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教育課程在醫學生中應用的效果評價

2020-10-14 23:57陳琦魏敏王劍君楊霜霜劉登張靜
上海醫藥 2020年18期
關鍵詞:實施建議療效分析生命教育

陳琦 魏敏 王劍君 楊霜霜 劉登 張靜

摘 要 目的:對海軍軍醫大學部分醫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培訓,分析教學效果。方法:于2018年8月采用目的抽樣方法選取海軍軍醫大學300名醫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將300名醫學生隨機分為培訓組149名和未培訓組151名。邀請從事安寧療護相關工作的專家對培訓組醫學生進行集中授課,培訓后采用生命認知調查問卷對培訓組及未培訓組醫學生分別進行調查。結果:培訓組與未培訓組比較,對死亡及安寧療護的總體接受程度有所提升。未培訓組低年級和高年級醫學生的死亡態度趨近接受、對個人死亡及瀕死的態度及對患者死亡及瀕死的態度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培訓組低年級和高年級醫學生除對個人死亡及瀕死的態度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外(P<0.05),其他維度的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結論:生命教育有助于提升醫學生的安寧療護認知及對死亡的理解,但生命教育課程的內容和形式有待進一步完善,醫學院校應開展與安寧療護機構的相關合作,邀請醫務人員進行生命感悟交流,組織醫學生撰寫個人墓志銘、參與安寧療護服務和情景模擬體驗活動,讓生命教育深入到醫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當中。

關鍵詞 醫學生;生命教育;療效分析;實施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20)18-0014-04

Effect evaluation of life education course in medical students

CHEN Qi1, WEI Min2, WANG Jianjun3, YANG Shuangshuang3, LIU Deng4, ZHANG Jing5(1. Science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Linfen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35, China; 2. Health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Linfen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35, China; 3. Inpatient Ward of Linfen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35, China; 4.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Linfen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35, China; 5. School of Nursing of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duct life education training for some medical students in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 and analyze the teaching effect. Methods: In August 2018, 300 medical students from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aining group with 149 and a non-training group with 151. Experts engaged in hospice care were invited to give centralized lectures to the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training group, and the life cognition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training group and the non training group, respectively after the training.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on training group, the training groups overall acceptance of death and tranquility treatment was improved. In the non training group, the death attitudes of the junior and senior medical students tended to be accepted, 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individual death and near-death attitudes and attitudes towards patient death and near-death attitude(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other dimensions between the junior and senior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training group except for the attitude towards personal death and near death(P<0.05). Conclusion: Life education helps to improve medical students awareness of hospice care and understanding of death, but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life education courses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Medical universities should carry out relevant cooperation with hospice care institutions, invite medical staff to exchange life feelings, organize medical students to write personal epitaph, and participate in hospice care services and scene simulation activities to let life education go deep into the study and life of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

生命教育既關乎人的生存、生活、成長與發展,更關乎人的本性與價值,加強醫學生的生命教育有助于其樹立科學的生命價值觀,培養良好的醫德醫風。20世紀60年代生命教育第一次被提出[1],近年來澳大利亞、英國、日本、韓國、法國、荷蘭和德國也相繼開設了不同形式的生命教育課程。與國外相比,國內生命教育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中國香港及臺灣地區開始開展生命教育[2],而大陸地區多數醫學院校尚未開設生命教育課程,部分已開設的生命教育課程也存在教學設置不合理、知識結構單一等問題[3-4]。有研究顯示,近年來醫學生生存意志薄弱、生命責任感缺失、生命價值迷茫等問題日益凸顯,對醫學生開展生命教育、引導醫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是醫學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5-6]。本研究對海軍軍醫大學部分醫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培訓,現將教學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8年8月采用目的抽樣方法選取海軍軍醫大學的300名醫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為本校在讀醫學生、有自主學習和行為能力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將300名醫學生隨機分為培訓組149名和未培訓組151名。

