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校本化實施策略研究

2020-09-27 23:00張玥
讀與寫·中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校本化綜合與實踐小學數學

張玥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生的發展被放在重要的教育地位,教師除了傳授給學生基本的教材知識,還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及綜合能力發展。校本課程的研究與實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鑒于此,本文以校本課程為切入點,結合小學數學的特點,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校本化;綜合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5-0155-01

新時期教育的改革與實施,將學生的發展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為此,教育者們不再滿足于用教材施教的現狀,而是結合教育課程進行研究和整合,以讓課程知識變得更加靈活。對于小學數學而言,學生通過學習,不僅能提升他們的運算能力,還能提升他們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但是現行的課程教材并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小學,只有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和學校的師資力量而制定的教學內容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最終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1.“綜合與實踐”校本化課程實施策略

對于小學數學學科教育而言,校本課程改革與實踐,是建立在對學生及學校發展特色基礎之上的,需要教育者對校本及學生等實際狀況進行合理的把握,力爭發揮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實際發展能力,做到校本開發最優化。為此,在實施“綜合與實踐”校本課程開發時,教育者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首先,教學目標的選擇、確定與延伸。針對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新時期教育改革將學生放在了教學的主體地位,摒棄了傳統的教學形式,并在基本教育基礎上著重提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發展素質。所以,在實施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教育者要遵循新時期的教育思想,要將學生的綜合發展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依據。其次,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內容的拓展與創編。時代在進步,教育在發展,傳統的教材內容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為此,教育者應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對教材進行變通和實踐,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改變,提升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最后,學校資源的有效開發與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每個小學都有自己的發展特色和教育資源,教育者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要有效利用本校的資源,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視野,促進小學數學的高效形成。

2.“綜合與實踐”校本化課程實踐策略

2.1?以知識點為線索。

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小學數學教材中重點內容和教育發展目標,在這些發展基礎上進行相關內容的延伸和拓展,在必要的時候,教師要結合課程資源進行教學方法的調整,實現課程資源利用的個性化發展,提高數學教學的課堂效率。

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正確的認識,在課堂中,筆者先為學生提供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物體的平面,并讓學生進行觀看,然后問學生:“你們發現這兩個平面有什么特征呢?”結果很多學生說,長方形的平面比正方形的平面更長一點。接著,筆者讓學生進行了實踐活動,并為學生提供了眾多的紙片,讓學生通過剪切的形式深入發現兩者的區別。在開始剪切之前,筆者給學生講清楚要剪切的規則,即力爭將紙片剪切整體。待學生們都剪切好了之后,筆者詢問學生:“你們能想到什么辦法將正方形剪成長方形嗎?用什么方法將正方形變成長方形呢?”至此,學生們再次動手操作起來,筆者發現有的學生為了確保將長方形剪成正方形,還拿出了自己的尺子測量起來。經過不斷地動手實踐,學生們的分析和實踐能力逐漸增強,促進了校本課程的發展。

2.2?以教學法為基礎。

小學數學校本課程的實踐,是對學生綜合發展能力的基本重視,為此,教師不能停留在同一種教學方式上,而是通過不同的形式施教,讓學生有學習新鮮感,提升學生學習的活力。

例如,“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學習中,筆者采用了情境教學和合作教學為主的兩種教學形式,具體形式是:筆者先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呈現生活中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等案例,等學生觀察之后,筆者順手拿起了已經準備好的手搖小風扇一個小型座鐘,讓學生認真觀察和思考:小風扇轉動的過程動作和鐘表的鐘擺動作等,然后問學生將自己的觀察心得講給大家聽。通過多種教學形式結合,不僅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還提升了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有效實現小學數學校本課堂實踐的價值。

2.3?以發展性為目標。

為了保證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來,校本的開發要密切結合小學生的發展特點而設立,保證學生能積極參與到校本實踐中來,這樣才能發揮校本的作用,帶動學生深入到一系列的研究,提升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定的現場實踐,鼓勵學生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

例如,在學“多邊形的面積”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本校的操場進行測量和計算面積,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讓學生進行明確的分工,有的學生測量,有的記錄數字。讓學生動手操作,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又可以促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學科的校本課程實踐,是對傳統教材知識的創新和實踐,通過校本課程開發和實踐,不僅可以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還能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促進學生綜合數學能力的提升。要想真正實施校本課程開發,還需要數學教師做更多的研究和嘗試。

參考文獻:

[1]周正文.小學數學“化歸思想”滲透例談[J].基礎教育研究,2017(22):20-22.

[2]范敏.例談化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小學教學參考,2015(14):89.

猜你喜歡
校本化綜合與實踐小學數學
關于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設計案例探究
體育游戲在教學中的運用
國外高水平教材的引進與“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讓“綜合與實踐”活動“活”起來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高校體育教師職業能力探究
校本化視角下初中“陽光體育”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