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河道生態治理及環境修復措施研究

2020-10-20 14:22李曉虎
磚瓦世界·下半月 2020年6期
關鍵詞:城市河道生態治理

李曉虎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面積不斷擴大,城市河道在城市中對交通運輸、防洪抗澇等調節作用越來越重要。但不斷增多的人口數量,也成為破壞城市河道生態環境的主要因素。城市河道生態系統所承受壓力與日俱增,導致生態系統功能急劇下降。城市河道生態治理與環境修復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本文首先強調了城市河道治理意義,其次通過對城市河道生態現狀、城市河道生態治理及環境修復的基本原則進行分析,最后提供了河道生態治理與環境修復措施,希望可以對城市河道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做出一點微薄貢獻。

關鍵詞:城市河道;生態治理;環境修復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城市河域范圍卻在不斷減小,而且水源污染嚴重。城市河道在我國當前社會本該具備的調節交通防洪抗澇等功能未能充分發揮利用,很多城市河道生態服務正在逐漸退化。城市河道生態現狀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采取相關措施進行治理與修復,從而促進我國城市經濟與文化發展,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

1 城市河道治理的意義

隨著我國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人口數量逐年遞增,國內水質污染問題也在不斷蔓延,城市內存在的河流正在不斷減少。以往城市污水處理通常采取裁彎取直等方式,對我國城市河道周邊環境形成破壞,甚至會失去本該具備的生態服務作用。根據各國對城市河道生態治理結果可以得知,城市河道不僅具有基本作用,還具備凈化水源改善生態系統的功能,承載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與歷史等。對城市河道生態治理與修復進行深入研究,遵從城市河道環境自然演變規律,對河道采取適當的修復治理手段,維護河道周圍生態系統,保證生態系統穩定發展。

2 城市河道生態現狀

2.1 泄洪能力不足

與城市發展不斷加速相對的是政府用地范圍逐年減小,城市河流面積被不斷侵占,河道內淤積面積嚴重,河流面積不斷縮減。城市面臨汛期時,城市河流的泄洪能力不足,導致城市發生內澇,嚴重影響城市居民正常生活[1]。城市河岸逐漸硬化對水流正常循環產生影響,使其地表水流增大,對城市河流泄洪造成壓力,導致河流泄洪能力不足。

2.2 水源自凈性能差

城市生產與生活所產生的污水會直接排放到城市河流內,對河流水質產生極壞影響,尤其是工業生產產生的廢水排放。由于里面含有大量污染嚴重超標物質,又不經任何技術處理,達不到國家污水排放標準,私自將工業廢水直接排放到城市河流中,導致河道水流流動性不斷減弱,河流輸送擴散功能不斷下降,從而加重城市河流水質的污染程度,水源水質變差,水源自凈能力下降[2]。

2.3 生態系統惡化

由于地面徑流會將城市中的生活污水與污染物帶入城市河流,致使河道底部淤泥沉積,水流質量變差,水源污染嚴重,水中含氧量減少,最終破壞河道周邊生態系統,河內動植物數量種類也會銳減。人們在對河道治理依然沿用傳統方法,使河道不斷硬化,造成水體與土壤間交換性極差。在某種意義上,徹底阻斷河流與土壤間的轉換,造成城市河流周圍濕地面積逐年遞減,對河流周邊生態系統產生極大破壞,使城市河流周邊生態系統不斷惡化[3]。

3 城市河道生態治理及環境修復的基本原則

3.1 以復原河道基本功能為原則

對城市河道進行生態治理與修復時,要根據城市發展需求,制定與城市發展目標一致的用水規劃,在滿足人們需求基礎上發揮河道抗洪防澇、調節交通、環保等基本作用,更要注重城市河道生態服務與環保功能,提高城市河道水源循環程度,保證生態系統平衡。從而充分發揮城市河道生態治理的作用。

3.2 以增強自我修復性能為原則

城市河流水質的自我凈化能力和城市河道內水容量有直接關系。足夠的水體容量與水面率可以為滿足排洪抗澇的需求提供保障,也可以增加空氣流通,改善空氣質量,增加空氣中濕度,凈化空氣污染物。因此需要減小河岸垂直建設與硬質護坡保護面積,為河流內動植物擁有多樣化生存條件奠定基礎[4]。除此之外需要采取擴大水面率的措施,促進地下水與河水之間的轉換,有效提高城市水循環,增加城市河流的自我修復能力。

