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贛州市革命遺址保護與利用思考

2020-09-27 23:07陳金泉王軍力黃穎敏
老區建設 2020年16期
關鍵詞:保護與利用贛州市新時代

陳金泉 王軍力 黃穎敏

[提 要]贛州市是我國五大革命圣地之一,革命遺址數量眾多、種類齊全,具有開展黨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寶貴資源,但前提是要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贛州市革命遺址保護利用歷經了70年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必須進一步認清新時代下革命遺址的作用及意義,加強組織領導,織密保護網絡;強化科技支撐,實施好國家戰略;建立多層次闡釋體系,堅定文化自信;加強資源復合配置,從而使贛州市革命遺址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關鍵詞]革命遺址,保護與利用,贛州市,新時代

[作者簡介]陳金泉(1964—),男,江西理工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王軍力(1992—),男,江西理工大學建筑與土木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黃穎敏(1986—),男,江西理工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區域與城市發展。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贛州市革命舊址客家圍屋等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研究”(18DQ42)

革命遺址是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進行革命活動所遺留的遺址、遺跡及其相關聯的紀念設施[1]。革命遺址是我國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社會經濟資源。2014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南京軍區機關時講話中指出:“革命傳統資源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深入進行黨史軍史教育,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盵2]2019年5月20-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西時也指出:“要飲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老區和革命先烈?!盵3]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革命文物以及革命老區的高度重視。贛州市是中國革命五大圣地之一,革命遺址豐富,如何在新時代加強保護,更好地發揮其精神教育價值、歷史見證價值和經濟發展價值,這是一項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重要課題。

一、贛州市革命遺址基本概況及特點

(一)贛州市革命遺址概況

贛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又稱“贛南”。在土地革命時期,贛州是全國革命的中心區域,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在這譜寫了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為后人留下了值得學習和傳承的偉大精神財富。[4]據調查,贛南原中央蘇區775處革命遺址,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63個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9處185個點,屬市級及以下文物保護單位183處187個點[5]。在空間分布上,贛州市18個縣(市、區)中均保存有革命遺址,其中以瑞金市、于都縣、興國縣等為核心聚集區,以會昌縣、寧都縣、尋烏縣、大余縣、石城縣等為重點聚集區。

(二)贛州市革命遺址特點

1.數量眾多、類型齊全

在革命遺址數量上,贛州市現保存775處革命舊址,約占全國總數的2.3%(全國共登記革命舊址33315處)。相比全國其他著名紅色地區,如福建省龍巖市保有革命舊址520處,陜西省延安市445處,湖北省黃岡市有革命舊址340處,贛州的革命舊址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

在革命遺址類型上,《革命舊址保護利用導則(2019)》中所界定的五種類型都有,如表1所示,可謂是中國紅色文化資源的寶庫。

2.價值巨大

贛州市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是毛澤東“實事求是”思想的發源地,是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是“蘇區干部好作風”的主要發源地,在中國共產黨成長與發展史上創造了眾多第一,如第一次“開國大典”、第一次閱兵式、第一個反腐敗法規、第一次發行公債,等等,孕育了“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姚亞平[6]認為,從中國現代史的角度,贛州可以有4個城市定位:一是中央蘇區的主體和核心區;二是人民共和國的搖籃;三是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出發地;四是南方三年游擊戰爭堅持地。因此,作為革命歷史見證的這些革命遺址具有極強的政治性、時代性、先進性和紀念性,歷屆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均高度重視、親切關懷。

二、贛州市革命遺址保護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現狀分析

1.革命遺址資源家底較為清楚,“四有”工作體系已經建立

贛州市文物保護事業起步于新中國成立之時,至今已走過了70年發展歷程。從1956年至今,贛州市全面的文物普查工作已進行了三次,包括革命遺址在內的文化遺產資源種類、數量、空間分布、現狀情況等均進行了登記、歸檔、分等、定級。被認定為各級文物單位的革命遺址均建立了“有保護范圍、有保護標志、有記錄檔案、有保管機構”的“四有”工作體系,并且還建立了“保護名錄”制度,向社會公布。革命遺址普查和專項調查已在市、縣級文物主管部門形成了常態化工作機制。

