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少年兒童交通出行風險分析與宣傳教育對策建議

2020-10-09 11:13馬金路李君趙洹琪朱弘昊
汽車與安全 2020年7期
關鍵詞:少年兒童宣傳教育

馬金路 李君 趙洹琪 朱弘昊

摘 要:為增強暑期少年兒童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助力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減量控大”工作,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對暑期少年兒童交通出行風險進行了分析。對兒童暑期乘坐私家車、騎行、非交通行為風險高,少年兒童危險防范意識缺失、農村少年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交通安全意識、知識薄弱以及監護人監管不力等問題提出了針對性宣傳教育建議。

關鍵詞:少年兒童;暑期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出行風險

Analysis on the transportation and travel risks among juveniles during summer vac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countermeasures o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MA Jinlu,LI Jun,ZHAO Huanqi,ZHU Honghao

(Road Traffic Safety Research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Bejing 10006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view to making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transportation safety more targeted and effective toward children during summer vacations, facilitating the prevention of traffic accidents, and promoting the initiative of “reducing the number and controlling the severity of accidents”, the Road Transportation Safety Research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analyzed the transportation risks of children during summer vacations. Moreover, targeted suggestions o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were given for several problems, such as the high risks associated with children for taking private cars, cycling/riding, and engaging in behaviors un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the lack of risk prevention consciousness, the weak awareness of traffic security and the insufficient knowledge attained by rural children, especially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those given inadequate supervision by their guardians.

Keywords: Juveniles; transportation safety during summer vacations;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ravel risks

2020年暑期已至,少年兒童假期走親訪友、外出游玩、農村“留守兒童”到城市探望父母等出行需求增加,出行方式及特點較日常將出現明顯變化。特別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暑期少年兒童的出行方式也將呈現出一些新情況新變化。暑期少年兒童的出行機會增加,在途時間長,所面臨的交通出行風險也將上升。為加強暑期少年兒童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內容針對性,本研究以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抽取506例18周歲以下少年兒童交通事故案例素材為主要樣本量,輔以道路交通事故系統數據并引入部分權威機構數據信息,對暑期少年兒童交通行為風險點及交通事故案例反映出的主要問題等方面進行了針對性研究。具體分析如下:

1 暑期少年兒童交通行為風險點分析

1.1 暑期短途自駕出游需求增加少年兒童乘坐私家車出行風險上升

我國有0~14周歲兒童同時有私家車的家庭約占城市家庭總數的50%以上,這些家庭的孩子每月乘坐私家車的時間在20小時左右1。近年來暑期家長帶孩子短途自駕游熱度持續走高,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相比公共交通出行,選擇自駕私家車出行方式的比例將進一步增加。

根據事故案例數據分析,首先,暑期兒童乘車事故傷亡人數出現明顯峰值。7月暑期開始后呈現明顯高峰趨勢,9月開學后出現回落,7、8、9月份傷亡人數分別為1417人、1317人和975人2。其次,兒童單獨留在車內、未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等原因造成的兒童傷害問題突出。乘車事故傷害原因當中,兒童被單獨留在車內、未使用兒童安全座椅、頭手伸出車窗外、在高速公路上隨意停車、突然開車門上下車等行為占比突出,分別為31.15% 、22.95%、13.93 %、8.20%和7.38%3。

1.2 暑期少年兒童單獨或結伴出行情況增加騎自行車出行風險上升

暑期單獨出行的少年兒童中以12周歲以上少年兒童居多。12周歲以上少年兒童獨立意識進一步增強,暑期交通行為的自主性和頻繁性持續加強,特別是騎自行車出行情況較普遍。城市里假期結伴去公園、體育場等場所及農村結伴去集市或縣城出游機會增加,都促使少年兒童騎自行車交通風險上升。

根據事故案例數據分析,不滿12周歲騎自行車(包括共享單車)的現象也非常普遍,與“脫把”騎車的行為分別占騎行事故的20%和25.7%4。

1.3 暑期少年兒童空閑時間增加非交通行為類事故發生風險上升

暑期低年齡段兒童交通風險突出表現在,由于空閑時間增加,在小區、公園附近獨立行走和活動的時間增多,特別是在小區出入口、停車場、路側停車區等區域玩耍的風險隱患加劇,有超過30%的兒童有在小區道路、停車場、路側停車區域玩耍逗留行為5,而農村少年兒童假期則是在村邊、國省公路附近玩耍打鬧現象較為普遍。

根據事故案例數據分析,從事故發生區域來看,小區出入口、停車場、路側停車區等區域發生事故占17.1 %6,暑期少年兒童在此類場所活動時間增加,發生交通事故的隱患較大。

1.4 暑期無監護人看管或監護不力情況增加農村少年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出行風險上升

暑期家長大多上班忙于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孩子,且目前“一家兩娃”情況越來越多,客觀上造成暑期一個看護人帶兩個兒童出行情況普遍,看護人往往會“顧此失彼”,監護不力造成兒童道路交通傷害。超過20%的兒童存在過馬路時突然橫穿猛跑、忽然加速或中途折返以及從路側停放車輛后方橫穿馬路等行為7。而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更為突出,截至2018年8月底,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人,96%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8,暑期無監護人看護情況普遍,且農村地區道路條件相對較差,無斑馬線及交通信號燈控制的道路較多,客觀上增加了少年兒童交通出行風險。

