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扶貧及其路徑分析

2020-10-21 06:16李瑩
大東方 2020年3期
關鍵詞:文化扶貧菏澤精準扶貧

摘 要:扶貧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一直是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并下大力氣推行的。扶貧不僅要扶物質,更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筆者認為,文化扶貧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小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在收集整理文獻資料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梳理出菏澤市目前已施行的四種文化扶貧有效路徑。通過案例分析和查閱政府相關調研報告,并且通過進一步總結歸納,揭示出菏澤市在文化扶貧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三個方面的突出問題,最后,針對如何進一步完善文化扶貧實施路徑提出三點建議。

關鍵詞:精準扶貧;文化扶貧;路徑;菏澤

菏澤市基礎差、底子薄、歷史欠賬多。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視察菏澤時提出了“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的明確要求。菏澤市市委、市政府牢記囑托,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堅持以脫貧攻堅總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脫貧攻堅取得扎實成效。在脫貧攻堅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我們會發現,菏澤市精準扶貧過程中文化扶貧的措施還有待加強,人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是我們應該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因此,分析我市文化扶貧的路徑是十分必要的。

一、菏澤市文化扶貧工作主要實施路徑

(一)加強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近年來,菏澤市充分利用自身擁有的底蘊深厚的傳統文化和資源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項目,積極轉變工作思路及工作方式,大力整合文化資源為精準扶貧助力。

菏澤市通過從人才、政策、資金等方面對非遺生產性保護工作給予扶持、鼓勵和支持。并且鼓勵非遺傳承人把收徒傳藝的對象適當傾斜于貧困人口,并從傳習場地、資金等方面進行扶持。同時,菏澤市與時俱進,大范圍的針對基層村居負責人進行學習“互聯網+”新概念等方面的培訓。菏澤市還通過扶持貧困地區挖掘保護和開發利用紅色、民族、民間文化資源。一批貧困村借力“非遺”傳承人的幫扶,形成了傳承人群,剪紙、編織等網店遍地開花。

(二)舉辦豐富的文化活動,鼓勵創作文藝作品

一是深入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結對子、種文化等主題實踐活動,組織戲曲、書畫、曲藝等各領域藝術家,深入基層開展文藝演出、藝術培訓輔導活動。二是確保貧困村實現“一年一村一場戲”、“ 一村一月一場電影”,實現貧困村有線電視村村通。三是針對貧困村特點,在繼續搞好秧歌、廣場舞、戲曲展演的同時開展書畫、武術、民俗、手工技藝等活動,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助推“群眾文化”向縱深發展。四是在創作形式上突出黨的農村政策和扶貧政策,貧困村新發展、新變化的宣傳,突出扶貧工作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的宣傳,充分利用戲劇、音樂、舞蹈、曲藝、美術、書法等各種藝術形式,展現貧困村的新發展、新變化。

(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菏澤市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以提升群眾文化生活滿意度為出發點,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宣傳貫徹《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結合菏澤市相繼出臺的《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意見》《菏澤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2015—2020)和《關于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加快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二是全面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按照標準要求和建設計劃,完成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任務。市級:完成市文化館、美術館2個新館的主體工程,推進市地方戲曲傳承展示中心建設和菏澤藝術學校改擴建??h級:確保成武、鄆城、鄄城、東明4縣“兩館”正式開館,實現縣區“兩館”全覆蓋;在2個縣開展圖書館總分館制試點工作。鄉鎮(街道):168個鄉鎮文化站全部提檔升級;村級(社區):2018年底實現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

(四)建設專業化人才隊伍

首先,把貧困村文化隊伍和管理人員納入重點培訓對象,各縣區組織的相關培訓能夠確保每個貧困村至少有1名文藝骨干參加,對全市新認定的1480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和原省定貧困村未脫貧的176個村的文藝骨干輪訓一遍,將“送文化”變為“種文化”,建立“結對子、種文化”機制。

