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學低段科學探究式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2020-09-27 23:03馬媛媛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20年8期
關鍵詞:科學知識思維能力素質教育

摘?要:小學科學課程的設立是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行為,通過科學實驗來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本文重點闡述如何有效的開展小學低段科學教學,結合小學一年級科學中《比較與測量》這個單元的內容,通過各個教學環節,來提高學生善于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全方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素質教育?思維能力?科學知識

在小學低段,孩子們對于科學知識的認知還處于非常懵懂的階段,生活中淺顯的科學知識也不能完全掌握。小學科學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學常識,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并將課堂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作為小學科學教師,應該明白小學低段科學課程的特點,科學課程不僅僅是要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更要加強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一、引導探究,啟發學生多思考

現代教學越來越注重引導式教學,教師應在教學環節充當一名合格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教師也應該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不要一味地教學生應該如何去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就無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所以說,現代化教學不再只是看重教師的專業水平,而是更多的關心教師能否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同時也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創新和思考。

例如在教科版一年級上冊的《在觀察中比較》這課中,主要是讓學生在觀察中比較,學會比較的不同長度物體,并排序,增強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運用測量的認同感。教師應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學生通過探究問題逐步吸收科學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常會給學生們四只不同大小的模型恐龍,讓學生比較模型恐龍的大小并排序。在比較過程中可以存在多種比較方法,學生們需要自行記錄比較結果。這時我就會在學生比較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比較方法的統一,同時還會適當提出幾個問題:“同學們,你們都有幾種比較結果呢?”,“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將恐龍按體型大小排列出來呢?”“你覺得這樣比較才能更準確,更快吧?”“為什么比較方法不一樣,但是得出結果卻是一樣的呢?”,諸多問題,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們的好奇心,啟發學生多思考、多探究,最后從開展活動結果探討中來研究科學的奧妙之處。

二、實踐探索,訓練學生創交流與反思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探索科學的主要途徑。所有科學成果都需要通過科學實驗和生活實踐來檢驗,小學低段科學亦是如此。就目前小學科學實驗材料而言,許多實驗無法讓學生參與進去,缺乏可操作性,學生不能通過實驗鍛煉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打擊了學生探究科學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學校教學資源,善于發現身邊的科學材料,同時還可以啟發學生自制實驗器材。教師還應通過實驗教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們的思維能力以及思維特點不同,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不同的思維角度充分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思維特長,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發展創新思維。

著名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思維發展和動手能力緊密相連,將兒童動手能力作為評價早期智力發展的主要標準之一。在小學低段科學探究教學環節中,應該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多運用實驗教學來將“教學”的中心轉變成以“探究”為中心的自主活動。比如在活動探索《起點和終點》這課中,學生每人疊一個紙跳蛙,老師教會他們紙蛙跳遠的方法,然后進行跳紙蛙比賽,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掌握比較的方法,揭示游戲的主題,注重比較的起點和終點。通過實踐活動,能夠增添科學課堂的趣味性,不僅滿足學生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時還能在游戲中訓練學生們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潛能,不斷反思自己實踐過程中的不足,并加以完善。

三、巧用生活情境,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小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和生活緊密聯系,尤其是在生活中,科學知識更能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因此,教師應該主動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發現生活中的科學常識,并積極探索生活中身邊存在的不足和缺點,提出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在《植物》這個單元的教學環節中,學生們對于周圍植物的認知還處于初級階段,對“植物是什么”只有一個模糊的了解。這時,我們就應該結合生活情境,探索生活中的植物,讓學生們舉出自己常見的植物有哪些。我通常會提問“同學們,你們身邊的植物是不是“活的”呢?”然后讓他們結合生活情景,記錄周邊植物一個月內的生長情況。學生們在記錄中會發現植物會越長越高,葉子會越來越大。最后展開探討,你們從那些方面可以證明植物是“活的”?有的孩子就會說:“我認為植物是活的,因為我身邊的植物都會慢慢長大,它們會開花結果,它們需要陽光、水分和土壤”。還有孩子說“我認為植物不是“活的”,因為它們都不會動”。通過生活情境的探究,學生們對科學課堂的積極性有很大的提升,并且通過科學生活情景化,讓學生們發現生活中的科學小常識,自己觀察植物的生長歷程來證明植物是不是活的,得出結果。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養成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索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結語

綜上所述,科學教育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讓學生在科學活動中探索科學的本質。小學低段科學課程更是如此,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引導、啟發學生多思考,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巧用生活情景化,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會運用科學的思維解決問題??茖W思維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培養的過程,教師需要明白科學課程的優勢,結合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素質教育,從而在小學低段科學探究教學中有效地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宏慶.淺談以人為本模式下的小學學科學管理策略[J].學周刊,2019,(33):179.

[2]周平紅,張屹,楊喬柔,白清玉,陳蓓蕾,劉崢.智慧教室中小學生協同知識建構課堂話語分析——以小學科學課程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8,39(01):20-28.

[3]夏業云.小學科學課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活動的策略——《測量》教學案例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6,(11):75-78.

作者簡介

馬媛媛(1985.08—),女,四川成都人,本科,成都美視國際學校,研究方向:小學低段科學學科。

猜你喜歡
科學知識思維能力素質教育
蝸??囱泪t
培養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
基于科學知識圖譜的滑雪運動研究可視化分析
2000-2017國外關系從句研究動態的科學知識圖譜分析
社會化知識及其客觀性探析——兼議朗基諾的科學知識觀
論美育中的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如何有效滲透素質教育理念
素質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
關注基礎教育階段中的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