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的滲透方案分析

2020-10-20 11:06林俊球
讀與寫·教師版 2020年8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初中教學

林俊球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和文化強國的建設,人文素養的教育在課堂中也越來越重要。本文將通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的價值及課堂中的不足探討,提出更好的將人文素養教育滲透到課堂中的方案。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人文素養教育;滲透方案

引言:在課程大綱的不斷調整下,初中的思想道德課程對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本的課堂追求唯分數論,只重視學生的理論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建設文化強國的背景下,學生的綜合素質顯得更尤為重要,而思想道德課程中的道德與法律教學則是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載體。本文將通過論述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及思想道德課程上的不足,分析人文素養教育的方案,希望能夠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帶來啟發。

1.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的滲透的價值

人文素養是包含科學精神、藝術精神、文化精神、道德精神等方面的人的價值觀和哲學的統一體。而在初中課堂中,對初中生的人文素養則主要是在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識兩方面。

初中是人文素養最容易滲透的階段,在課堂中教師將人類優秀的歷史文化通過各種活動傳遞給學生,并幫助學生將其內化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從而培養出具有人文素質和思想品德的人才這也和新課標下強調教學的“人文性”相一致。

2.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的滲透存在的不足

初中是人生觀和價值觀轉變的一個重要階段,學生如何正確的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但是現在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人文素養的培育并無太大價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普遍不重視這門課,填鴨式教學和理論性灌輸在初中課堂中普遍存在,而教學方式單一落后,教學缺乏與生活實踐的聯系則是其中最主要的兩個問題。

2.1 教學方式單一落后

在大多數的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中,還是采取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學生通常是處于被動接受的那一方。同時課堂缺少互動,教師的提問通常是帶有預設性的答案,學生自我情感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表達,也無法進行人文內容和精神的滲透。

多媒體導入新課教學、情境創設教學、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在很多學科中都廣泛運用,但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老師通常采用的還是板書教育而忽略了其他的教學工具,從而導致學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學內容,也無法對一些社會現象做出自己的合理解釋[1]。

2.2 缺乏與生活實踐的聯系

這門學科較重視實踐,只有在實踐中老師才能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的目的。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和學生都追求唯分數論而忽略了從課堂到生活的延伸,再加上社會實踐經歷的不足,學生在考慮實際問題時,并不能從人文角度出發,從而也失去了學習這門課的實際意義。

3.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的滲透方案

要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必須要對當前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不斷的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

3.1 豐富教學方式

課堂是學生接受人文素質培養的主要陣地,想要學生更好的接受人文素養的教育就必須在教學方式上下功夫。首先教學方式要改變,應由原來的教師為主體逐漸變成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上加強和學生的互動,減少帶有預設性的問題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間。教師要從傳統課堂的傳播者變成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引導者,學生也要逐漸學會自己在案例中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其次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影音畫來改變傳統課堂過于枯燥的局面,以便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提高他們的情感體驗[2]。

家,對于每個人的意義都不同,每個人對于家的理解也不同,在教學《家的意味》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春運時的照片,通過影像資料讓學生思考,家對于這些打工者意味著什么?在思考完這個問題后,教師可以把問題延伸到家對你來說是什么?你經歷過春運嗎?你對春運有什么感受?中國人為何總在強調團圓年以及回家過年的重要性等問題上。

再次,教師對學生的大膽發言要采取肯定的態度,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暢所欲言,積極主動的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師要善于創造情境,如在學習《我們的情感世界》一課中,老師就可以把課堂交給學生,老師可以先分享一些不同人的情感故事,然后小組討論選出優秀代表發言,由老師進行總結引導促使學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3.2 加強與生活的聯系

課程內容來源于實踐,最終也要服務于實踐,因此將課本內容延伸到生活中也是對老師的最低要求,而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的人文素養也會得到一定的提升。學??梢越M織一系列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更直接的面對生活、了解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例如,學??梢越M織春游活動,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并將自然社會和人文社會相聯系讓其認識到人們改造世界的不容易。但人和自然是相輔相成的,要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對自然進行改造,否則會遭到自然的報復,由此讓學生從實踐中得到情感的升華;相信大家都聽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樂于助人的雷鋒精神,老師可以在雷鋒月帶領學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陪他們聊聊天,體味老人因兒女工作忙等各種原因住進養老院而無法在兒女身邊享受天倫之樂的無奈,也引導學生反思自己有多久沒有去看望自己家的老人,有多久沒有陪伴在他們左右,從而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提升學生對孝道的理解[3]。

4.結束語

雖然,目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中的人文素養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如教學方式落后、教學脫離實際、課堂組織形式也過于單一。但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的創新,學生的人文素養也會在彼此的交流及思想的碰撞中不斷的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許艷. 中國傳統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滲透與運用——以《道德與法治》為例[J]. 才智, 2017(21):75-75.

[2]薄紅.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有效滲透[J]. 中華少年, 2019(9):238-238.

[3]王慧妍.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何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J]. 考試周刊, 2018(11):153-153.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初中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