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制和使用教學案要規避的若干問題

2020-09-28 07:07徐暉
華人時刊·校長 2020年9期
關鍵詞:河流土地

徐暉

教學案是將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案有機結合的一種文本。其核心是教師在充分研究課標、考綱、學情,廣泛搜集資源的前提下,整合教材,編寫指導學生解讀教材的相關學習活動,以幫助其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教學案通常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學法指導、學習過程幾部分內容,其中學習過程是教學案的主體部分,一般包括課前自主學習、課中研討交流、課后鞏固拓展三部分?!罢n前自主學習”是教師在研讀教材的基礎上設計一些問題引領學生自讀教材,夯實基礎并提出疑問;“課中研討交流”是教師緊扣本課目標精心設計學習活動或問題,課堂上通過活動的開展或師生對話來幫學生習得方法,達成目標;“課后鞏固拓展”是教師選擇與本課內容相關、難度相近的學習內容,其目的是讓學生運用課堂所學方法解決類似問題。

教學案的編制和使用一般要經歷這樣的過程:個人主備出草案——集體備課定共案——課前備課定個案——課后反思改前案。其中,集體備課講究集思廣益,凝聚全組教師共同的智慧,確保教學內容準確無誤。課前備課是教師在批改教學案之后針對具體學情調整共案的過程,可以避免千人一面的模式化教學。

教學案借鑒了南京溧水東廬中學講學稿的相關做法,并結合自身校情做了改進,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怎么學的問題,也提升了集體備課效益。但是,根據筆者多年研用教學案的經歷,以及外出觀摩諸多“講學稿(導學案、學習單)”類課堂教學情況,發現在編制和使用教學案的過程中存在誤區,亟待規避。

誤區一:虛假的集體備課

行為描述:本次集體備課內容為修訂《秋天的懷念》《散文詩二首》教學案?;顒佑山M長張老師主持,過程是這樣的:首先,主備人趙老師分發他編寫的這兩課教學案草案。然后,趙老師根據草案進行說課,主要說明教學目標、重難點界定的依據以及所選用的教學資源的出處和設計意圖,重點談課堂教學流程,對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指導等方面涉及很少。同組其他老師有的邊聽邊看草案,有的邊聽邊批改作業……趙老師發言結束后,組長張老師問大家有什么修改意見,大家都說“蠻好,不需要修改”“設計很好,我就照搬到課堂中使用”諸如此類的話。最后,張老師布置下一次集體備課的主備人(中心發言人),何時拿出教學案草案,宣布本次集體備課活動結束。

問題分析:集體備課是同組教師圍繞某一教學專題開展研討交流提升的有效形式。全體組員在各自獨立思考研究的基礎上,通過集體討論、相互啟發,可以明確恰當的教學目標,確定適宜的教學內容,掌握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提高效率??梢詭椭虒W能力較弱的教師解讀、整合教材,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進而提高整個備課組的教學質量。像上述只有主備教師唱“獨角戲”“一言堂”,其余教師充當觀眾的流于形式的集體備課現象,在不少學校都存在。

其主要問題:一是對上節課或上周教學工作的得失缺少反思總結;二是參與集體備課的人員分工不清,任務不明確,除了主備老師主講外,其他老師因沒有提前進行個人獨立備課研究,很難對主備教師的教學案草案提出有價值的修改建議;三是集體備課的內容往往知識點過多,教材的的整合、教學方法的改進、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較少。

改進策略:提前一個月或在寒暑假對全組教師的備課任務進行分工,明確各自的主備單元。主備人超前一周研讀教材,了解學情,搜集各種資源,根據課標要求和單元提示以及文后習題等確定教學設計,編寫教學案草案。其余教師也要研究教材、學生等,思考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不過無需編寫教學案。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全組教師都要參加集體備課研討。集體備課時,主備人首先闡述教學案各條目的設計意圖,其他成員在認真聽取主備人的教學設想之后,結合自己事先的研究思考,發表意見,進一步明確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充分研討教與學的最優化方法,求同存異,努力達成共識。這樣一來,教學案就凝聚了全組教師的集體智慧,也能確保在全年級共同使用。建立在教師個人備課基礎上的集體備課才是有實效的。

誤區二:虛假的學習目標

行為描述:部編版九上《我愛這土地》的學習目標:⑴通過誦讀訓練,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⑵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準確地把握詩歌的主題。⑶培養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提高學生欣賞的能力。⑷體會詩人對歷經磨難而又充滿希望的祖國的摯愛之情。

問題分析:有效課堂的效率首先體現在教師要依據學情、課標、教材設計簡明扼要的學習目標。上述例子中的目標之虛假表現為不針對學情,照抄照搬教參設計,套話、空話較多,數量太多,而且將學習目標混同于教學目標。

