題就不一樣了。

生9:他會說,就是會啊,老師不講了嗎?聽了就會啊。

筆者:天賦?看來沒有天賦,數學也學不會了。是吧?高一就要摔倒了,數學是個大難題。

生10:還有物理,化學,全都難。

生11:物理還行,現在就是做題時,有時知道用哪個公式,但是想不起來怎么用。有時候公式沒背牢,做題就比較困難。

生12:語文也難,不知道怎么理解,不知道答案到底是什么。

筆者:通常在問你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是盯著問題去讀書,還是不管問題先讀完書,再想這個問題?

生12:先讀完了。答完了心里也沒譜。

筆者:剛上高一,數學、物理、語文、化學……那也沒有簡單的了?

生(眾):生物挺好!沒有需要思考的東西,背就好了;而且生物一節課講的內容比較少,比較容易消化;每周的課也少。

筆者:剛才我們一起來的老師也說,自己生物特好,60分能考59分,是背到59分,是嗎?

生13:不用背,認真聽就會了。聽聽就會了。物理也是聽聽就會了,但數學不會。

筆者:數學又叫思維的體操,當你不開動你的高階思維的時候,就會越來越難。因為背誦、記憶,這都是低階思維。高階思維不一樣,涉及分析、綜合、評價和創造,涉及深度的學習。當你不撬動那個部分的時候,學習會越來越難。因為你滿足于低階思維,認為我記憶就好了,一聽就會就好了。學習一直在淺表。這是你們高一遇到的障礙。

筆者:還想問問,你們覺得在什么情況下,學習效率很高?就是你能很輕松地進行學習,并且效率很好?你有沒有這樣的記憶?

生1:在家的話,父母不打擾;在學校的話,不會的題跟同學交流,遇到什么事,跟老師溝通,感覺效率好。

生2:就是有些題,對自己的難度有點大,但又不是那種跨不出去步子的那種,具有一點挑戰性,但沒有絕對壓倒性,做這種題的時候,就不知不覺有興趣,比較全神貫注,就是比較喜悅。

生3:時間不是壓得特別緊迫的時候,我可以慢慢去想,因為我的接受能力比較慢,如果我能慢慢去想,理解這個的話,其實可以做的。但是,如果時間特別緊,有很多事情要做,這件事沒有辦法讓我停留太長時間,我就會放棄,就會選擇看答案或者問老師。

生4:就是全會,做得比較順,沒有卡殼的時候。

生5:就是老師原來講的那些課,從來沒有聽懂過,然后有一天突然就懂了,就感覺那個心啊,雀躍了!

猜你喜歡
銜接幼小做題
高考做題要先后有序
聚焦高考選做題中的解不等式問題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銜接
高考做題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題要先后有序
從養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穩銜接
幼小銜接,學前準備知多少
論刑事技術與刑事偵查的銜接與配合
高職數學與高中數學銜接問題的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