3.3 以提供生物多樣性為原則

城市河道內水體空間與陸地空間存在差異性越大,面積越大,河道內生存動植物種類與數量就會越多,河道內生態系統就越穩定,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也會隨之增大。因此,采取增加河道水域面積等措施,對河道上下游與周圍動植物生存空間進行精心保護非常有必要。同時可以在岸邊與河道水域之間設計并修建過濾綠化地帶。所種植植物應選擇適宜當地城市氣候變化的水果樹或是其他經濟作物,既可以起到綠化作用又可以增加經濟效益。在河岸區域種植的綠化植物應當選擇一些高度適中的灌木植物,為野生小動物提供生存空間。此外要重視恢復與保留濕地,為陸生植被、鳥類等提供棲息繁衍場所。

4 河道生態治理及環境修復措施

4.1 實施人工增氧措施

城市河道面積的不斷縮減,水流質量變差,水質凈化能力下降,導致城市河道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水體中氧含量大幅度降低。因此在水質污染嚴重的河道內需要修建噴泉、水車等設施,增加河水流動性與河道內水體內的含氧量。

4.2 修復人工濕地措施

在保障城市河道具備防洪抗澇等作用的基礎上,需結合實際情況,在河道周邊人工修建水陸過渡區域,恢復河道周邊濕地生態系統。同時修復濕地區域可以有效防御洪水,提供水體凈化效率,改善河道周邊空氣質量,維護河道周邊區域動植物多樣性的重要作用。

4.3 實施生物修復措施

對城市河道內生態系統治理及修復,可以采取生物修復措施,在河流內投放生存力強的魚、蝦、螺等水生生物,利用投放動物的進食與濾食,對污染物進行凈化,加速污染物分解,改善河流水體質量。同時在河岸或是河內小島上種植凈化能力強的植物,增強對河道內污染物的吸收能力,改善城市河道水質,恢復城市河道生態系統的正常循環[5]。實施生物修復措施時,在動植物的選擇上,要在本地原有動植物中選擇,以免發生動植物入侵現象,對當地城市河道生態系統帶來不良影響。

4.4 建立整體治理機制

城市河道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轉對城市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為防止城市河道生態問題繼續擴大,我國各大城市必須要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治理與修復??梢愿鶕鞒鞘芯唧w發展情況,建立整體性治理機制,對城市河道出現的生態問題進行分析討論研究,集中、全面、統一進行處理。相關工作人員要進行實地調查,根據河道生態惡化情況,制定相應的科學合理治理修復措施,對河道及周邊環境生態系統進行整體治理,恢復生態環境,讓我國河道生態系統正常循環,發揮城市河道該有的作用。

5 結語

在城市發展中,城市河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既可以防洪抗澇、調節交通等基本功能,又可以凈化城市水質,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城市河道不但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也關系著城市經濟發展與穩定,對城市河道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要加以重視,并深入研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合理治理及修復措施,從而完善城市生態體系,實現城市經濟發展與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促進城市河道的良性循環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利軍,魏平,王福良.城市河道生態治理及環境修復措施[J].珠江水運,2019,23(11):118-119.

[2]于坤爍.城市河道生態治理及環境修復對策探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6,36(06):30-31+35.

[3]李云冉.城市河道生態治理及環境修復淺析[J].南方農業,2018,12(02):125-126.

[4]梁麗珍.城市河道生態治理及環境修復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7,29(05):56-57.

[5]張晨.城市河道生態治理與環境修復關鍵技術之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17,13(01):215.

猜你喜歡
城市河道生態治理
發展綠色經濟背景下的中日能源與環境合作社會發展與法律多元
加強城市河道景觀設計效果方法的探討
贛州城市河道的生態景觀淺探
論周秦生態倫理文化及其當代價值
“互聯網+”背景下的網絡文化產業生態治理
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經驗教訓和措施
生態治理中的引導型政府職能模式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