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保有量增速持續放緩背景下汽車產業發展對策研究

2020-10-09 11:13成超鋒李金剛朱建安
汽車與安全 2020年7期
關鍵詞:汽車產業

成超鋒 李金剛 朱建安

摘 要:汽車作為傳統大宗消費品的重要部分,對促進經濟社會平穩運行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汽車保有量增速持續放緩,社會各界對放寬(放開)汽車限購政策呼聲越來越高。本文首先從經濟水平、消費能力、交通資源方面分析了汽車保有量增速放緩原因,其次評估了放開(放寬)汽車限購政策對城市運行的影響,最后提出對發展汽車產業的意見建議。

關鍵詞:汽車保有量;增速放緩;汽車產業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utomobile ownership growth rate continuous slowdown

CHENG Chaofeng,LI Jingang,ZHU Jiana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Road Safety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Beijing 100062,China)

Abstract: Automobil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bulk consumer goo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Recent years, many people are calling for the relaxation (releasing) of automobile purchase restrictions, while the automobile ownership growth rate continuous slowdow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slowdown of automobile ownership growth rate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ic level, consumption capacity, and transportation resources firstly. And then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the relaxation (releasing) of automobile purchase restrictions on urban operation. Finally, put forward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Keywords: Automobile ownership; growth rate slowdown; automobile industry

截止2020年6月底,我國汽車保有量為2.7億輛,同比增長3.61%,增長速度同比減少6.9個百分點,增速降幅明顯。與此同時,我國汽車產能不斷增大,產銷量已連續11年居全國首位。近年來,國務院及其組成部門多次印發意見,要求各地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汽車限購的政策措施,增加汽車限購額度,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市場,滿足群眾消費需求。筆者認為,放寬汽車限購政策有利于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市場,提振消費信心,促進經濟增長,但從長期看,我國汽車保有量即將進入平臺期,增長潛力逐漸減小,應采取綜合措施提振汽車產業,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1理性看待國內汽車保有量增速放緩

汽車購置不僅與限購政策有關,還受消費觀念、可支配收入等多重因素影響,增長速度放緩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國城市汽車保有量正逐步實現與經濟水平、城市承載能力的平衡狀態,進入新的平臺期。

從宏觀經濟看,如圖1所示,在過去的20年間,我國小汽車保有量增速一直高于GDP增速。在第一個10年,小汽車增速更是以平均20.5%的增速迅猛增長。但第二個1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增速和GDP增速出現同步下滑趨勢,增速差值逐漸由2010年的8.6%收窄到2019年的2.7%,汽車保有量增速正逐步趨近GDP增速,進入汽車保有量增長的新階段。

從消費主體看,汽車作為一種大宗消費品,其購置消費受居民收入水平影響。表現在機動車保有量上,是機動車保有量與人均GDP呈現顯著正相關,如表1所示,2018年我國人均GDP與千人機動車保有量之比約為57.5,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不大。

從道路資源看,由于我國道路規劃未能很好預測汽車增速,造成道路面積、停車泊位存在供給不足情況。如圖1、2所示,在機動化過程中,我國道路建設遠未跟上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車均道路面積更是以每年7%的速度從2005年的98.4m2下降到了2018年的35.6m2,道路交通承載能力已趨于飽和,汽車出行擁堵問題進一步加劇。

2科學評估大城市放開(放寬)限購政策作用

當前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海南6市1?。ㄙF陽于2011年實行限購政策,于2019年取消)出臺了總量調控政策,實行汽車總量控制。限購政策的放寬(放開)在一定程度上對促進汽車消費、穩定國家經濟形勢有積極作用,并且有利于滿足群眾的購車需求以及車輛轉籍需求,但對促進汽車消費作用有限,短期內可能出現未能刺激汽車消費,同時不利于城市交通整體運行,進一步壓縮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空間,加大城市交通需求管理難度,降低社會總體出行效率。

2.1有利于滿足群眾購車需求

目前6市約有700余萬人申請汽車購置指標,放開(放寬)汽車限購政策有利于滿足群眾剛性購車需求,提高生活品質。

2.2有利于穩定經濟形勢

汽車消費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是穩定消費的重點,特別是在受新冠疫情影響下,促進汽車消費對拉動經濟增長有重要作用,放開(放寬)汽車限購政策能夠在滿足群眾購車需求的同時穩定我國經濟形勢。

2.3有利于滿足轉籍需求

放開(放寬)限購政策后可能出現大量汽車轉籍需求,貴陽自2019年9月開始取消限購以來,汽車轉入登記是新車注冊登記的4倍,解除限購后外地牌照汽車快速實現本地化。目前北京約有70.9萬輛外埠號牌車輛連續辦理進京通行證長期在京使用,放開(放寬)限購政策將極大滿足轉籍需求。