2.地方性法制建設不斷完善

地方法制建設是國家法制建設的有效補充。1999年5月,瑞金市人民政府頒布實施《瑞金革命文物保護管理規定》;2003年9月,贛州市出臺《關于實施文物保護工作“五納入”的意見》;2019年3月1日,《贛州市革命遺址保護條例》由贛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江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于2019年3月28日批準,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這是贛州市首次將革命遺址保護進行單獨立法,通過立法,可以填補非文物類革命遺址保護的法律空白,有助于對現有的革命遺址進行保護[5]。

3.保護規劃先行,保護資金投入不斷加大

2012年6月,國務院頒發了《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提出了“編制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規劃,加大對革命舊居舊址保護和修繕力度”的要求。2013年10月,國家文物局原則同意并批復了《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規劃》。2012年至2017年間,贛南蘇區革命遺址群修繕利用等多項工程獲國家文物局立項,爭取補助資金近4億元,保護維修項目240個(包括了云石山寺、段屋銅羅灣劉氏宗詞、鳴榜公祠等),所涉項目和資金均創歷史新高。革命遺址保護工程的有力實施,避免了革命遺址的傾倒消逝,使大批承載著深厚紅色歷史文化內涵的革命遺址得以保存。

4.探索革命遺址利用保護新模式

文物古跡保護與利用不是相互獨立和矛盾的,而是一個整體,是相互促進的?!吨袊奈锕袍E保護準則》(2015版)第40條指出,合理利用是文物古跡保護的重要內容。合理利用是保持文物古跡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活力,是保護文物古跡及其價值的重要方法。

近年來,出現了保護利用一體化的新形式,如特色小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文化產業與研究創作、文化公園等,使得保護與利用獲得了雙贏。如寧都縣小布鎮革命遺址保護利用與特色小鎮建設相結合的模式,成為了江西省3種革命遺址保護利用模式之一,榮獲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第九屆薪火相傳——文物活化利用十大優秀項目獎;瑞金市華屋村以“十七棵松”的故事為主題,將紅色文化保護、傳承與鄉村振興發展結合起來,在鄉村旅游、特色產業、美麗村莊等方面做文章,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于都縣工農兵革命委員會舊址,既有專題陳列展覽,又布置了電子閱覽室、圖書室和老年人活動室等多個場所,解決了該縣貢江鎮社區文化活動場地緊缺的問題。如表2所示,既有傳統的展覽、參觀、紀念等利用模式,更有“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新模式。

5.發展紅色旅游

紅色旅游是當前中國旅游的重要業態,贛州市的紅色旅游也進入了全面發展的階段,是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之一。目前,贛州擁有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6個、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6個、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3個。據環球網2019年7月3日報道,2019年全國紅色旅游十大目的地排名中,贛州市排名第7位。2019年贛州市共接待紅色旅游游客5940.3萬人,實現紅色旅游收入56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3.69%和62.46%;贛州市紅色旅游旅客人次及收入分別占到全國紅色旅游的4%和9.7%。

(二)存在的問題

1.革命遺址量大、點多、面廣,受到良好保護的比例仍偏低

據調查統計,目前革命遺址保存狀況較好的只有109處,占總數的14.06%;保存狀況一般的211處,占總數的27.22%;保存狀況差的419處,占總數的54.06%;消失的36處,占總數的4.65%。54.06%的革命遺址保存狀況較差。革命遺址建設年代早,多為磚木和土木結構,多為當地居民自主管理,普遍存在建筑主體霉爛、墻體風化傾斜、地基下沉、地面塌陷等問題,均處于建筑生命周期的末端,若不及時止損,進行維護、修繕,消失的速度定會加快。

