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林業苗木育苗管理技術

2020-10-20 06:54李先鵬
種子科技 2020年15期
關鍵詞:改進措施

李先鵬

摘 ? 要:目前,我國正在大面積植樹造林,而造林的效率與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育苗的技術。育苗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在專業的技術支持下進行,分別圍繞苗木的育苗和管理技術展開了論述,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苗木;育苗管理技術;改進措施

如今,國家對造林工作十分重視,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人力與物力,也正在積極開展相關技術的研究工作。育苗是造林的首要環節,如果技術上出現了問題,會影響苗木生長,甚至導致其大量死亡,影響造林的成果,因此苗木育苗管理技術的規范化十分重要。

1 ? 育苗技術

1.1 ? 苗圃地的選擇和準備

苗圃地就是培育樹苗的地點,選擇適宜苗木生長的培育地尤其關鍵,如果在這一環節出現了問題,那么后期采取的技術效果都十分有限。苗圃地應該具有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層較深的特征,土質多為沙土或壤土;位置要朝陽,保證有充足的光照;周圍要有水源,便于澆灌;為了便于將樹苗運出,還應該有較為便利的交通條件。當然,根據培育的樹種不同,對苗圃地的要求也不同,這一點要因樹而異。

選好苗圃地后,還要做好準備工作,具體包括翻耕、清理、消毒、施肥。要將雜草及草根等雜物進行翻耕,常選在伏雨季節。由于很難尋找到面積足夠大、土壤成分滿足要求的苗圃地,因此如果土質不達標也可通過對土壤進行處理來滿足育苗的需求。比如,在沙土中加入泥炭土、在黏土中混入沙土、在酸性土壤中加入適量生石灰、在堿性土壤中加入草木灰等,以達到育苗的土質標準。由于嬌嫩的樹苗抵抗病蟲害的能力薄弱,因此在育苗前還需要在處理土壤時使用硫酸亞鐵、殺蟲劑等對土壤進行消毒。最后,要在土壤中施有機肥,施肥前應提前測定土壤中各類營養元素的含量,根據苗木生長的需求,對缺失的營養元素有針對性地加以補充。

1.2 ? 播種

為了提高樹種的發芽率和成活率,在播種前需要先對種子進行處理,將出現了蟲咬痕跡、發霉、變質、干癟的種子剔除掉,選擇健康、大小均勻、顆粒飽滿的種子,通過浸泡等方式催芽。最后,將樹種與預防病蟲害的藥劑拌制在一起,避免在種子發芽生長期間受到病蟲害的侵害。

播種要選擇合理的時間,具體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來決定,也要考慮不同樹種的生長需求。一般以地表下溫度達到10 ℃左右為最佳的播種時期。播種的方式有很多,包括點播、條播和撒播等。種子較小時多采用撒播,為保證撒播的均勻性,可提前將種子與細沙均勻地混合,直接撒播細沙;種子較大的情況下,就應該選擇點播和條播的方式。

1.3 ? 育苗

播種后,長出的幼苗間距有密有稀,為避免幼苗相互之間爭搶養分,需要及時間苗,將一些長勢較差、根基不穩定的幼苗拔出,保證樹苗可以獲得充足的養分,以促進其更好地生長。間苗工作完成后,樹苗的生長速度會加快,對水分的需求更多,要及時灌溉。灌溉的時間、水量都要進行合理把握,視樹種的類型而定,一般為土壤微微濕潤即可,盡可能避免苗圃內長期有大量積水,否則很容易出現病蟲害。灌溉和施肥是影響苗木根系生長的兩大要素,而根系的生長情況又直接影響苗木移植的成活率,要尤其注意。追肥應每年進行2~3次,以氮肥為主。在壯苗期,苗木的生長速度快、抗逆性較強,是移植和嫁接的最佳時期。在育苗過程中,必須始終加強病蟲害防治,如果在對土壤進行消毒和拌種后仍然發現病蟲害,要及時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2 ? 林業苗木育苗管理技術

2.1 ? 改進技術

實踐證明,在溫室內進行苗木培育的成活率遠遠高于在室外環境中培育,這說明苗木培育的技術還有很大的進步和提升空間。由于苗木培育的數量較多,苗圃面積較大,還無法全面實現在溫室內培育;而苗木的生長周期較長,很容易受到環境、溫度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苗木培育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爭取利用技術對培育環境進行改善,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另外,未來還應就苗木培育自動化器械的研究和推廣投入更大力度,減少人工成本,提高育苗效率。

2.2 ? 調整苗木結構

選擇苗木不僅要考慮到培育地區的氣候環境、溫度、土壤特點等,還應該盡可能地迎合市場需求。比如在北方地區,由于氣候環境較為特殊,因此長期以來培育的苗木類型都是相對固定的,沒有做出新的嘗試,而這類苗木的市場已經飽和,無法滿足林業發展多樣化的需求。因此,在未來的苗木培育工作中,應該對苗木的結構進行調整,在氣候環境允許的情況下,選擇一些新型的樹種,促進特色林業產業發展。當然,還需要考慮到育苗的經濟性問題,評估市場風險。

2.3 ? 加強對育苗人才隊伍的管理

育苗工作具有很強的技術性,但是參與育苗工作的人員有很多都是未經過學習和培訓的非專業人員,在實際育苗過程中不能采用專業技術,不能根據苗木的生長需求進行灌溉和施肥,嚴重影響育苗的成果。針對這種情況,必須加強對育苗人才隊伍的管理。一方面,要選拔出育苗經驗豐富、有扎實技術基礎的人才帶隊,在工作中進行指導。對所有參與育苗工作的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達到技術標準后方可參與工作。為保證育苗的質量,應該落實責任制,劃分區域進行責任承包,將責任落實到人,以確保育苗工作的規范化。

2.4 ? 創新育苗管理機制

當下,管理制度結構僵化成為了制約我國林業發展的一個首要問題,改革制度是首要工作。要改變目前林業所有制結構單一的現狀,應吸引社會企業、個人參與投資,將整個社會的資源調動起來,促進林業的市場化發展。在此背景下,育苗技術研究將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苗圃地的選擇更加多樣化,育苗成果將大大提升,林業發展也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此外,還應該對育苗評價的標準進行改革,不能盲目引用發達國家的評價標準,需體現出自身特色。

總之,林業發展牽動著社會經濟,更關乎生態環境,必須重視起來。育苗是發展林業的基礎,對技術條件有很高的要求。未來,需要就更加高效的育苗技術展開研究,提高育苗的專業化、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加快林業發展腳步,培養專業育苗工作隊伍,保證育苗成效,爭取實現林業育苗生態目標和經濟目標的和諧發展。

猜你喜歡
改進措施
某電子企業電源轉換器質量改善研究
淺談事業單位報賬會計的財務管理工作核心分析
翻斗量油分離器防淹措施初探
論如何有效實施醫院內控制度
醫院會計制度的缺陷及其改進措施探討
冷鏈物流基礎上的生鮮電商發展研究
公路工程監理存在的問題和一些改進措施
主變冷卻器全停跳閘事故分析及改進措施
壓片機加料器充填葉輪的改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