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用之大用

2020-10-09 11:07丁汝波
理論與創新 2020年15期

【摘? 要】莊子的無用不是真的無用,他想告訴人們一個人既不能追求有用,也不能追求無用,也不能介于有用和無用之間。而要該你有用的時候,你要有用;該你沒用的時候,你也要沒用。

【關鍵詞】有用;無用;不材

莊子在《人間世》里曾分析過有用帶來的禍患,山木因為能做木材而被砍伐,桂枝可用于食物而被折斷,油脂能點火而被燃燒,人們都知道有用之用,而不知道無用的大用,莊子明確提出了無用之用的觀點。

莊子在《逍遙游》里,曾和惠子辯論過這一論斷,惠子對莊子說,他有顆大樹叫做樗,主干又肥又短又不直,其枝葉卷曲而不合規矩,木匠連看都不看一眼,惠子使用這個比喻來說明莊子的話空而不實用,人們都不聽他這一套,莊子就對他說,你有一顆這么大的樹,擔心它沒有用處,不如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漠之野,給人遮陰避雨,既沒人砍伐,也沒誰去傷害它,看上去沒有什么用,實際上沒有憂患。

表面上看,莊子的話大而無當,但仔細分析會發現這是一種大智慧,首先我們要對莊子生活的時代有一個了解,才能明白無用之用思想產生的社會根源。在莊子的時代,戰爭不斷,社會混亂,人們流離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朝不保夕,無辜的人慘死,作惡者卻能安享天年,人們賤如草芥,在那種時代,僅免形焉,幸福像羽毛一樣輕,卻仍然沒有什么東西可承載,禍患像大地一樣重,沒有誰能躲避,大多數君王暴虐無道,爭權奪利,致使國力衰退,民生凋敝,死者以國量乎澤,可謂尸橫遍野。作為一個讀書人,莊子對當時的士人階層及百姓的生存處境有著深刻的認識,很多類似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這樣的事例不斷上演,這些人皆因有材所累,亂世中的人才就像這有材之木一樣,不能得享天年。莊子深深地明白,現天下無道,有志之士入世大多不能善其身。

莊子在《人間世》里還講了一個寓言,祭祀河神用的白額頭的牛和高鼻子的豬,被人們看作是不祥之物,所以祭祀的時候不用它們,因此它們能保全性命,世俗以為無用的東西,有時候恰恰能免除禍害。

實際上莊子的無用是對世俗有用之見的否定,以及器用的否定,人們覺得好的木材可以用來造船或者房子等等,而這些器具又可以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這叫文木。而與之相對的散木,因為材質不好不能成為材料,做成各種器具,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而被摒棄,但莊子反對這種觀點,如果我們只看到物所表現出來的表面功用,而看不到有用之后的本質,那樣就不是真知,那就陷入了一種局限之中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質,樸散則為器,實際上世人眼中的有用是樸散之物表現出來的,但物的本質是它的樸性,老子用“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來形容,當然莊子的無用,更多的是對有才情的人的警告,他用各種寓言首先就是要扭轉我們對有用的執念,然后讓我們去發現無用的內涵。

萬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價值,但萬物之用本身是沒有有用無用的區分的,有用和無用是人們劃分的,對人有利的則有用,沒有利的則無用,這種區分雖然簡便可以利用萬物,但是分也者,成也,成也者,毀也。區分也會造成局限,所以莊子希望人們既要看到有用的一面,也要看到事物無用的一面,回歸事物的自然本性,順應自然因物而用,不要被主觀的東西,所謂的有用破壞物的本性。

正是如此,莊子否定人為之用的區別,它不僅掩蓋了物自身,同時又傷害了使用物的人,人們對自己的身體有兩種使用方式,根據身體能力的使用,還有超出身體能力的使用,超出身體能力的使用又可以分為輕用和重用,重用是求生之厚,不斷用外物滋養自身,過度的養帶來的往往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反而傷害了人自身。輕用是輕率地使用自己的身體而招來禍患,比如叔山無趾,因為輕率失去了自己的腳,被刑法加身,亡命之徒說的就是這類輕用其身的人,這種人為之用,說到底是人自身欲望的產物,能滿足欲望的叫有用,反之不能滿足的叫無用,這就失去了合適的度。小鳥生活在林中只不過需要一根樹枝來筑巢,鼴鼠飲河水,只不過滿腹而已,所以無用是莊子在警示人們收斂你的欲望,否則有害于己。

另外無用有用的差別不是事物本身造成的,而是使用的人造成的,《逍遙游》里惠子對莊子說,魏王給了他一種葫蘆種子,成熟后非常大,用來裝水,太大了不實用,用來做瓢太大了不好放,惠子覺得沒用就砸了。莊子就說他不會用大的東西,并給他講了一個故事,宋國有一戶人有一種藥能夠使手不被凍裂,他們世世代代用來洗衣服,有個路人知道了,就用100斤的銅把藥房買了下來,這家人覺得很劃算就賣給了他,這個人得到了藥方就去游說吳王,冬天的時候越國入侵吳國,吳王使這個人作為將軍領兵和越國打仗,這位將軍使用這種藥方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吳王便給他封侯,雖然能使手不凍裂的藥方是一個,但是這個人卻用來封侯,那家人卻只是用來洗衣服,這是因為他們用途的差異,然后莊子告訴惠子,這么大的葫蘆可以做成船,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因為不開竅或者說缺乏使用的頭腦,而使明珠蒙塵也是有的。

當然莊子講無用之用也不是讓人真的無用,他是通過這種方式讓人明白有用無用的辯證關系,在《山木》中莊子講得很清楚,莊子在山里看見一棵大樹,其枝葉極其茂盛,但是無人砍伐,莊子問一個木匠為什么不砍它,那人說無所可用。這大樹因為無用而終其天年。莊子出山以后去了故人家里,朋友很高興,就命令他的兒子殺大雁煮給莊子吃,兒子就問一只會叫一只不會叫,到底殺哪一個,莊子的朋友就說殺不能叫的,次日莊子的弟子就問他山里的大樹,因為無用而終其天年,現在這大雁因為無用而身死,先生該怎么辦?莊子就說他與時俱化,而不肯專為。

莊子的最終意思是說,一個人既不能追求有用,也不能追求無用,也不能介于有用和無用之間。而要該你有用的時候,你要有用;該你沒用的時候,你也要沒用。

參考文獻

[1]韓林合.莊子之“無用之用”論題簡釋[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2(01):47-52.

[2]樂旭順.莊子“無用之用”新解[J].理論月刊,2019(08):44-51.

[3]朱松苗.“無用之用”何以可能?——《莊子》中“無用”的五重意蘊[J].理論月刊,2019(06):40-46.

[4]張景.世人無用與神人無用——論莊子“無用”的兩個層次[J].中國哲學史,2017(01):18-22.

[5]羅安憲.“有用之用”“無用之用”以及“無用”——莊子對外物態度的分析[J].哲學研究,2015(07):32-37.

[6]曹礎基.莊子淺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8

[7]陸永品.老子通解[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丁汝波(1993.03-),男,云南曲靖人,研究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