改進策略:教學目標是針對教師而言,是讓其明白要教什么、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學習目標是針對學生而言,是讓其清楚要學什么、為什么學、學到什么程度。有效的學習目標如何制定和達成?正確解讀課程標準是基礎,準確把握教材(某篇在單元中的地位以及編者的意圖)及學生(基礎、興趣、接受能力等)是關鍵,恰當表達、合理呈現是前提。一般說來,每節課的目標數量不宜多,最好是“一課一得”,要保證能通過課堂中開展的學習活動達成預設的目標。由于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學生,所以目標的表述語言要確保學生能讀懂并易于教師評價。諸如“培養學生……能力”“使學生……會做什么”這樣的表述實際上是教學目標。我們可以借鑒教參上的教學目標,但不能完全照搬給學生?;诖?,這課的學習目標可以改為:(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讀準節奏和重音等,感受詩歌的音樂美。(2)能聯系背景,品讀關鍵詞句來理解“土地”“河流”等形象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愛國情感。

除了在教學案上明確學習目標,并在課堂伊始出示以外,還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多種方式進行強調,引領學生關照達成度如何。

誤區三:虛假的交流展示

行為描述:教學案課堂教學總能見到這樣的情形——情境導入之后,進入預習情況展示交流環節,通常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只有少量優等生能獲得表現的機會,優生回答的質量較高,用時較少,課堂教學較為流暢,沒有生生交流和師生質疑的過程。

問題分析:衡量好課的標準之一是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參與度越高,課堂的效率越高,只有少數學生參與的課堂是低效高耗的。有些公開課,教師為了營造好的展示氛圍,所提的問題沒有思維含量,設計的學生活動過于簡單,試圖給觀課者形成目標達成度高、教學效果好的課堂印象,這其實是“作秀”。展示環節的目的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后成果的匯報,以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或者暴露學習過程中對問題的錯誤理解,使之成為教學資源。展示的過程絕不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樣的核對答案,更不能成為少數優等生的個人表演。

改進策略:學習成果展示首先進行組內交流,然后是全班展示。在組內交流時,每一個學生都要積極參與,相互補充、質疑,不斷完善學習成果。全班展示時一般主張由學習較弱的學生多展示,能力強的學生進行補充或糾正。

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教師不可能照顧好所有的學生??梢圆捎谩氨瘫狈绞?,充分利用優生資源,實現學生的互幫互助。上述“行為描述”中,老師讓已會的學生與不會的學生結成“對子”,進行對話、討論、互助。這樣,就好像有很多小老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每個人都有發展。

誤區四:虛假的當堂訓練

行為描述:臨近下課 3~5分鐘,教師布置當堂訓練內容以檢測課堂教學效果,學生邊做題邊翻教材邊討論,教師巡視。下課鈴聲響起,大多數學生并沒有完成訓練內容,教師說:由于時間關系,沒有完成作業的同學課后繼續完成,下節課再交流答案。然后離開教室。

問題分析:“當堂訓練”是指在課堂上運用所學知識或方法獨立自主地完成與本課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作業。其目的有二:一是檢測學生是否都達成了預設的學習目標,掌握了本課所學的相關知識。二是考查學生能否運用本課所學到的方法去解決同類型的問題。

上述“行為描述”中教師的問題在于:學生邊翻教材邊討論,作業信度不能保證;大多數學生到下課時還未完成作業,說明題量設置或難度等有問題;教師未能當堂批改或評講,就無法知道哪些學生達成了目標,哪些需要課后輔導。

改進策略:“當堂訓練”要做到:①保證訓練時間 10~15分鐘,可以穿插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集中在臨近下課時。②作業要精選。訓練的內容重在運用剛學到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知識的積累記憶。③作業要分層,分為必做題、選做題。必做題的評講以學生為主,可以通過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板演,中等生糾錯,優生提出更好解法這樣的方式進行;選做題以教師個別輔導的方式進行。④當堂獨立完成。保證訓練的即時性,也能避免學生因課下做作業自覺性差、隨意性大而導致的抄襲作業或不做作業等問題。

總之,要提高教學案課堂的有效性,必須要規范集體備課,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集思廣益,凝聚集體智慧,備好高質量教學案;必須基于學情,擬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必須以學定教,注重小組合作,實現真實的交流展示;必須精選、精練、精批、精講,確保當堂訓練的有效性。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東屏中學)

猜你喜歡
河流土地
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
河流
河流的走向
第十二章熱氣騰騰的土地
媽媽的名字
河流
當河流遇見海
土地流轉信托模式分析
分土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