根據事故案例數據分析,過馬路時橫沖直撞、忽然加速猛跑、中途折返類事故最為突出,占步行事故總數的50.4%9。

2 少年兒童交通事故案例反映的主要問題

通過進行暑期少年兒童交通行為風險及事故案例的分析發現,在監護人因素、少年兒童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等方面還存在以下需要關注的問題:

2.1 監護人監管不力導致少年兒童交通事故傷害

在兒童交通事故案例中由于“監護人監管不力”導致的事故起數占總數的68.9%。其中監護人橫穿馬路、逆行、闖紅燈等“帶頭違法”現象占4.6%,將兒童獨自留在車內、放任兒童玩滑板車或玩具車、放任兒童獨自在車輛周圍玩耍等“失職”原因導致的事故起數占64.3%10。

(1)兒童通過模仿成年人的行為來探索世界。在少年兒童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心理學的“替代性學習”(vicarious learning)貫穿始終,即體現為兒童對成年人的模仿學習。監護人“帶頭違法”對少年兒童傳遞了消極的信息,而出于對監護人的模仿,兒童也會傳遞出與示范行為同樣信息,因此成年人正確的交通行為對于兒童交通文明意識的培養至關重要。

(2)監護人的監護水平直接影響兒童的交通安全。監護人有義務對未成年人的思想、行為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和管理,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在事故案例中將兒童獨自留在車內、放任兒童在車輛周圍玩耍、允許兒童在道路上騎平衡車或玩具車、教兒童駕駛機動車等行為非常常見。雖然大部分監護人沒有傷害孩子的主觀故意,但兒童還是因為監護人的失職行為發生危險甚至死亡,監護人監管不力、嚴重失職是導致此類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

2.2 少年兒童競技等心理因素導致危險防范意識缺失

少年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直接影響其交通行為,從根本上了解少年兒童的心理行為特點是增強交通安全教育針對性的關鍵所在。

(1)少年兒童普遍存在實踐與認知的脫節。在很多情況下少年兒童的心理認知層面正確,但在實踐中卻出現偏頗,雖然了解交通規則,但無法做到完全遵守,其原因在于少年兒童在行為養成中缺乏實踐和體驗,認知僅停留于思想層面和理論層面,缺乏實踐的指導和監督。

(2)少年兒童在行為狀態上存在隨機性和爆發性。少年兒童處于身心變化的重要時期,受到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的影響,經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往往表現出行為方式上的隨機性和爆發性,騎行時“脫把” 、“腳剎”、 逆行、追逐競速、互相攀扶、追逐車輛等都是少年兒童常見的危險行為,與其行為和心理的發展階段息息相關。

(3)少年兒童極易在行為上表現出過度自信。隨著年齡的增長,少年兒童的體力逐步提升,預測和規避道路交通風險的能力也有所增強,甚至會認為自己的能力接近于成年人,出現過度自信的現象。在少年兒童交通事故案例中未滿12周歲騎自行車、騎非機動車搭載多人,甚至駕駛父母的機動車等行為都體現了這類心理行為特點。

2.3農村少年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交通安全意識及知識薄弱

我國農村“留守兒童”主要集中在四川、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貴州等地,6到13周歲的比例最高,占總數的69.7%11。造成農村少年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交通安全意識及知識薄弱問題的原因主要有:

(1)交通安全需求和實際教育水平不平衡、不匹配。從教育水平來看,農村家庭重養輕教,學校教育整體水平不高,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在除文化課教育外的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知識不足、信息不足以及德育不足,教學理念較陳舊的情況。特別是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村“留守兒童”中途輟學,脫離學校教育,那么針對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更加匱乏,這就造成了交通安全需求和實際教育水平之間的不平衡。

(2)隔代看護,甚至是親朋看護的監管教育力度不足。農村96%的“留守兒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護,4%由其他親戚或朋友看護12。從農村涉及少年兒童事故案例來看,存在監護人監護不力因素的達到100%13。一方面農村的老年人自身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安全意識較差,對于交通傷害的認識不深刻。往往認為車會讓人,放任兒童在道路上玩耍、奔跑、放任未滿12周歲的兒童騎自行車上路,超過50%的未滿12周歲騎自行車上路案例發生在農村地區14。另一方面由于長期和看護人缺乏交流,課余活動較少,農村“留守兒童”在暑期易結伴出行玩耍,而看護人也往往認為和同輩一起有伴,忽視安全問題。從案例來看,結伴穿行高速公路、未滿16周歲騎非機動車并非法載人、道路上嬉戲打鬧等問題均較突出。

