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以來國內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演變歷程

2020-10-09 11:07欒利云
理論與創新 2020年15期
關鍵詞:市場經濟改革開放習近平

【摘? 要】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政府與市場關系,改革開放以來政府與市場關系經歷了三個鮮明特征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78年至1991年,這一階段是市場作用逐漸擴大的過程。第二個階段是1992年至2012年,這一階段,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第三階段是2013年至今,在這段時期,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也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通過對改革開放以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梳理,總結改革的經驗與不足,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通過構建新型政府與市場關系,形成政府與市場關系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關鍵詞】改革開放;政府與市場關系

引言

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不僅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的基本問題,也是經濟學、政治學各屆普遍關注的問題。系統梳理改革開放以來政府與市場關系,對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可以有效解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同時也為世界上其他國家提供借鑒,為世界經濟的和平健康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始終是圍繞政府與市場關系展開的。本文通過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變遷歷程,總結經驗和不足,,有利于促進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化解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1.改革開放以來政府與市場關系演變的三個階段

改革開放之處,由于長期受到計劃經濟體制思維的影響,政府對市場采取的是不信任的態度,但是由于當時的國民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政府開始對市場有條件的放松管制,這一舉措使得毫無生機的國民經濟逐漸顯現出了活力。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新征程,徹底改變了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也在不斷地演變成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新格局。

第一階段:突破傳統經濟體制的束縛(1978-1991)這一階段是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1978 年,鄧小平提出 “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可以是“計劃經濟為主,也結合市場經濟?!眹翌I導人已經開始意識了排斥市場所帶來的弊端,市場經濟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但是此時的市場經濟是有條件的、有限度的穩健開放。這一階段政府發揮的作用主要是為市場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具體來講,首先是引入價格調節機制,允許價格根據市場的需求自由浮動,其次是對于市場發展不夠健全的領域,政府實行“替代”作用。由此可見,這一階段為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良性互動提供了基礎。

第二階段: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階段(1992-2012)這一階段主要是市場的范圍不斷擴大。20 世紀90 年代,在鄧小平南方講話精神的引領下,黨的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逼淠康闹饕谟诎l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應用作用,1997年黨的十五大則正式將“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作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強調了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政府也積極的出臺相關法律制度來保護市場,為市場創造良好的環境。21 世紀初,十六屆三中全提出要“更大程度地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并強調 “切實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 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黨的十七大 提出,為了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要“從制 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 黨的十八大提出在“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宏觀調控體系”。

第三階段: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時期(2013-至今), 2014年 5月 26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 “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皼Q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是為了建立更加高效的政府與市場。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提出“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上的一個新突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新的成果,標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新時代盡管面臨著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和國際形勢不確定的嚴峻挑戰,中國的經濟仍然朝著高質量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2.政府與市場關系的理論來源

建立和完善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偉大實踐,呼喚著政府與市場關系理論,需要政府與市場關系的理論為指導。一定的理論適用于一定的對象和范圍,由于政府與市場關系的產生和完善同建立和發展政府與市場關系一樣,是一個偉大的理論工程。本文在此只談幾點粗略的認識。

第一,建立和完善政府與市場關系必須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為指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建立不是憑空出現的,必須站在巨人的肩上,以前人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在討論政府與市場關系時,最為典型的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主流經濟學,每一種理論的出現都有自己的時代背景,三大理論彼此之間又有顯著的差別,甚至是優勝劣汰。必須選擇最適合我國國情和最為科學的理論來指導我國改革的實踐。經過對我國國情的分析在三大理論體系中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最為科學的、最能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三大主流經濟學中優秀成果的兼收并蓄,使其成為一種科學的理論。

第二,建立和完善政府與市場關系必須把握和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規律是什么?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規律—— 我指的是兩個表面上互相矛盾的事物之間的這種內在的和必然的聯系?!苯洕幝墒墙洕顒拥膬仍诒举|聯系及發展趨勢,馬克思非常重視對經濟規律的探討和研究。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限制做了最深刻的理論揭示,并強調“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存在著巨大的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還存在不被人們發覺和發現的規律。習近平指出“隨著人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這些特殊規律的不斷發現、認識和熟練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將會在實踐中不斷得到發展和完善?!? 這些都有待我們進一步增強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