2.信息化建設與共享不足

一方面,許多革命遺址的信息均在紙質文獻、圖片及錄像錄音上,無法在網絡上獲得較為全面的空間信息、屬性信息以及交通和其他服務信息;另一方面,各級政府的文博部門、建設規劃部門、政協文史委員會、地名辦、史志辦等均有非常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料,但均被當作其內部資料“沉睡”在那,不僅部門間相互交流、共享信息少,專家學者開展有關研究,也難于獲得它們的資料。

3.政府的主導性突出,社會、民眾的參與度較低

一直以來,各級政府都是文物古跡“權利人”的角色,對待革命遺址的保護利用更是如此。調研中發現,很多的革命遺址本體均保護得較好,但周邊環境卻全變了,使得革命舊址與周邊環境顯得特別格格不入;還有的革命遺址進行過若干次的維護、修繕,有些還投資巨大,但往往幾年以后又破損嚴重,缺乏可持續保護與利用。這說明社會、民眾的參與度低,只有政府的投入或管理是不夠的。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具有屬地性、現時性、環境性和關聯性,與社會尤其是當地民眾的生產、生活、觀念和行為密不可分。

4.尚未形成全市一盤棋、部門齊努力的格局

由于行政管轄范圍以及部門職能的不同,地方利益和部門利益沖突嚴重,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尚未形成全市一盤棋、部門齊努力的格局。普遍存在名譽之爭、榮譽之爭、項目之爭、權利之爭;存在重復建設、發展方式雷同等現象,如影響較大的有于都縣與瑞金市關于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之爭。

三、革命遺址保護和利用對策

(一)堅定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為遵循,充分認識革命遺址保護利用的時代作用與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有關紅色文化保護利用的重要論述。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提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016年4月,全國文物工作會議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工作做了重要批示,他強調“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統籌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7]2017年6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工作時指出:“我們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銘記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永遠保持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為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盵8]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論述不僅構建了當代革命遺址保護利用新的思想理論體系,也為革命舊址保護利用提供了價值遵循和行動指南。因此,必須要堅定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為遵循,充分認識革命遺址保護利用的時代價值和意義,以弘揚革命先進文化、培育革命精神、助推贛南振興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形成保護革命遺址,傳承紅色文化的共識,不斷增強做好這項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理順體制機制,凝聚發展合力,為實現統一規劃、建設、管理創造條件

要使革命遺址保護利用獲得健康、可持續發展,目前分散實施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必須充分融合,共建共享,而這就需要理順體制機制,在政府主導下,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形成各自分工和職責(如圖1所示),從而構建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革命遺址保護利用新格局。

(三)強化科技支撐,實施好國家戰略,促進深度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利用科技手段支撐和引領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做法和策略[9]。當前,要充分借助空間規劃與數字化、文化傳播網絡化、裝備智能化等現代高科技手段,構建較為完善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包括數字紀念館、博物館,革命遺址場所及知識的虛擬展示、信息提取,館藏文物流轉管理等。要不斷加快“新基建”建設,積極引領經濟增長方式和人民群眾生活方式的變革,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的需求。

2018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指出,要將革命文物的片區作為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主戰場,總結推廣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延安革命舊址整體保護的經驗,整合資源、突出重點,加大對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的支持力度,助力革命老區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10]。由此,必須站在政治的高度、歷史的高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緊緊抓住這些來自國家層面的重大機遇,做好《贛州市革命文物集中連片整體保護規劃》《長征國家公園建設(贛州)實施方案》等規劃方案的編制,通過精心謀劃、深度對接、全力落實,使贛州市的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作走出新模式,走在全國的前列。

