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在新基建環境下打造“eID Pay”智慧支付實現全渠道獲客的創新

2020-10-09 11:07吳博黃君佳
理論與創新 2020年15期
關鍵詞:市場前景

吳博 黃君佳

【摘? 要】“eID Pay”是以密碼技術為基礎、以智能安全芯片為載體、由“公安部公民網絡身份識別系統”簽發給公民的網絡電子身份標識,能夠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線遠程識別身份,在公安云上對信息進行認證,實現每個公民的電子身份信息形成一個一個獨立的區塊鏈信息,進而實現在各類需要身份認證的場景進行支付的金融服務體系。

【關鍵詞】eID;市場前景;和發展現狀

1.eID的發展現狀

國際上對eID的定義是:“由政府頒發給公民的用于線上和線下識別身份的證件”。在我國,eID有別于用于線下身份識別的第二代身份證,用于線上身份識別。

根據載體類型的不同,eID目前主要有通用eID與SIMeID兩種,其中通用eID常加載于銀行金融IC卡、USBkey、手機安全芯片等,SIMeID主要加載于支持SIM/USIM功能的載體,常見的有SIM卡、USIM卡、SIM貼膜卡、eSIM芯片等。

eID意為電子身份標識,Pay英文意為付款、支付、償還,“eID Pay”就是“電子身份智慧支付體系”,用于線上對接各類電子身份認證的應用支付端口。

eID認證并非新鮮事物,2018年9月,Huawei Pay 的eID功能已經正式上線,而Huawei Pay刷卡支持多行銀行卡,付款碼支持銀聯付款碼和支付寶付款碼。然而目前的華為錢包以及航旅縱橫所加載的eID功能僅僅支持身份認證登錄,簡而言之就是用電子信息認證代替傳統的輸入身份證號和手機號的登錄認證。而國內的九江銀行也可以申領SIMeID貼膜卡,工商銀行已經在全國試點發行加載eID的金融IC卡近一億張。這些線下的實體卡因為缺乏應用場景,也已經混為一張帶有LOGO的普通銀行卡,并未形成如同微信、支付寶一樣的小額高頻支付場景而為老百姓所熟知并使用,這樣的線下嘗試基本是以失敗告終的。

2.在線身份識別所面臨的問題

在一定程度上,“eID Pay”為互聯網金融、信貸行業解決了用戶隱私與安全性問題。

無論是互聯網金融,還是傳統金融行業,“在線化”都是兩者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線身份鑒別”與“電子合同效力”是在線實名認證的兩大難題。針對金融行業在線實名認證的難題,“eID Pay”實名認證解決方案,主要利用人臉識別為核心,再輔以身份證識別技術。先利用建行的身份證識別技術上傳身份證信息,再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活體檢測技術來驗證客戶身份是否真實。云脈的實名認證講究實人實證實名,通過身份證照片與實際拍攝照片,身份證信息與公安局信息等多方面來驗證客戶身份,真正做到實名認證,以做好辦理金融業務基礎的認證環節。eID身份識別技術目前在歐洲已經廣泛進行使用,其結合區塊鏈技術的特征使生成的公民電子信息有著不可篡改的特征,如此使用的可靠身份認證和可靠數字簽名認證,使eID身份識別技術成為未來發展的方向?,F如今我國已經在大力推廣eID身份識別技術,目前在高鐵站、酒店前臺及部分機場使用的此類技術是公安一所的生物識別。我行想要推廣的是可靠電子身份認證和可靠數字簽名認證技術,這兩項技術不僅運用了區塊鏈技術確保唯一性,且采集渠道全部都使用公安云端的全國公民身份證信息數據。

3.解決在線身份認證的具體方案

“eID Pay”智慧支付項目包括但不限于旅游出行服務、電子政務服務、現代智慧物流、智慧酒店等需要身份認證等各類場景應用,通過實現該支付體系的內嵌達到安全快捷支付的目的。

