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發展理念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導向淺析

2020-10-20 05:46符翠香
各界·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

符翠香

摘要:共享發展理念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其中,動力是創新發展、方法是協調發展、方向是綠色發展、戰略是開放發展、歸宿是共享發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共享發展理念發揮了巨大的實踐導向作用。因此,本文對共享發展理念的內涵進行了梳理,并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如何發展共享發展理念的實踐導向作用進行了分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而不懈努力。

關鍵詞:共享發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

在五大發展理念中,共享發展理念不僅是出發點,也是落腳點,不僅指明了發展的價值取向,而且把握了科學發展規律,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在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要秉承共享發展理念不動搖,切實注重實踐導向作用的發揮,以更好地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我黨的宗旨,科學謀劃人民福祉,推動國家長治久安的發展。

一、梳理共享發展理念內涵

(一)全民共享

共享發展理念的關鍵就在于發展必須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前提,全體人民是共享發展的主體所在,秉承人本民本原則,著力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共享性不足和受益不平衡的關鍵問題,以詮釋中國化、當代化、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多場合中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這就彰顯了共享發展理念是人民至上和全民共享的科學理念。為了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國家近年來在精準扶貧方面的力度不斷加大,將更多的資金、技術、人才帶到偏遠的農村,這就是全民共享的重要體現。

(二)全面共享

共享發展理念的提出是為了全面保障人民群眾生活各方面的需求,所以共享發展理念的客體就是人民群眾的各項合法權益得到保護,比如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環境、健康等方面的權益。在黨的十九大中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黨不懈追求的目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既要在物質文化上追求更高的要求,又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多方面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隨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人民在美好生活方面的需求與向往將變得日益多樣化和動態化與個性化,為促進人民群眾獲得感與幸福感,需要在滿足經濟物質共享的基礎上共享國家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以及社會與生態等方面取得的發展成果。

(三)共建共享

共享的實現需要共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廣大人民群眾的不懈努力和共建推動共享,共建的目的也是共享,而共享又是共建的引領。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只有做到人人享有、人人參與、人人盡量,尤其是為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個人幸福感提升,人人都要貢獻自己的力量,只有在共建的基礎上才能共享,在全民共建和各盡其能的過程中,切實促進共建水平的提升,以共同推動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不斷拓展共享基礎,以實現共享質量的提升。

(四)漸進共享

除了上述內涵外,共享發展理念還是一個從低到高的漸進式、均衡式發展理念,只有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共同享有,切實消除貧富差距和避免兩極分化,將方向與目標定位于共同富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需要漸進式的發展,因為共同富裕的實現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還要腳踏實地地進行。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社會矛盾轉化成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而共享絕非低水平的絕對平均,需要從地道到、從不均衡到均衡地發展過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動態性與多樣性,即便是高水平共享,差別勢必存在,所以是一個不斷發展和漸進式過程。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如何發展共享發展理念的實踐作用

(一)以共享發展理念促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實踐規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以共享發展理念為指導,實際就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的實現而做出的實踐規劃。所以在秉承共享發展理念的現代化道路中,其實踐目標就在于始終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始終堅持一切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中的根本要求。在共享發展理念中進行的多種規劃,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始終以人民發展為主,以推動發展成果人民共享,也是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實踐指導。

第一,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每個人的發展和進步都影響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所有發展都是以人民利益為前提,以人民為中心,與人民群眾緊密相連。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是要福利遍布社會的每個角落,需要全體人民共享福利,而并非少數人的小康,將全體人民作為共享發展理念的范疇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共享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并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發展需要在人民的支持下取得,才能在中華大地上讓幸福感遍地開花。

第二,始終依靠人民建設,為人民謀福祉。目前,我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尤其是國內外的形勢日益嚴峻,在嚴峻的挑戰和形勢下,所有問題的處理,都必須以強大的人民群眾作為堅強的后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面臨的問題和矛盾很多,比如貧富懸殊差距大、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教育醫療民生資源不均衡、人民群眾的多樣化訴求等,這些問題和矛盾的解決,始終依靠人民為前提,著力實現全民參與、群眾滿意。人人受益,從根本上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這也是共享發展理念對這一目標實現而體現規劃的科學性。

(二)以共享發展理念促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導向作用

第一,補短板,促脫貧,強民生,共發展。民生領域的問題作為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重要阻礙,為了消滅貧困,我國深入實施的改革開放政策,使我國7億貧困人口基本擺脫了貧困的束縛,但是還存在諸多短板,需要在精準扶貧方面繼續發力,尤其是要補足小康短板,全面推動精準扶貧的深入實施,為脫貧攻堅項目的實現奠定基礎,而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實現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共享發展內涵的實現可謂任重道遠,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攻堅階段,2020年的疫情影響、洪水肆虐,并沒有影響我黨對脫貧攻堅的決心,即便是外部敵對勢力的頻頻干擾,也不能影響我黨為民謀福祉的初心,始終牢記初心,不忘使命。目前我國已經進入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在“十四五”即將來臨的背景下,為了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7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秉承初心和牢記使命地過程中,始終以共享發展理念為導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穩步邁進的過程中,對精準扶貧取得的成果不斷鞏固,發揮廣大貧困群眾的斗志和合力,促進全民共生發展。

第二,建機制,促保障,強供給,共前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始終基于共享發展理念,切實注重社會保障機制的完善,針對社會保障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不足,切實加強保障體系的改善和完善,基本建成農村貧困戶的科學規范救助制度,在公共服務方面加大力度,尤其是在環境、醫療、教育和住房品質的提升,需要在共享發展理念的推動下共同前進。

三、結語

綜上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共享發展理念發揮了十分重要的實踐作用和導向作用,所以我們需要繼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張占斌.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高質量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思考[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0(14):1-10.

[2]任延,歐陽霞.論共享發展理念及其當代價值[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07):26-27+33.

[3]孫明雨.共享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及時代價值探析[J].決策探索(下),2020(06):17-18.

猜你喜歡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途徑
堅持綠色發展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作用
發生邏輯、哲學意蘊與當代價值: “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多維透視
“依法治國”的哲學思考
如何有效發揮離退休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實施“十個全覆蓋” 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淺論提高我國公務員素質的途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農村文化建設思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農村文化建設思考
領導干部為民服務“四要四不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