2.4不影響置換更新和新能源汽車購置

限購政策并不影響汽車置換更新,如北京市平均每年更新車輛數是配置指標的5倍左右,置換更新需求大。同時,由于各地限購政策普遍對購買新能源車輛采取增加額度或不限購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新能源車輛消費。

2.5不利于城市交通整體運行

從長期來看,放開汽車限購雖然能夠滿足更多群眾的購車需求,但是無疑會給城市道路交通資源帶來壓力。北京、上海、杭州在實施限購的情況下,車均道路面積僅達到36大城市的均值,放寬(放開)限購帶來的汽車保有量過快增長將進一步加劇供需矛盾,導致城市出行難、停車難等問題更加突出,影響城市運行效率和群眾出行體驗。

3綜合施策提振汽車制造產業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產業鏈長、上下游帶動性強,對促進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和經濟平穩運行意義重大。近年來我國汽車保有量增速放緩是受經濟發展、基礎設置等多方面因素造成,應理性看待降低趨勢,科學評估限購政策的影響,在生產、流通、消費、管理等維度綜合采取措施提振我國的汽車制造產業。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國汽車制造業應加快技術創新,著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著力發展新技術、新產能、新市場,綜合提高產業競爭力。同時,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市道路和停車資源供給,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綜合提高城市汽車承載量,滿足國內居民汽車出行需求。

3.1推動產業鏈轉型升級培育新型產業生態體系

充分發揮我國汽車產業體系完善,品牌質量、國際化發展能力逐步提升優勢,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契機,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智能汽車研發進度。利用汽車制造業先進技術,推進道路智能設施等配套新型交通基礎設施研發,同時加強與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企業跨界融合,推動“人-車-路-云”系統協同發展。適時推動行業整合重組,淘汰出清落后產能,助力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

3.2培育海外巨大市場推進汽車產業國際化發展

抓住中國制造在世界影響力不斷擴大的契機,加強技術研發、質量保證、成本控制、營銷服務等能力建設,持續提升產品質量品質和服務能力,根據不同市場特點,推出有競爭力產品,擴大汽車出口,推動我國汽車產品走向國際市場。

3.3 深化車輛置換擴大國內更新和二手車出口

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高風險車輛和違法違規生產的低速電動車,通過更新升級既有存量、充分挖掘潛在增量,拉動汽車消費,擴大國內汽車需求。加快推進二手車出口,擴大出口覆蓋面,增加出口數量,拉動國內置換新車需求。

3.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汽車承載能力

優化城市道路和停車資源供給,加大城市道路和停車設施建設力度,完善道路級配,提高城市路網密度和道路面積,盡快補足停車泊位缺口,盤活現有停車資源,適應機動車持續快速增長形勢。同時,優化調整城市定位、城市規劃、城市功能布局等,科學編制城市發展規劃,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促進城市道路交通綜合協調發展,實現城市綜合交通系統的供需平衡。

3.5充分考慮承載能力科學優化限購政策

充分結合本地路網狀況、經濟水平等因素,考慮城市承載能力和居民需求,科學優化改進、有條件放寬汽車限購政策,適當增加臨時配額,合理滿足購車剛需。同時探索推行擁堵收費、提高停車費等措施,增加汽車使用的顯性成本,引導群眾理性購買。

3.6加強交通需求管理合理降低小汽車使用強度

綜合應用經濟調節、行政調控等手段,充分發揮經濟杠桿作用,提高車輛使用經濟成本,引導降低小汽車使用強度。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供給能力,強化公共交通融合銜接,便捷換乘效率,降低群眾出行總時間,提升服務品質,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

參考文獻

[1] 戴帥,劉金廣,趙琳娜,等.2018年中國大城市發展年度研究報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9.

[2] 戴帥,劉金廣,朱建安,等.中國城市機動化發展情況與政策分析[J]. 城市交通,2015,13(2):42-45.

[3] 鞏建國,等.中國機動化發展特征與政策研究[J].2014,12(5):34-38.

[4]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8.

猜你喜歡
汽車產業
《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7)》正式發布 深入探討中國汽車產業數字化轉型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
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的關鍵技術分析
關于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幾點思考
高職院校的素質教育如何服務于汽車經濟發展
我國汽車產業整車上市公司績效分析
從專利角度淺析湖北省汽車產業發展狀況
汽車產業環境成本問題及建議
知識產權壁壘對我汽車出口的影響
南昌汽車產業集群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