第三,建立和完善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必須正視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文化作為一種內涵豐富的社會歷史現象,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導致在各個國家在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時存在著不同的方式。中國文化視域下的政府與市場關系與西方文化下的政府與市場關系本是兩個互不干涉的獨立個體。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發展,中西方的交流日益增強,兩者之間的碰撞也愈發明顯。西方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和有限政府論,認為政府不應該主宰市場而是用來維護市場秩序的,政府只是用來充當“守夜人”的角色。受儒家、墨家和道家傳統文化觀念的熏陶,中國文化下的政府與市場關系是“合和”,中國政府與市場關系雖然會存在矛盾但是在矛盾中和諧發展。

3.新時代建立新型政府與市場關系

通過對改革開放以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演變分析,不僅能夠厘清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內在變化邏輯,而且能夠對政府與市場的變化規律有清晰地認識,為新時代完善和發展政府與市場關系提供理論啟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新的變化,影響經濟體制變革的因素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為了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體系。應該繼續推進政府與市場關系調整,新時代建立新型的政府與市場關系。

3.1建立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雙強模式

習近平多次強調既要 “有效的市場”,也要“有為的政府”,他要求領導干部“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 成為“善于駕馭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行家里手”。這說明我們黨對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標志著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有了全新的突破。有效市場意味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正如習近平所闡述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展,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仍然存在不少束縛市場主體活力、阻礙市場和價值規律充分發揮作用的弊端?!?只有繼續不斷推進市場改革,尊重市場規律,減少政府對市場的直接干預,才能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坝袨檎备玫陌l揮政府作用,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良性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有效治理。習近平指出,“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就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加強市場活動監管,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穩定,促進共同富?!?/p>

3.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從鄧小平提出的“共同富?!彼枷氲搅暯教岢龅摹肮蚕戆l展”理念,都體現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成果是由人民共享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在改革中轉變政府職能,創新執政方式,優化政府服務理念。盡量減少政府對微觀市場領域的干預。中國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利用市場經濟發展生產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推動人的全面發展,通過共享發展成果達到實現共同富裕目標。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與以資本為中心的發展觀是兩種不同的發展理念,這也是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的不同之處。

3.3構建雙向互動的政府與市場關系

回望改革開放以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變化歷程,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構建是在復雜的國內環境和國際環境中展開的。在現實的經濟發展中政府與市場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離開政府與市場關系的任何一方,都會導致經濟出現畸形。習近平強調指出: “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關系,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p>

市場的作用不是萬能的,在資源配置領域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在其他領域市場并不起決定性作用,這意味著市場對經濟的作用也是有限度的。但不能盲目擴大市場的作用,對于市場失靈的領域需要政府介入。

4.結語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縱觀改革開放以來政府與市場關系變化歷程可以看出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變化和調整的。對政府與市場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過程,在這個探索過程中政府逐步退出微觀領域,更多的強調宏觀調控職能。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離不開中國中產黨的正確領導。中國國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但又不局限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理論,而是立足我國的基本國情和不斷變化的社會矛盾,通過堅定不移地堅持市場改革導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進程中,牢記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和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是有機統一的。在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實現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同時構建政府與市場之間的良性互動模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解決民之所需,實現民之所盼,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幸福感、安全感。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2 卷第236 頁

[2] 江澤民 : 《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載《人民日報》 1992 年 10 月 21 日

[3]《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載《人民日報》 2003 年10 月22 日

[4]胡錦濤 :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 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載《人民日報》 2007 年10 月25 日

[5]胡錦濤 :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 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載《人民日報》 2012 年11 月9 日

[6]習近平 : “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 [EB/OL].http: / /theory. people. com. cn/ n1/ 2017/ 0608/c40531-29327538.html, 2017-06-08

[7]習近平 : 《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載《人民日報》2014年5月28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50頁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1頁

[10]習近平. 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再認識[ J].東南學術,2001,( 4)

[11]]習近平.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N].人民日報, 2014-05-28.

[12]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28

[13] 《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年版,第 58 頁

作者簡介:欒利云(1991.10-),女,河南鶴壁人,,碩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

猜你喜歡
市場經濟改革開放習近平
改革開放40年民族影像志
習近平的外交足跡
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開放而生 因改革開放而興
改革開放:干點什么最時髦
商務部:美方認定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嚴重歪曲事實
關于對市場經濟的認識
標題黨
論市場經濟行為的善惡原則及對傳統道德的印證
重用懂得市場經濟的英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