其次,積極引導、幫助有意愿創業的貧困非遺傳承人設立創業項目,積極幫助他們爭取幫扶資金,提高成功率。同時,為有意愿創業的大學生和外來投資者提供多項有利條件,引導他們利用菏澤市豐富、深厚的文化資源進行創業、創新,從而激發創業活力、形成更多市場主體,為文化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二、菏澤市文化扶貧面臨的問題

(一)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力量薄弱

由于貧困地區普遍惡劣的工作環境和不便的交通,很難吸引優秀的專業文化工作者愿意留下來。而專業人才匱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廣大群眾日常文化生活的質量、水平,這就容易使得基層群眾在精神層面上對文化多樣性的需求很難得到滿足,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民群眾對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

(二)文化扶貧精準度較低

在實際文化扶貧工作中,很多政策措施其實并未考慮到不同地區、不同知識水平、不同年齡段人群對文化的不同需求。一些“一刀切”的做法已經不合時宜,不切實際,比如說農家書屋就僅僅局限在贈送文化書籍上,使得一些人的文化需求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

(三)體制機制建設滯后

文化扶貧工作需要多個有關部門聯合發揮作用,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當中容易產生組織不協調,各自為政的現象,從而造成資源浪費,影響文化扶貧工作的有序進行。

三、完善文化扶貧實施路徑的對策

(一)加強文化扶貧人才培養

文化扶貧工作亟需專業文化人才,因此可以通過一系列優惠的人才政策,吸引專業性強的人才到扶貧一線去做貢獻。同時專業指導和學習,支持和幫助貧困村培養現有人才資源,組建普通群眾參加的業余文藝隊伍,并予以專業指導。最后,推動面向貧困地區的文化志愿服務廣泛發展,擴大貧困村受援點,增加貧困村支援幫扶的文化骨干和文化服務項目。

(二)轉變政府觀念,積極創新推進

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科技發展迅猛,互聯網發達。而且,人民群眾的思想也發生的巨大的變化,那么,這就要求政府在扶貧過程中也要緊跟時代發展,認真了解貧困群眾在需求上的不斷變化,從而不斷創新思路,改變過去的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效率,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集多樣性、創新性于一身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三)建立常態化體制機制

1.健全資金保障機制。提供資金保障是做好扶貧工作的基本前提之一,加大資金保障,可以為文化扶貧工作取得成效打下扎實的基礎。

2.完善評估考核機制。把文化扶貧作為績效考核評估的一項內容,就是要從監督和約束激勵兩方面入手,量化文化扶貧的各項指標,促使人員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確保文化扶貧的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3.充分引入市場機制。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建立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長效發展機制。通過文化扶貧達到繁榮貧困村文化市場、擺脫文化貧困、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總之,文化扶貧是贏得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全面小康的強有力手段,通過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在科學有效的政策措施的助力之下,就一定能使貧困群眾獲得更大的幸福感、獲得感,從而獲得群眾的衷心擁護。

需注明:“2019年菏澤市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字樣

參考文獻

[1]廖懇,袁華,陳立華等.文化扶貧面臨的問題和對策探討[J].行政管理改革,2017(9).

[2]曲蘊,馬春.文化精準扶貧的理論內涵及其實現路徑[J].圖書館雜志,2016(9).

[3]趙迎芳.當代中國文化扶貧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理論學刊,2017(5).

[4]楊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視野下的農村文化扶貧問題研究[D].上海:華東交通大學,2015.

[5]張世定.對貧困地區文化扶貧工作的思考[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2).

[6]魏立帥.統籌推進文化扶貧的“五個結合”[J].人民論壇,2017(34).

作者簡介:

李瑩,女,1984年1月生人,中共菏澤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文化與意識形態建設、文化軟實力。

(作者單位:中共菏澤市委黨校)

猜你喜歡
文化扶貧菏澤精準扶貧
“互聯網+”助力文化扶貧
貴州民族鄉村“文化扶貧”探析
精準扶貧勿忘“文化扶貧”
精準扶貧勿忘“文化扶貧”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快遞時代談戀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