(三)構建多層次的革命遺址闡釋體系,堅定文化自信

革命遺址具有重大的歷史、資政、育人及經濟等價值,承載和蘊藏著堅定的信仰、理想、奮斗、犧牲等革命精神。所以,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科學、深刻的闡釋革命遺址承載的內涵?!秶H文化旅游憲章(1999)》中的“闡釋”被解釋為“向游客或東道主社區解釋并展示東道主社區歷史遺址、物品、收藏或活動有形和無形的價值和特點,包括研究工作”?!栋屠瓚椪拢?999)》中的“闡釋”意指展示(present)一個地方的文化價值的所有方式??芍?,文化遺產闡釋就是遺產形態、價值以及遺產地精神的演示、解讀和傳播,從而把文化遺產的價值傳遞給社會或公眾,一方面提高公眾的文化遺產意識,另一方面實現文化遺產的價值共享,讓人們更愿意去欣賞包括文化遺產在內的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11]。這也正是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根本目的,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基礎。依據革命遺產價值及精神信息的傳遞過程,闡釋必須是多層面的,具體包括專家學者的學術闡釋、革命遺產所在地的展示闡釋以及民眾在參觀、學習、理解、掌握后的自我闡釋(如圖2所示)。這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層面的學術闡釋,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圍繞三個維度:一是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來看;二是放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文化遺產強國的歷史進程中來看;三是放在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的發展趨勢中來看[12]。這無疑是一項不忘初心、永遠向前的長期任務。

(五)不斷深化各類資源復合型配置,促進融合發展

繼續促進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態旅游融合發展;促進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促進紅色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融合發展,從而實現紅色文化區域融合發展。

突出革命遺址主題形象,搞好景區建設。為避免紅色旅游重復、單一的建設開發模式,必須要突出各地革命遺址的特色與重點,進行主題化開發。要突出以瑞金建政、于都長征、興國模范、尋烏調查、寧都反“圍剿”、大余“三年游擊”戰爭等為主題的景區建設,并通過主題建設帶動當地資源開發。

辦好重大節事,持續創造旅游亮點。重大節事是匯集各方力量、擴大影響的重要手段??擅磕昱e辦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中國紅歌會、紅色旅游高峰論壇和業內交流活動。每年10月17日(毛澤東、周恩來、博古等中央領導人及中央紅軍長征日)和11月7日(瑞金第一次全蘇大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分別在于都和瑞金舉辦以“長征紀念、共和國搖籃”等為主題的宣傳及教育周或大型主題文藝晚會。

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提升旅游開發潛力與價值。在加快建設高速公路網絡、高鐵的基礎上,改善景區公路和游步道設施,提高景區的可進入性與參觀游覽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充分利用贛州市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范區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機遇,加快“新基建”建設,更好的促進贛州市與全國、世界的互聯互通,不斷提升旅游開發的潛力與價值。

[參考文獻]

[1]贛州市革命遺址保護條例[EB/OL].(20198-04-2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1572482 745917668&wfr=spider&for=pc.

[2]習近平.貫徹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精神 扎實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N].人民日報,2014-12-16.

[3]習近平在江西考察提出四個“不能忘記”[EB/OL].(2019-05-02).News.sina.com.cn/c/xl/doc-ihvhiqay 0634348.shtml.

[4]黃細嘉.江西紅色旅游資源及其開發述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5]《贛州市革命遺址保護條例》解讀[EB/OL].(2019-04-24)http://www.gzdw.gov.cn/n289/n433/n19 596940/n19596944/c23380862/content.html.

[6]姚亞平.贛州:紅色的土地 光榮的城市[N].光華時報,2018-08-09.

[7]習近平.對文物工作做出的指示[N].人民日報,2016-04-13.

[8]習近平在山西考察工作時的強調[EB/OL].(2017-06-24).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624 /c64094-29359849.html.

[9]國家“十三五”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科技創新規劃[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12/29/content_5154284.htm.

[10]革命文物如何保護利用?官方解讀給你答案[EB/OL].https://www.sohu.com/a/244386566_42633 5.

[11]叢桂芹.價值建構與闡釋[D].北京:清華大學,2013.

[12]劉玉珠.在符全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研討會上的講話[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17,(4).

[責任編輯:劉 斌]

猜你喜歡
保護與利用贛州市新時代
贛南老區展新貌剪影
贛州市公立醫院醫務人員工作壓力的調查與研究
淺談群眾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的保護與利用
關于博物館民俗文物保護與利用的思考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特種兵的“味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