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策略探析

2020-09-27 08:59萬貞祥
數碼設計 2020年10期
關鍵詞:建設方案新常態

萬貞祥

摘要:基于我國社會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我國普遍運用“新常態”以描述社會發展的一種狀況,但是“新常態”背景下,不僅需要強調經濟方面的發展,同時也需要加強關于文化建設的力度。農村地區因為地處偏遠,所以其群眾文化建設難度相對較高,應尤為關注以及重視。為此,本文簡要分析了“新常態”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內容,同時提出建設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以及構建農村文化需求反饋機制等具體方案,以期為我國“新常態”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提供參考與幫助。

關鍵詞:“新常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方案

中圖分類號:G24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129(2020)10-0138-01

“新常態”表現了社會發展的一種趨向性,其發展的核心便是提高民眾生活質量,遵照相應的發展規律同時強化本身自信?;诖?,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不只是一種機遇,同時也是一種挑戰,各級政府組織需要從不同角度分析中央所下達的文化幫扶政策,以了解“新常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內容與方向,設計更為適合農村地區的群眾文化建設方案。

1?“新常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新常態”屬于社會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社會面臨一個關鍵的戰略機遇階段,需要積極掌控“新常態”的基本特點,強化自身信息,根據規律開展與發展。部分學者將“新常態”理解為不局限于常規,但也不與常情相悖,“新常態”下,我國各級政府需要正確意識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關鍵內涵?;谀壳稗r村文化建設整體較弱的背景下,我國各級政府應積極完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規范化,以達到公共文化服務的平均化的目的,需要從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方面著手,強化農村基礎文化的構建,確保農村基層中的文化權益不會受到影響,不管是文化設施,還是信息資源的構建,都需要保證實現全面性的覆蓋,構建具有農村群眾特點的文化產業,形成屬于農村群眾自身的文化特色,且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本身也是我國社會和諧穩定的一種直接體現。

2?“新常態”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具體方案

2.1積極建設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農村群眾文化建設需要相應的硬件設施作為支持,硬件方面開展建設以及健全為強化“新常態”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需要保證文化基礎設施的覆蓋工作,于不同鄉鎮方面構建對應的綜合性文化站以及農家書院以符合農村群眾基礎文化需要。另外,各級政府也需要積極建立電影院,同時保證電影院線實現農村地區的全面覆蓋,以令農村群眾可以感受到電影院觀影的文化生活。不只如此,有關文化建設的基礎設施也需要豐富,包括構建對應的農民文化園或是培養農村地區學生個人興趣的少年宮等不同類型基礎設施項目,借此實現對農村地區不同階層、不同年齡段民眾文化方面需求的一種滿足,建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與宣傳陣地,借此健全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方法以促進“新常態”背景下農村群眾文化的不斷發展與強化。

2.2構建農村群眾文化需求反饋制度。如今,我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發展尚且不能符合“新常態”下關于農村文化建設方面的實際需要,也無法符合農村群眾的文化需要。各級政府需要從文化機制體系存在的不足方面予以優化以及改進,同時構建能夠真實、客觀反映農村基層群眾文化設計需要的對應體系,而借助該體系,農村基層群眾能夠第一時間反饋自身關于文化方面的需求,借此確保當地政府的文化建設更加具有針對性,使得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能量得到強化。如當地政府可以建立電話熱線、官方網站等不同渠道,積極同本地居民開展交流,詢問其對文化方面的需求,如根據農民需要,專門開辟一片場地,以便老年人可以再次進行集體活動,如廣場舞或是太極拳等,或是修繕祠堂,使得祠堂文化的作用得到發揮。通過該方式,可以提高群眾文化建設的工作效率,深入群眾,了解農村基層群眾真正的需要,把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工作思路從普遍性公共文化服務向個性化公共服務方向轉變。

2.3開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的有關工程。如果希望強化“新常態”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首要工作便是幫助農村地區打開文化信息的傳輸渠道,實現農村地區與外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所以建設質量優秀且促進網絡技術的普及以及文化信息數據資源的傳輸,可以令文化信息資源于農村群眾之間達到文化資源的分享。

當地政府不僅需要幫助農民實現網絡信息的暢通,還需要為農民推廣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及計算機等新媒體的運用方式。另外,也需要積極引入更為先進的文化設施,如建設文化信息數據庫,常見有數字圖書館等,以達到三網一體且彼此之間融合,構建一個健全且完善的公共文化網絡體系,打破地域、時間以及空間的約束,為當地農民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使得當地公共文化整體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在文化信息資源方面確保農村群眾的接觸文化權益得到保障,以開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有關工程借此提高公共文化整體質量,健全公共文化服務制度。

2.4建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盡可能將農村地區群眾文化的建設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同時構建獨屬于農村群眾本身,具有農村地區特點的文化活動品牌,有助于加快農村群眾文化建設速度,使得農村群眾能夠建立富有自身特點的文化交流環境,如此一來,可以有效提升農村群眾參與活動的熱情,同時也加深了農村群眾關于“新常態”下農村文化建設的理解程度。例如,農村地區可以積極組建農民演繹中心或是老年藝術培訓班,并培訓一批富有農村地區特點的藝術表演隊伍,同時帶領藝術表演隊伍在本地進行表演,或是前往其他地區進行表演,借此加深同其他地區藝術文化之間的交流,同時也可有效促進農村群眾積極參加基礎文化建設工作之中。

3?結語

“新常態”下,各地政府需要重視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在明確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內涵的情況下,通過積極建設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以及構建農村群眾文化需求反饋制度等性質有效的方式,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提高農村群眾文化整體水平,維持農村地區的和諧與穩定。

參考文獻:

[1]韓睿.新常態背景下鄉鎮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研究[J].神州,2019,000(001):234-234.

[2]陳實,歐曉盈,王國棟,等.新常態下美麗鄉村建設策略研究——以浙江省桐廬縣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7):49-52.

猜你喜歡
建設方案新常態
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建設方案探究與實踐
基于案例分析的校友平臺建設研究
節約型高校建設初探
寶德學院應用型英語專業的建設方案研究
貴州機頂盒綜合網管系統建設方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