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細節 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2020-10-09 11:16應從祥
湖北教育·科學課 2020年5期
關鍵詞:用途節水深度

應從祥

北京師范大學郭華教授認為,深度學習就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學生在課堂上的深度學習,既表現在學習的參與度上,更表現在學習的思維活躍度上。

學生深度學習,需要教師進行有深度的教學引導,有經驗的教師往往借助細節設置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筆者以《珍惜水資源》一課的教學為例,談一談教師如何通過細節設置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課堂導入:聯系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情感

深度教學需要教師深度挖掘教材,吃透教學重點難點,理清教學內容中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需要教師深度研究學生,把握學生的情感、認知和需求,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認知沖突。學生的深度學習往往從課堂導入開始。

教學片段1

師:(出示太空中的地球圖片)認識這個星球嗎?為什么看起來是藍色的?

生:因為地球上絕大部分的表面都覆蓋著水。

生:地球上海洋的面積很大。

師:水是地球上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水有哪些用途呢?

生:人要喝水、動物植物也要喝水。

師:還有其他的用途嗎?

生:洗手、洗臉、洗澡要水。

生:洗菜要水、做飯要水。

生:沖馬桶也要水。

師:一句話,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

教學片段2

師: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一段視頻,我們一起來欣賞。

(播放視頻:在激情澎湃的音樂聲中,畫面依次呈現大海、冰川、壺口瀑布、大壩水流、航運河道、小溪、海洋湖泊與濕地中物種繁多的生物、雨水滋潤下蓬勃生長的小草、最后定格在一顆落入手掌的雨滴。)

師:視頻展示了地球上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水。水有哪些用途呢?

(學生討論后回答。)

同樣是課堂的導入環節引導學生認識水的用途,但切入的方式不同導致效果的差異很大。片段1以太空中的地球圖片為話題,引導學生認識到地球是個大水球,然后切入地球上水的用途。這樣的導入形式上比較平淡,在前一課關于“海洋”的教學中,學生已經看到了類似的圖片,再以地球圖片導入會缺乏吸引力,不容易激發學生對水的興趣。片段2以視頻導入,具有強烈的視聽沖擊力,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視頻內容顯然也是精心制作的,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地球上不同的水體分布,感受到水與自然、水與人類的關系,這對學生后面認識地球上水的用途,理解淡水資源的有限性都起到鋪墊作用。

教學重點:拓展學生經驗,增強感性認識

認識水的用途是本課的重點,教材設計了兩個層次的活動來強化學生對水的用途的理解,一是正向引導學生討論:水有哪些用途?二是逆向引導學生思考:缺水會有什么后果?學生正向的討論,大多都是圍繞水在生活中的運用來交流,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過程中,一般都會順著學生的思路,通過圖片拓展到水在工農業、 航運交通、水產養殖等方面的用途,但如果僅限于教材中的一些圖片泛泛而談,學生對水資源重要性的認識就不可能達到質的提升。因為學生對農業用水尤其是工業用水缺乏足夠的感性認識,而工農業恰恰是用水量極大的兩個方面。如果教師從細節處入手,對學生的經驗進行適當拓展,他們對水的用途將理解得更深刻。

教學片段3

師:水是地球上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水有哪些用途呢?

生:人要喝水,不然會渴死。

生:動物植物也要喝水。另外洗手洗澡也離不開水。

師:除了生活中要用水,工人叔叔、農民伯伯需要水嗎?(等學生稍做思考)我們來看這幾張圖(課件展示水在工業、農業、船運、水產養殖等方面的圖片)。

生:種莊稼要用到水。

生:造紙廠要用到水。

師:同學們,有人說“水是工業的血液”,就是說工業上離不開水,比如制造一張A4紙需要多少水?(課件呈現3瓶礦泉水——1升水),如果生產10張這樣的紙呢?生產一個班同學的書本和作業紙呢?生產全校同學的書本和作業紙呢?

