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生活常規教育的方法探究

2020-09-27 23:09張嘉昕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8期
關鍵詞:小班常規規則

張嘉昕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步入集體生活,處于獨立適應外部社會的初步階段。李勇在“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發展研究”中進行spearman相關分析時發現,幼兒基本的自理能力與年齡顯著相關。同一幼兒在幼兒園小班中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最弱的。但比起中大班的幼兒,他們更易塑造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培養其較強的規則意識。而生活常規教育可以幫助幼兒在幼兒期形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塑造良好的行為表現,減少社會性沖突,降低危險情況的發生幾率,促進幼兒健康發展。因而小班進行生活常規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教師作為生活常規教育的引導者,在明確小班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及明確生活常規教育的任務以外,還需具備靈活、科學、適宜的方法。本文將生活常規教育分為三個過程,分別為生活常規的制定、生活常規的引導學習以及生活常規的維持。

一、常規制定

1.切身體驗法

生活常規有維持集體秩序,避免在瑣碎的事情上浪費時間的作用。教師雖能直接根據教學和生活經驗預設大多數規則,但不宜專制地直接向幼兒灌輸規則,反之,應敢于放權,舍得在前期投入時間,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幼兒去體驗缺乏秩序帶來的不便,感受某些規則的必要性。教師可讓幼兒在直觀感受、理解前因后果后共同探討,并共同梳理制定適宜的班級生活規則。在深入理解規則,認可自己是規則的制定者和受益者后,幼兒會更為自覺和主動地牢記及遵守規則。例如,教師可選定一天,在午餐取餐時每次請十名幼兒,并不對排隊做過多要求,然后在午點取餐時,每次請5個人來排隊,最后利用離園時間鼓勵幼兒表達感受,師幼共同制定和選擇適宜的班級取餐規則。

2.情景討論法

常規不是一次制定完畢的,而是循序漸進、逐步完善的。當幼兒已能達成基本要求,教師可把握身邊的教育素材,從更細致的問題入手,進一步優化規則。在有情景、有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更易理解前因后果,也能通過共同探討的方式梳理、補充適宜的班級生活規則。以進餐(水果)環節為例,起初有幼兒將公共水果盤拉來拉去,都想將其拉到自己跟前,或者捏多個水果在手上。于是我們和幼兒集中討論此問題,并拿出水果盤做實驗。幼兒親眼觀察到水果盤的位置會影響同伴后,不約而同地提出“將水果盤放中間”和“一次只拿一塊水果”這兩個規則。自此以后,每次吃水果,幼兒便會互相提醒監督。

二、常規的引導學習

1.音樂法

音樂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維。音樂有不同的音調,和說話有很大的區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讓幼兒能停下來,安靜聽。當幼兒開始仔細聽歌曲中的內容時,就能夠按照音樂做出不同反應。比如組織幼兒分批上廁所時,教師就可以用鋼琴彈唱“蘋果組,在哪里,請上火車”。幼兒邊唱“我在這里,蘋果這里”邊排成小火車,既感受到游戲的樂趣,又有秩序地完成了如廁。在對音樂熟悉并養成習慣后,幼兒會更為自覺,教師則省去了強調規則的時間。

2.兒歌法

很多生活常規瑣碎零散,大白話表述不便記憶。兒歌短小精悍,富有韻律,朗朗上口,教師可以將生活常規要求整合起來,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便能輕松地掌握生活常規的內容。小班幼兒學習的兒歌不應太復雜,例如在洗手過程中,可以兒歌引導幼兒:“洗手前先卷袖,再用清水濕濕手。擦上肥皂搓一搓,指縫指尖都搓到。細細流水沖一沖,我的小手洗凈了?!痹谒麄兂浞终莆蘸笤賮韺W習七步洗手法的兒歌。

3.教師示范法

對于處于他律階段的小班幼兒而言,教師是被模仿的榜樣,是幼兒的鏡子,且幼兒的模仿是多方位的全面學習,包括姿勢、方式等等。他們不僅善于模仿學習,而且容易記憶模仿的內容。因此教師可以以身作則,直接示范。如幼兒在取餐時打鬧,教師可以筆直地站在隊伍中,說“看一看,瞧一瞧,有誰比我更會站隊”,再根據實際情況評選出排隊小能手,以做表率的方式激發幼兒內在動力,提高幼兒遵守生活規則的積極性。