3.1旅游出行服務

“eID Pay”能涵蓋旅游出行的每一個細節,出發前需要通過身份驗證后在線上或者線下購票,從家出發到火車站、高鐵站或者飛機場乘坐交通工具需要身份證來驗證身份,以與“eID Pay”對接的“航旅縱橫”APP為例,它是一款為旅客打造的民航出行服務軟件,可提供完整的行程管理、航班動態、手機值機、電子登機等幾乎所有航空出行服務。去年年初,航旅縱橫eID版對外發布。未來我行將與之對接基于“eID Pay”的支付模塊。到達目的地后的酒店住宿身份證更是必不可少的,用戶使用“eID Pay”后不僅可以無證住宿,同時能達到一鍵支付或者刷臉入住的目的。未來“eID Pay”發展方向就是“讓出行更簡單”。

3.2電子政務服務

通過把“eID Pay”對接到多個政務服務APP和平臺集中映射連接到全國的公安、公積金、人社、交通、醫療、教育領域政務服務應用,真正打造“全國統一標準”的便民惠民政務服務;并且在原有身份認證體系下,新增支持eID認證支持公民免多次注冊,就可以全面打通全國各省份的APP和小程序,為各省份已建設的和正在建設的各類應用和認證體系提供一個統一的認證標準和支付標準,全國公民可以在不提供任何明文信息的前提下實現一鍵登錄、一鍵實名認證、一鍵電子簽約和一鍵智慧支付,幫助居民更便捷的享受智慧城市的各項服務。

3.3現代智慧物流

物流業與民生、工業生產和經濟發展高度相關。目前物流行業在發貨、運輸及簽收環節存在著匿名發運、簽收欺詐、無信用擔保,資金去向不明等問題?;趀ID的智慧物流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術,結合eID的身份認證功能、數字簽名技術,建立起基于身份信息的物流動態管理系統,使商品從源頭開始被實施跟蹤和管理,并可逐漸建立真實有效的發貨人、物流公司及收貨人的信用記錄,在此基礎上建行安全穩固的金融生態體系能為物流提供精細化、無風險的支付環境。實現物流的自動化、可視化、可控化、網絡化,將信息流、物流、資金流融為一體。建行為物流行業提供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實現金融服務在物流行業的蓬勃發展。

4.結語

eID Pay隨著商業化后會成為公安部三所和公安一所競爭的新優勢,未來建行也勢必成為全國eID支付的總代理賬戶。舉個大膽點的猜想,未來如果有1億人使用電子身份認證,每人每年10元的電子身份認證費用,我行僅僅這一項就能實現10億資金的沉淀,未來應用的場景越多,這樣的累變效應會更突出,會帶動我行手機銀行和移動支付交易額的大幅提升。最重要的是由此形成的三位一體合作模式會在國家要求不斷推進數字化身份認證的大背景下搶占市場先機。推廣主要通過線上航旅縱橫APP,華為錢包及建行手機銀行等場景進行信息獲取并實現線上支付,線下通過我行網點及線下宣傳營銷渠道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百度文庫》 公民網絡電子身份標識eID的發展與應用? 作者:胡傳平,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上海200031

https://wenku.baidu.com/view/f17006425b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2.html?fr=search-4

作者簡介:吳博(1983.12-) ,男,漢族,經濟學學士,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為金融科技。

黃君佳(1985.08-) ,男,壯族,廣西防城港人,醫學博士,中級職稱,研究方向為身份認證方向。

猜你喜歡
市場前景
醫藥創新市場前景及CRO行業的發展研究
巴鐵入滬的市場前景與對策建議
夏直播花生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卷煙包裝特性與市場前景間的多序列相關分析
“相愛之旅”APP市場前景的研究
廣西來賓市油梨種植的優劣勢分析
新常態下林業經濟供給側改革的動力和市場前景分析
淺析智能建筑的發展趨勢
邢臺微營銷市場前景與開發模式研究
中國二手車市場發展及前景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