(學生討論。)

師:生產紙張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而且會產生大量的廢水,我們看這個視頻(播放視頻:造紙廠流出的源源不斷的廢水)。同學們,工業離不開水,農業更離不開水,(課件呈現1000克小麥)你知道生產1000克小麥需要消耗多少水嗎?(課件出示1000升水,特意呈現5升的純凈水水桶)同學們都很吃驚,需要1000升水!請同學們算一算,如果用這樣的桶來裝,需要多少桶?

教師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拓展到學生不熟悉的工農業領域,通過具體數據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深化了學生原有工農業用水的認知,使學生對水在工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在逆向引導學生認識缺水會有什么后果時,教師播放一段干旱地區的視頻,視頻伴以渲染的音樂,聲情并茂的真實場景,深深感染著學生,學生對水用途的理解進一步加深。

教學難點:貼近學生需求,搭建操作“支架”

理解淡水資源的供不應求是本課的難點。自然界中,水是可以通過雨水、雪水進行循環的,為什么淡水資源供不應求呢?是因為人多,還是因為水的用量大?這對三年級學生很難理解,因為這涉及氣象氣候以及社會生產生活等多個因素,學生缺少這樣的經驗。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淡水資源的供不應求,教材設計一個體驗活動:小組內的同學分角色進行舀水——供水者補水,用水者用水,一分鐘后比較水量的變化,再聯系自然界中的供水現象和用水現象,通過討論從而發現地球上的淡水供不應求。不難發現,編者是希望學生借助體驗活動的開展來理解淡水資源的供不應求。但恰恰是該活動很容易被學生當作玩水的游戲,活動中如果教師交代不清、組織不到位,學生操作不當,不僅很難呈現預設的活動效果,而且教學秩序也受影響。

為了解決難題,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體驗淡水的供不應求是很有必要的??墒遣僮骰顒颖仨氂行蛴行?,讓學生明確操作的流程和要求,在有序的體驗活動中感悟到淡水的供不應求才能達成活動效果,這也是活動的難點,于是教師提前錄制了一個小組同學規范操作的視頻,課堂上通過視頻演示,活動的步驟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項等一目了然,確保了體驗活動的有效開展,學生操作有序進行,結論的獲取也就水到渠成。

拓展活動:根據學生實情,提升探究實效

為了幫助學生將珍惜水資源的意識落實到行動中去,讓學生在行動中形成節水的良好習慣,達到“知情意行”的效果,教材設計了家庭節水實驗活動。一般情況下,教師往往會作為拓展作業布置學生課后去完成,但如果僅僅是口頭布置,那么活動的落實度將大打折扣。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情,從細節處著眼,提升節水活動的落實度。

前面的教學重在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要節約用水。那么結合生活實際具體如何節約用水呢?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引導落實:首先幫助學生掌握節水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如何去做。節水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相互補充,也可以通過視頻,讓學生掌握一些節水的技巧。其次要幫助學生留下實驗活動的痕跡——人人填寫節水實驗數據。教師發放節水實驗記錄單:起始時間水表的讀數,正常用水一周后水表的讀數,節約用水一周后水表的讀數,都需要學生及時記錄。最后要有督促學生完成長周期實驗的舉措——邀請家長共同參與。教師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邀請家長共同參與節水行動,配合孩子的節水行動,指導學生做好讀表記錄;同時告知家長和學生,兩周后教師將在課堂上進行節水行動的反饋交流,評選優秀節水家庭和節水小達人。通過這樣的細節處理,就將學生課后的節水拓展活動真正落到了實處。

以小見大,關注細節,促進學生課堂深度學習,體現的是教師對教材和學生的深刻理解和準確研判,體現的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敏銳洞察力和深厚功力。教師關注細節不僅能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理解科學知識,更有助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培育正確的科學情感,這是值得廣大一線教師關注的研究課題。

猜你喜歡
用途節水深度
四增四減 深度推進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簡約教學 深度學習
干旱區田間高效節水工程的最優設計
張媛媛出席2016年度節水論壇
用途
用途廣泛的微波爐
節水必備水袋
書的新用途
深度挖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