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課堂關于學生審辯式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

2020-10-09 11:29滕鵬
讀與寫·中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批判思維培養

滕鵬

摘要:審辯式思維包含的內容對于學校教育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學習過程不應是知識的“灌輸”,也不應該是簡單的技能“訓練”,而應該是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學生成為好的閱讀這和好的思考者。具有審辯式思維的人理解,世上既沒有“普世真理”,也沒有“普時真理”;既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也沒有亙古不變的真理。

關鍵詞:審辯;批判;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26-0094-01

2013年8月12日,在上海紐約大學開學典禮上,對教學質量負責的美方校長杰弗里·雷蒙給首屆學生開講了新學年的第一課。8月13日《中國青年報》以《我們不是要告訴你們某個正確答案》為題報道了雷蒙校長的演講。雷蒙校長在演講中說:“我們的目的不是要給你們我們的智慧,不是要給你們我們的知識,也不是要告訴你們某個正確答案。創造者、發明者和領導者不可能靠背誦和記憶別人的答案來創造、發明和領導。他們必須掌握為舊問題給出新的、更好的答案的能力,必須掌握能及時發現舊答案已經不合時宜的能力,因為世界是在不停變化的?!?/p>

雷蒙校長的演講,道出了審辯式思維(critical thinking)的精髓。審辯式思維一詞最早是由美國的學者格拉澤爾于1941年提出的,格拉澤爾認為:“在一個人的經驗范圍內,有意愿對問題和事物進行全方位的考慮,這種態度就是審辯式思維?!薄皩忁q式思維是合乎邏輯的有關質疑和推理的方法,以及運用這些方法的技能?!本哂袑忁q式思維的人理解,世上既沒有“普世真理”,也沒有“普時真理”;既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也沒有亙古不變的真理。

學習過程不應是知識的“灌輸”,也不應該是簡單的技能“訓練”,而應該是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學生成為好的閱讀這和好的思考者。以語文教學為例,學生是有好奇心、有求知欲、有感情的人,擁有不同的性別、成長經歷、生活環境以及智力和心理發展的水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不是統一的教科書和統一的課堂教學可以滿足的。目前的閱讀材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語言習得規律。

因而,審辯式思維的教學是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學習推理思維,學會考慮各種可能性,學會理解他人的想法。改變陳舊的學習方式,不再向學習者灌輸特定的結論。倡導研究性學習,發展審辯式思維能力,使學習成為一個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1.閱讀教學中的主題探究需要有審辯式思維的培養

《中庸》里寫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薄皩彙本褪菍徱?、審查,即以一定的原理標準,按照邏輯的關系來進行審視和審辨;“辨”就是分辨、辨析,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才是完整的審辨性思維,也就是批判性思維。所以批判性思維并不是簡單地否定一切,而是一種基于理性的審辨性的思考。

在教授《紀昌學射》時有同學指出:紀昌學射害眼多。他還找到了《中國新聞網》紀昌學射的故事在養眼護眼方面存在許多不科學的地方。原來,這樣學是學不好射箭的,那這則寓言還有價值嗎?我們還要去看這個故事嗎?正是因為這個問題的提出,孩子們再交流與思辨中對于紀昌堅持不懈、勤學苦練的品質才有了更深的理解,對于學習這篇文章的初衷和意義才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其實,對于相似的文章我們也可以在設計時提出類似的環節,例如:《鐵杵成針》《囊螢夜讀》《精衛填?!贰?/p>

2.閱讀教學中的人物形象需要有審辯式思維的培養

《曹沖稱象》中塑造了一位天才兒童曹沖。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告知學生曹沖的聰明絕頂。但是史實如何呢?佛經《雜寶經》中記載了一個與《曹沖稱象》十分相似的故事,而這個故事要早于曹沖生活的年代。此外,南宋吳曾的《能改齋漫錄》中也提到了這一稱象的方法并非曹沖“原創”。從小在宮廷長大的曹沖博覽群書,很有可能讀到過《雜寶經》中的稱象方法。既然曹沖讀到這些記載,官員們怎么可能沒讀到過呢?為什么官員們沒有想到這個辦法呢?也許他們揣摩出了曹操想讓兒子出名的意圖,所以知而不解,故意為之。讀完歷史后曹沖的人物形象顛覆了我們對這個故事的原有認知。

同樣經典的課文《晏子使楚》塑造了口才了得、機智勇敢且不卑不亢的晏子形象和狂妄自大、傲慢無理的楚王。教的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好似不是那么回事了。在那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正義與非正義的站位到底是什么樣子呢?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就能所向披靡嗎?站在楚王的角度再次重構這個文章還會是這番景象嗎?這樣的問題拋在課堂,我想晏子的形象就大不同了。在教學中我們不能用管中窺豹的辦法以片蓋全,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要有發展的眼光,辨證的思考。

3.閱讀教學中的虛與實需要有審辯式思維的培養

四年級教材中有一篇《小英雄雨來》,原來名字是《雨來沒有死》。這部作品,1948年發表在《人民日報》的前身——《晉察冀日報》上,受到了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建國初期,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訴他《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全國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F在的孩子會在很多虛構的文學作品中去認識一個時代。但是我們老師都清楚小說是虛構的藝術,在同樣題材的作品里我們更需要把辯證的種子播撒在課堂上。于是,我把《半截蠟燭》《夜鶯的歌聲》《在柏林》《雞毛信》《最后一課》《鐵絲網上的小花》推薦給孩子。在這么多的描寫戰爭的作品中讓孩子們感受到戰爭帶給各國人民的苦難。除了文學作品,我還搜集了很多日軍侵華和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的史實資料。這樣一來,學生對于戰爭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

語文課的學習活動最重要的環節是小組討論,討論中大家分享自已在閱讀中的獨特發現、思考、感受和思想火花,為實踐提供靈感。學習過程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是一個享受思考和探索的樂趣的過程。只有在審辯式思維不斷論證和舉例的過程中才能讓學生不斷思索,用批判、包容的心態面對疑惑。畢竟生活中思辨無處不在!

參考文獻:

[1] 王杰民.淺析學生審辯式思維[J].素質教育,2018年第5期.

[2] 李玉豐,王愛群.語文課堂關于學生審辯式思維的視角[J].中國教育學刊,2019,22(5).

猜你喜歡
批判思維培養
思維培養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強人工智能和超級智能:技術合理性及其批判
對風險刑法理論的批判與反思探究
沖破單向度的枷鎖
淺談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用“批判”的思維解讀語篇的光輝
鮑德里亞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價值探討
在批判中尋求解放
淺談網絡環境下中學圖書館的創新管理
高中物理探究性學習思維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