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建立幼兒園的一日常規

2020-10-20 04:20陳金美
讀與寫·教師版 2020年8期
關鍵詞:娃娃常規規則

陳金美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一個人在幼年沒有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將會在未來的發展中造成障礙,給別人帶來不必要的困擾。3-6歲正是建立幼兒規則意識的關鍵時候,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正是培養幼兒好行為、好習慣的理想場所。所以幼兒從入園開始,老師就開始規范他們的生活、學習、游戲等的行為習慣,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

一、幼兒園的常規表現在三個方面:生活常規、學習常規、游戲常規。

(一)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

生活常規是幼兒園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和生活基本能力,確保幼兒健康成長而制定的幼兒園生活各環節的基本規則與要求?!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日常生活組織,要從實際出發,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規,堅持一貫性、一致性和靈活性的原則,培養幼兒的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p>

從幼兒第一天入園起,老師就按照幼兒園一日生活常規,規范的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生活習慣的培養。幼兒園的生活活動包括:入廁、喝水、洗手、午餐、睡覺、吃點心這幾項。老師在組織這幾項活動的時候最先要讓孩子們學會的就是排隊。

以喝水環節為例:為了保障幼兒安全、健康的喝水,我們在地面上畫上了排隊線、止步線、轉彎的方向箭頭、喝水區域等指示線引導幼兒有序的排隊;還制定了班級喝水流程(取杯子→排隊→等待接水→接水→按照指定的方向回到喝水區域喝水→放回小杯子),讓幼兒按照喝水流程進行喝水活動,即培養了幼兒的規則意識,又減少了安全事故的發生。在按照喝水流程進行喝水的過程中,我們還對喝水提出了要求:喝水時做到“五不要”:不說話、不打鬧、不亂跑、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不要玩小水杯。有了這一些列的措施,孩子們的喝水環節顯得有序多了,老師也減少了不必要的啰唆。

(二)建立良好的集教活動常規。

集教活動的常規要求:要求幼兒在集教活動中,遵守紀律、認真傾聽、舉手發言、不插嘴、不接話、不亂跑、聽指揮、遵守操作要求。

集教活動常規內容:

1、培養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傾聽習慣是具有良好學習品質的重要保障。這是伴隨幼兒一輩子的好習慣,也是幼兒園階段幼兒培養的重要內容。

2、培養幼兒大膽表達的好習慣。在語言活動中,培養幼兒認真傾聽、舉手發言、不插嘴、不接話、思維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愿。特別是膽小的幼兒,老師要鼓勵他們敢說、想說、說好,克服膽怯的缺點。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常規。在集教活動中,操作環節是很重要的環節,老師為幼兒提供了操作材料和游戲材料,要求幼兒知道正確的運用和保管。沒有良好的操作習慣和操作常規,很難保證集教活動的順利進行。

集體活動常規需要我們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去逐步培養。任何事情都是從點點滴滴做起的。引導孩子逐步從依規則控制自身行為到形成動力定形,達到我們所說的:習慣成自然,做到從他律走向自律。

(三)建立良好的游戲常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庇螒蚴怯變鹤钕矚g的活動,也是幼兒園對幼兒實施教育的主要形式。為了保證游戲活動的順利進行,老師在各種游戲活動開始前都要給孩子們提出游戲活動的規則,要求孩子們在游戲中自覺遵守游戲規則。

以區域游戲——娃娃家為例。在設置娃娃家的時候,老師就制定了玩娃娃家的進區規則:1、持進區卡才能進入娃娃家;2、脫鞋進入娃娃家;3、在娃娃家里小聲的交談,不能爭搶玩具,愛護玩具;4、游戲結束時,整理好娃娃家玩具的擺放,才能離開娃娃家。孩子們在玩娃娃家的過程中,按照老師事先制定的規則,慢慢養成了規則意識。

再如戶外體育游戲活動:在每次游戲開始前,老師都要給孩子們講解游戲規則,并且反復強調安全,就是在一點一滴的培養孩子們的規則意識。

制定必要的游戲規則,建立良好的游戲常規,才能使游戲活動在寬松、友好、愉悅的氛圍中進行。

二、培養幼兒一日常規的注意事項。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的環境氛圍。

1、規則和自由不是兩個互相對立、矛盾的兩個方面,而是規則中隱含著自由,自由里滲透著規則。

2、一日常規不是用來管教、限制幼兒活動的,而是用來幫助幼兒更好的、更有序的、更安全的生活在集體中。

3、用規則來適當約束幼兒的行為,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生活,感受教師的愛,不怕教師。

(二)提出合理的規則要求,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各班的常規要求應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出發,分階段提出、循序漸進。

幼兒園小、中、大班的常規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點:一方面,各年齡階段的常規具有一致性,體現內容的重復;另一方面,幼兒的發展具有年齡階段性,其常規對不同年齡的幼兒應體現規則與要求上的層次性。

(三)創造充分的鍛煉機會,讓幼兒多次實踐訓練。

充分的、多次的實踐是建立良好班級常規的關鍵。

教師應盡最大的努力創造條件,為孩子提供練習的機會。在態度上、方式方法上,都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能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煩、太慢,不如自己做來得快、省事”的想法,這樣會不自覺地就剝奪了幼兒學習生活的機會。

(四)提供模仿的榜樣示范,努力做孩子的表率。

幼兒期是具體形象思維,孩子感受著周圍所發生的一切,他們不僅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還會像鏡子一樣在行動上一板一眼地表現出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時時、事事、處處規范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舉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努力做孩子的表率。

同伴間的影響力對幼兒的發展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時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時機,讓幼兒向幼兒學習、幼兒教幼兒學習,這也是常規培養中的有效方法。

(五)保教人員要密切配合,常規培養要持之以恒。

教師之間密切配合、要求一致、持之以恒是做好常規工作的基礎。對幼兒提出的要求不能時有時無,老師高興了,就讓幼兒放任、松懈,老師生氣了,就嚴加管教。不能開學初,大張其鼓的抓常規,培養幼兒的習慣,到了學期中、學期末就不管了,造成前緊后松,使幼兒的常規不穩定,時好時壞,甚至造成我們所說的 “人來風”,如果這樣的話,當你想提要求讓幼兒遵守時,幼兒卻不聽了。所以,一日常規的培養,教師要時刻做到心中有數,只要幼兒在班上,常規的培養就是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一。

(六)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在幼兒園形成的良好習慣,往往回到家里就是兩個樣。如穿脫衣服、整理床鋪等自我服務的內容在幼兒園會主動去做,回到家里卻被成人取而代之。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家庭與幼兒園形成教育合力是培養幼兒一日常規的關鍵,有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常規培養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常規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事情,要從點滴開始,周而復始、循序漸進的進行,需要付出老師的愛心、耐心,需要家長們持續的支持,能幫助孩子們養成好行為、好習慣。

猜你喜歡
娃娃常規規則
常規之外
讓規則不規則
不如吃茶去
三個娃娃一臺戲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規則
簡易娃娃床
破常規 獲巧解
二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