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教學培養發散性思維的措施

2020-10-14 12:16鄧清松
新教育時代·學生版 2020年17期
關鍵詞:發散性思維教育創新初中生物教學

鄧清松

摘要:時代在不斷地發展,社會的各方面也在快速的進步。比如現在的初中生物教學已經開始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培養初中生發散性思維的第一步就是相關生物教師要認識到初中生物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只有相關的初中生物教師認識到自己教學中的缺點,才能做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之后再繼續研究培養初中生發散性思維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發散性思維;教育創新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已經有了獨立思考能力,除此以外,自我學習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我國相關教育部門在試聽某鄉鎮中學的生物課時,發現生物教師的教學方式太過于機械,乏味,導致生物課堂死氣沉沉,而且,學生的狀態也不是很好,不愿意配合教師,經常有開小差的情況,不僅如此,還有逃課的現象。除此之外,相關教育部門還發現,傳統的生物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新時代,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還固化了學生的生物思維,導致學生在做題的思維不夠靈活,經常犯錯。因此,我國相關教育部門提出了培養初中生發散性思維的想法與措施。

一、生物教學中的問題

1.學生們對于初中生物的積極性很低

很多教師在現在的初中課堂上教學生們生物的時候,所使用的方法仍然是舊方法,比如使用“填鴨式”的方法,這種方法只是籠統的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卻無法讓學生們真正的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導致學生們覺得學習比較枯燥,在初中生物課堂上的積極性大大降低。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也無法得到體現,學習效率也無法得到保證。

2.初中生物老師對發散性思維的重視不夠

目前而言,許多初中生物老師在教學生的時候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學生的學習成績高低來評判學生的好壞。所以老師們在上課的時候,只是對生物知識進行系統化的講解,并不能引導學生來進行獨立的思考,這樣就無法使學生們的思維得到發散,只能根據老師系統化的講解而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因此學生們的思維方式受到限制。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們發散性思維的方法

1.合理劃分層次

老師在劃分層次的時候,應該先去了解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特點,在劃分層次再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能力進行有效的分層次,這樣可以保證每個層次的學生水平基本一致,對他們進行 教學時才能更加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目標設計和作業的布置,以及進行適當的評價,從而幫助每個層次的學生去進行合理的發展,促進他們的進步。一般來說,一個班級一般劃分為三到四個層次,這樣進行劃分,可以滿足學生的基本情況,涵蓋每個階段的學生,在進行教學時也不會過多的增加老師的負擔,畢竟層次過多老師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進行每個層次的教學設計,這樣會浪費很多的時間,所以老師在分層次時也應該注意,層次不能過多,以免影響自己的教學。合理劃分層次是分層教學中比較重要的步驟,它能保障整個分層教學的有序進行,老師應該尤為注意。我們想要實現分層教學在初中生物的運用, 就應該先進行合理劃分層次,這樣才能幫助分層教學的順利進行 。

2.創設情境,設置問題引導學生

老師們在初中生物課堂上,可以借助一些道具或者多媒體來創造一個情境進行教學。因為生物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如果只是在黑板上講解課本中的知識的話,未免太過于枯燥,而且,對于有些知識點來說,如果沒有相關場景的設立,學生會很難理解。因此,生物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借助一些道具,或者是多媒體。比如,在進行洋蔥解剖課是,如果只是單純的在黑板上講解的話,不僅會很無聊,還會很死板,學生們也很難理解,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選擇借助洋蔥和小刀等一些道具,讓學生們親自動手去解剖洋蔥,看看里面的成分到底是什么樣的,然后再通過顯微鏡做進一步的觀察。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學生們的思維得到激發和擴散。

3.亦師亦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如何將學生們的性格發掘出來,并有針對性的進行培養。首先在課堂上老師們應該以學生作為主體,一切圍繞學生來開展。老師們要將學生當成朋友一樣,尊重學生們的想法,在課堂上將老師和同學的關系變得更加親密,這樣才可以使學生們能夠有效率的進行學習。然后老師們還要改變一下以往的教學方式,不能太按部就班的進行上課,而是要引導學生,讓學生來主動的進行多方面發散性的思考,這樣能夠培養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

4.結合實際,將生活作為學生們的思維載體

初中的生物知識其實就是來源于我們日常的生活之中,如果想要提高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老師們也可以將生物課本與實際的日常生活所聯系起來,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來表現課本中的生物知識。這樣能夠讓學生們更加深刻的去理解課本上難以理解的知識,并且還能提高學生們理解知識的效率。

三、培養初中生發散思維的后續工作

首先就是要學生們補充知識,幫助拓展他們的思維。目前我們的初中生物課本都是分為一章一章的,而且每一章與每一章都不是連續的。但是每一章與每一章中還是存在一些比較小的關聯的。因此,老師們如果想要培養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就不能像以往一樣一章一章的來講課本上的知識,而是應該把課本中各個章節的知識進行有機的結合與匯總,讓學生們能夠發現其中的關聯性。用這樣的方式去一步一步的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除此之外,還要重視生物的相關實驗。要想要培養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還是不夠的,老師們還要讓學生來進行實驗,這樣可以更有效的幫助學生們來理解初中生物知識和理論。學生們可以通過實驗,來實際的觀察和記錄,這樣能夠產生實際的感受,提高學生們的觀察力。在進行實驗的時候,老師還要對實驗進行相應的講解和演示,來幫助學生能夠順利的完成生物實驗。然后在實驗結束之后,老師們要讓學生自己去總結實驗中所發現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對實驗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分析觀察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展。

結語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夠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們能夠更好更快的來掌握初中生物知識,并且在學習中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因此,老師們要使用更多有效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教學方法,總結經驗,以此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們的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發散性思維教育創新初中生物教學
初中生物教學凸顯和傳遞重要概念的實踐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
淺論中職學校的教育創新
淺析后進生轉化工作的教育理念
創新信息技術支撐教學變革
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積極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全面提高英語課堂效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