培訓組男性30名(23.6%),女性97名(76.4%);低年級(1、2年級)83名(65.3%),高年級(3年級及以上)44名(34.7%);有72名(56.7%)在過去3年內經歷過身邊的人去世事件,91名(71.7%)有參加葬禮的經歷,91名(71.7%)有去過死亡相關地點的經歷;能夠在家中較公開、較坦然討論死亡的被調查者為37名(29.1%),能夠在學校較公開、較坦然討論死亡的為48名(37.8%)。

未培訓組男性41名(24.1%),女性129名(75.9%);低年級112名(65.9%),高年級58名(34.1%);有108名(63.5%)在過去3年內經歷過身邊的人去世事件,131名(77.1%)有參加葬禮的經歷,129名(75.9%)有去過死亡相關地點的經歷;能夠在家中較公開、較坦然討論死亡的被調查者為47名(27.6%),能夠在學校較公開、較坦然討論死亡的為26名(15.3%)。

兩組醫學生的性別、年級、專業、家庭形態、自我健康狀況評價、身邊的人去世時間、參加葬禮經歷、死亡相關地點接觸經歷、家庭討論死亡的氛圍、大學討論死亡的氛圍等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5),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培訓內容

邀請從事安寧療護相關工作的專家對培訓組醫學生進行集中授課,教學采用面授、視頻、討論相結合的形式,教學內容包括患者和家屬的心理變化及護理、哀傷輔導、如何面對死亡及安樂死等,課程具體名稱見表1。

1.2.2 研究工具

培訓后采用生命認知調查問卷對培訓組及未培訓組分別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死亡態度描繪量表中文版、死亡及安寧療護態度量表和安寧療護自我認知評價表4個部分。

一般資料包括調查對象的性別、年級、專業、家庭形態、自我健康狀況評價、身邊的人去世時間、參加葬禮經歷、死亡相關地點接觸經歷、家庭討論死亡的氛圍、大學討論死亡的氛圍等。

采用廖芳娟[7]翻譯引進的死亡態度描繪量表中文版,量表包括趨近接受、中性接受、逃離接受、死亡恐懼及死亡逃避5個維度,共32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分為非常不同意,5分為非常同意,其中逃離接受、死亡恐懼及死亡逃避等維度包含的條目采取反向計分方式,得分越高說明面對死亡的態度越積極。

死亡及安寧療護態度量表參照文小銀和曹典姣[8]、崔以泰和黃天中[9]關于死亡及臨終關懷的態度調查問卷修訂版,量表包括對個人死亡及瀕死的態度及對患者死亡及瀕死的態度2個維度,共12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分為非常不同意,5分為非常同意,負向問題的條目采取反向計分方式,得分越高說明面對死亡和臨終關懷的態度越積極。

根據《臨終關懷學概論》[10]編制安寧療護自我認知評價表,評價表包括對安寧療護認知的自我評價、參與安寧療護的意愿及參與安寧療護學習的意愿3個維度,共10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分為非常不同意,5分為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說明對安寧療護的認知及參與學習的意愿越高。

1.2.3 研究方法

培訓后對培訓組與未培訓組發放生命認知調查問卷,由調查對象當場填寫后回收。本次研究中,22名培訓組醫學生因故未參加培訓,將其重新納入未培訓組,3名未培訓組醫學生的問卷無效,因此最終納入培訓組的醫學生為127名,未培訓組為170名。共發放3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97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9.0%。

1.3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醫學生的死亡態度、安寧療護態度及認知情況

培訓組與未培訓組比較,對死亡及安寧療護的總體接受程度有所提升,對死亡態度的中性接受、對安寧療護認知的自我評價及參與安寧療護的意愿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2 不同年級醫學生的死亡態度、安寧療護態度及認知情況

未培訓組低年級和高年級醫學生的死亡態度趨近接受、對個人死亡及瀕死的態度及對患者死亡及瀕死的態度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培訓組低年級和高年級醫學生除對個人死亡及瀕死的態度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外(P<0.05,表4),其他維度的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3.1 生命教育有助于提升醫學生的安寧療護認知