3 暑期少年兒童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對策建議

不斷提升少年兒童自我保護意識,逐步提高少年兒童察覺危險、辨別風險的能力,教會孩子規避危險的方法,針對低齡兒童加強監護人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是減少少年兒童道路交通事故傷害的有效途徑,對暑期少年兒童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當前暑期少年兒童交通出行風險點及事故案例暴露出的主要問題,建議從宣傳教育的方法及內容上對城市少年兒童、農村少年兒童(包括“留守兒童”)、少年兒童的監護人以及駕駛人群體進行區分,提升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1 利用互聯網教育重點關注乘坐私家車及騎自行車

針對城市少年兒童充分發揮互聯網教育模式下學生課堂教育的“主戰場”作用,突出乘坐私家車及騎自行車的重點內容。宣傳教育方法上要針對當前各地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形勢趨勢,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模式下學生放假前最后一堂安全教育課,加強與學校的溝通協作,輸送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交通安全教育內容,在有限的課時里增加知識的密度,注重規則意識的培養。宣傳教育內容上重點為乘坐私家車出行:不要單獨留在車內;乘車時頭手等部位不要伸出車窗外;下車前要充分觀察車輛后方情況,利用“荷式開門法”和“兩段式開門法”打開車門進行觀察后下車。騎自行車出行:不滿12周歲不要在道路上騎自行車;不要有“脫把”、“腳剎”、逆行、追逐競速、互相攀扶等危險行為;要正確佩戴安全頭盔。此外,不要在小區出入口、停車場、路側停車區域玩耍;不要在道路上使用平衡車、滑板車、玩具車、輪滑鞋。

3.2 做好針對性提示警示重點關注獨自出行及結伴出行

針對農村少年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重點做好針對性提示警示,突出獨自出行及結伴出行的重點內容。宣傳教育方法上要注重提示警示,各地公安交管部門要選擇身邊的、針對性的案例進行分析,讓學校能夠拿之即用,開展提示警示,充分調動學校、社區力量,利用大喇叭、微信群等渠道加強宣傳教育。宣傳教育內容上重點為步行過馬路:不要橫沖直撞、忽然加速猛跑或中途折返,特別是在沒有斑馬線的國省道沿線和村鎮道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且通過時要舉手示意。結伴出行:不要在道路上嬉戲打鬧、互相追逐、不要結伴穿行高速公路。騎行出行:未滿12周歲不要騎自行車上路、未滿16周歲不要騎非機動車并非法載人。

3.3 利用家長微信群等渠道重點關注家長交通行為規范及兒童交通行為干預

針對少年兒童監護人積極利用家長微信群、家長委員會等渠道,突出規范自身交通行為及時干預少年兒童錯誤出行行為的重點內容。宣傳教育方法上要積極協調學校,利用家長微信群和家長委員會等渠道,通過“給家長的一封信”或“暑期交通安全承諾書”等形式,推送針對少年兒童監護人的宣傳教育內容,讓監護人在交通行為方面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并加強監護人的監護水平。

宣傳教育內容上重點為帶孩子出行時不要“帶頭違法”,不要有闖紅燈、翻越護欄、酒駕、分心駕駛等違法行為;不要讓未成年人駕駛機動車、不要讓不滿16周歲的少年兒童駕駛電動車、不要給不滿12周歲的少年兒童開啟共享單車。

步行出行:不要放任兒童在道路上使用平衡車、滑板車、玩具車、輪滑鞋等;不要讓兒童走在道路外側,不要放任兒童跑動,必要時要握住孩子的手腕。

駕車出行:不要單獨把兒童留在車內;不要懷抱兒童或讓兒童坐在副駕駛,要給兒童使用安全座椅,當少年兒童身高體重達到成年人標準時要系安全帶。

騎車出行:不要讓兒童坐在車筐、倒坐或站立在座椅上;不要離大貨車過近,要知道大型車輛轉彎時存在的內輪差、盲區,注意避讓。

3.4 加強媒體宣傳 重點關注車輛盲區及內輪差

針對機動車駕駛人充分發揮大眾媒體的社會化宣傳作用,突出車輛盲區及“內輪差”的重點內容。宣傳教育方法上要加強社會面宣傳,結合電視、電臺、廣播、微博、微信等傳統和新興媒介各自的優勢,強化宣傳教育力度,動員社會力量共同關心暑期少年兒童交通安全問題,突出駕駛人群體在減少少年兒童交通事故傷害上的重要作用。宣傳教育內容上重點為啟動車輛前:要繞車輛一周仔細檢查,確認車輛周圍的盲區內沒有孩子玩耍。車輛轉彎時:由于內輪差的存在,轉彎時要留意內輪差范圍內是否有行人或騎行人員(特別是身材較為矮小的少年兒童)通過,及時進行避讓。

猜你喜歡
少年兒童宣傳教育
廣泛開展“四史”宣傳教育
金融風險防范宣傳教育
探析博物館發揮宣傳教育職能的路徑方法
探析博物館發揮宣傳教育職能的路徑方法
新時期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要有所創新
淺談如何在少年兒童中開展戲劇教育
淺談少年兒童在進行武術套路訓練中應注意的問題
面古懷今 展望未來
淺談網絡環境下如何加強群眾文化活動對少年兒童的影響
少年兒童社區教育的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