4.觀察學習法

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倡導的觀察學習也適用于生活常規教育。小班幼兒喜歡色彩豐富的圖片,而圖片作為隱性教育課程,可以幫助幼兒從環境中學習。教師可以以此為基準,在相應的場所中張貼一目了然的圖片,比如在洗手池邊張貼洗手步驟圖,入園的門口張貼晨檢流程圖等。筆者在觀察中發現,幼兒很樂意主動探索圖片中的奧秘。此外,教師也可通過時長、內容適宜的動畫激發幼兒遵守生活常規的興趣。

5.創設情景法

小班幼兒想象力豐富,教師可創設游戲情景,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感受生活活動的過程。筆者在班級中觀察到有四分之一的幼兒不愛主動喝白開水,且還有部分幼兒不會接溫水。而小班幼兒的家長非常在意幼兒的飲水進餐狀況,于是,我們將喝水環節變化說法——“水寶寶要跳到杯子里跳舞,請你們幫助他們吧,紅色的水寶寶個頭比較大,要按三秒才能變出來,藍色的水寶寶個子小,等兩秒就可以蹦出來了?!逼鸪?,幼兒常常在活動室里假裝按飲水機,樂此不疲,到后來,有的幼兒會仔細觀察水流到杯子里的過程,從而愛上了喝水,也學會了如何判斷水溫是否合適。

6.家園合作法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家園合力對于幼兒的習慣培養至關重要。家中不好的習慣常常會帶入到幼兒園中,幼兒園的習慣也會影響家中的習慣。班上有一位幼兒喜歡跪在椅子上,或者斜躺在椅子上,通過和家長的溝通我了解到,原來幼兒家里的沙發比較松軟,吃飯的椅子也比較低,所以幼兒在家時常常躺在沙發或者跪在椅子上。此種情況單靠教師一人之力難以有好的成效。因此,家園應該多溝通,統一教育觀念,對于共性的生活行為習慣,應保持一致的教育要求,持之以恒地提醒教育幼兒,使幼兒正視問題,明確要求,讓來自不同家庭的幼兒學習經驗更具一致性、連續性和互補性,否則會給教育增加難度,功虧一簣。

三、常規的維持

1.監督與提示

小班幼兒愛模仿,容易出現一人“搗亂”,多人跟風的現象,背離規范的情形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在維持常規的過程中,有時需要當機立斷。教師既可以通過眼神注視、言語強調、點名提醒、肢體暗示等方式糾正其行為,也可以借助倒計時、常用的口令等外部手段吸引幼兒注意,甚至還可以邀請幼兒扮演小老師的角色,激發幼兒對規范自身行為的積極性。比如,當有幼兒在午睡時偷偷講話,教師可以輕輕走到其身邊,撫摸幼兒的頭,表示提醒。當幼兒在洗手期間打鬧玩水時,教師可以采用倒計時五秒鐘的方式,請幼兒快速出來。監督和提示的方法需要根據人數、時間、安全性等多個因素合理選擇。

2.評價與反饋

教師可以在事后通過直接評價、幼兒自評或互評等方式強化幼兒對常規的認知,并利用獎勵和懲罰激發幼兒遵守常規的內驅力。獎勵可以激發幼兒的榮耀感和自信心,當教師面對幼兒在生活上的點滴進步,給予幼兒贊賞和鼓勵時,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幼兒感受到被認可的愉悅,會有繼續保持正確做法的信心。而懲罰鞭撻幼兒,教師采取適當的批評可以幫助幼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引發其羞恥心和愧疚感,堅定其改正錯誤的決心。它們都應該在行為出現后及時進行,尤其是懲罰,要在錯誤行為表現之后即時實施,不宜與錯誤行為間隔時間過長。

小班常用評比墻的形式做長期的記錄與跟蹤,如制作有幼兒照片的小口袋,根據日常表現獎勵貼紙,當集齊十張時可兌換小禮物或被滿足一個小心愿。教師在組織評價和反饋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公平公正,且要謹慎地對待物質獎勵,避免長期的物質獎勵使幼兒態度上產生偏離。同樣的,懲罰也可以分為正懲罰和負懲罰,使用懲罰措施時注意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持應有的底線。

由于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性格習慣各有不同,生活常規的建立并非易事。教師必須在持有科學合理的生活常規教育理念、了解班級現狀的基礎上,不斷堅持且靈活機智地嘗試多元化的方法。這樣,遵守生活常規才能變得輕松又有趣味,小班幼兒才能建立健康良好的生活常規,順利地完成由個人到集體的過渡,為今后的生活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責任編輯:張 琳)

猜你喜歡
小班常規規則
再去小班看看
常規之外
小班教學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軍事游戲的開展
讓規則不規則
不如吃茶去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規則
破常規 獲巧解
二則
粗和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