生命教育能夠幫助醫學生以科學的方式認識、尊重和珍惜生命,并以良好的心態面對死亡。本次研究顯示,培訓組與未培訓組比較,對死亡及安寧療護的總體接受程度有所提升,對死亡態度的中性接受、對安寧療護認知的自我評價及參與安寧療護的意愿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生命教育課程能夠有效提升醫學生對安寧療護的積極認知及從事相關工作的意愿,應將生命教育納入醫學生的必修課程中,提升其對安寧療護工作的積極認知和未來從事安寧療護工作的意愿。

3.2 生命教育能有效促進醫學生對死亡的理解

由于專業的特殊性,醫學生在學習過程及今后的工作中常常要面對死亡,面對死亡的態度也會影響他們的職業生涯發展。施丕華等[11]的研究認為,不同專業背景、生活環境、心理狀態醫學生的死亡態度存在差異。本次研究顯示,與未培訓組低年級醫學生相比,高年級醫學生的趨近接受得分較低(P<0.05);培訓組高年級與低年級醫學生的趨近接受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也提示我們,生命教育相關內容能夠有效提升高年級醫學生的死亡接受程度,應在大學新生階段設置生命教育課程,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和培訓方式促進醫學生對死亡的認知和理解。

3.3 生命教育課程有待進一步完善

除中性接受維度外,培訓組與未培訓組比較,醫學生對死亡的接受程度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國內尚未形成完善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有關。醫學生的生命教育相關實踐機會較少,缺乏體驗式教育,醫學校園應開展與安寧療護機構的相關合作,開展生命教育第二課堂[12],邀請醫務人員進行生命感悟交流,組織醫學生撰寫個人墓志銘、參與安寧療護服務和情景模擬體驗活動,讓生命教育深入到醫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當中。

參考文獻

[1] 趙文婷, 方玉婷, 張慧蘭, 等. 國外醫學生生命教育的特點及啟示[J]. 醫學與哲學, 2018, 39(1A): 62-64

[2] 李高峰. 國內生命教育研究述評[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 2009, 11(6): 18-22.

[3] 李敏智. 淺談醫學生生命教育的新模式[J]. 河池學院學報, 2014, 34(3): 103-106.

[4] 莊可. 生命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缺失與思考[J]. 教學與管理: 理論版, 2015, 32(1): 50-53.

[5] 陳晨, 時愛萍, 李彩云, 等. 對醫學生生命觀的調查及思考[J]. 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5, 31(8): 133-134.

[6] 祝娟. 醫學生生命觀現狀及其成因探究[J]. 新西部: 中旬·理論, 2015, (3): 117-118; 111.

[7] 廖芳娟. 臺灣警察之死亡態度研究[D]. 嘉義: 南華大學, 2000.

[8] 文小銀, 曹典姣. 手術室護士對死亡的態度及死亡觀調查與分析[J]. 當代護士(??瓢妫?, 2010, (8): 128-130.

[9] 崔以泰, 黃天中. 臨終關懷學-理論與實踐[M].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1992: 243.

[10] 施永興, 張靜. 臨終關懷學概論[M].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7: 28-54.

[11] 施丕華, 王貴義, 徐衛瓊, 等. 醫學院校新生死亡態度研究[J]. 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19, 40(6): 58-61.

[12] 陳笑笑. 護理專業學生第二課堂開展生命教育的調查與分析[J]. 護理研究, 2011, 25(12A): 3132-3133.

猜你喜歡
實施建議療效分析生命教育
關于計算機專業軟件方向課程改革及實施的建議
關于高職高專商務英語口語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開顱與常規骨瓣開顱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對比研究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實現高中地理三維目標的幾點建議
重癥急性胰腺炎早期腸內營養應用時機的臨床對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