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文化振興的思路研究

2020-10-21 06:16賈若云
大東方 2020年3期
關鍵詞:三產融合鄉村振興

賈若云

摘 要: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鄉村文化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一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鄉村文化振興可以通過多種路徑來實現,以民俗文化體驗型鄉村——陜西省禮泉縣煙霞鎮袁家村為例來探索美麗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結合農村社會工作的視角來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袁家村模式”;民俗文化體驗村;三產融合

“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首次將對農村的稱謂改為鄉村,這便意味著鄉村作為獨立的文化單元,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實施鄉村建設需要以文化建設入手,文化的失調導致鄉村結構的不合理,費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覺”的概念,強調了需要從上進行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

第1章 研究背景與概念界定

1.1 鄉村振興

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男锣l村。鄉村振興要求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億萬農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在追求物質主義的今天,鄉村除了有提供糧食生產的作用外與城市相比似乎一文不值,城市化率隨著時間不斷創達新高,農村空心化、城市人口的急劇增加、環境惡化與資源危機,種種問題接踵而來。中國作為世界農業起源之一,鄉村是對其文化與精神價值的根基,盡管工業化時代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物質資源,但是中國鄉村卻是中國人心中的精神家園。

1.2 鄉村振興與鄉村文化的關系

文化作為一個國家最深厚的精神力量,鄉村文化同樣不例外,賀雪峰教授強調鄉村建設的重點是文化建設,鄉村的破產是文化的破產。當前鄉村存在的主要問題不是農民收入低或勞動強度中,而是消費不合理,閑暇無意義,是社會關系的失衡,是基本價值的失準。[1]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有七億的貧困人口,到2018年末,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已經減少到1660萬,貧困發生率降到1.7%。由此可見,當前農村的貧困并不僅僅是經濟貧困,而是文化之貧乏。自行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體系,農村人有能力和機會到城市創造財富,身份也發生轉變。

1.2.1 袁家村發展概述

以陜西省禮泉縣煙霞鎮袁家村為例,袁家村歷史上曾是“地無三尺平,沙石到處見,400 畝耕地全是‘跑水、跑土、跑肥的貧瘠地”[2]1960年左右,袁家村以農業經營為主,當時土地貧瘠,生活條件艱苦,是在陜西出名的是貧困村。

于是后10年全村全力改造基礎農田建設,成為當時國家中農業戰線上的模范村。直到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袁家村將農業建設轉向工業化建設,建立了眾多的工廠,如硅鐵廠、水泥廠等(主要以重工業為主),取得了不小的經濟收益,但由于我國在20世紀初開始重視對環境的保護,控制高污染工業的投放,村辦的企業紛紛倒閉,農村年輕勞動力大量的外流,造成了袁家村的嚴重“空心化”。

1.2.2 領導班子經營主導與村民集體意識:“富人治村”

袁家村的黨支部一直精英力量,始終心系民眾,以村莊發展為己任。面對基層社區民主化意識的缺失,黨支部將所有事務都交由村民共同商議決定,保障了村民的基本利益與政策執行的透明度,激發帶動了村民參與公共建設的熱情。袁家村黨支部,以突出的精英治理意識與手段,牢牢抓住了三農問題核心之農民,

反映村民的主人翁地位,共同治理袁家村。[4]另外通過資產流轉發展村集體實力,鼓勵村民入股。自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就開始袁家村堅持以走集體經濟來發展致富至今全村不搞分田到戶,他們認為“只有走集體經濟道路,發揮集體的力量,才能在農村集中力量辦大事,才能實現共同富裕?!?[5]

第2章 當代鄉村文化的困境

晏陽初先生作為鄉村建設的開拓者,進行了一系列關于鄉村文化的建設實踐活動,提出了“創造新文化、救活舊農村”的鄉村文化教育思想,他為了實現農民自覺以鄉村民眾教育作為重要的跳板改善鄉村文化的困境現狀。鄉村文化建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基本組成要素,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要條件。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城市化的迅速發展,在市場經濟主導驅使的作用下及落后的鄉村成為了“無能力勞動力”的牢籠,農民不再愿意靠種地來維持現狀,越來越多的年輕勞動力涌入城市。出現這些文化困境的根源就在于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人們認為在高度城市化的今天,鄉村文明必然會被取代,簡單的耕作文明不僅代表了落后的生產方式,也代表了落后的思想文化。這種鄉村文化失調帶來的后果對鄉村的建設重重一擊,不論是經濟上的迅速衰與轉移,還是農村傳統文化、農民道德倫理的缺失都導致鄉村文明的迅速衰退。

當代農民對鄉村的認同遠遠不及過去,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以城市背景作為依托,費盡心思的努力讀書便是為了走出鄉村去到城市打拼自己的一片新天地。農民不再固守物質土地和文化家園,鄉村的“原子化”發展趨向導致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再延續鄉村中的集體行動與共同的價值觀。以煙霞鎮袁家村為例,鄉村文化困境階段主要出現20世紀初期:其一,村民都紛紛進城務工,農民的主體地位不復存在;其二農村文化被認為是庸俗、惡俗的,一些農民想擺脫“農村人”的身份,到城市中找尋自己的地位,在城市中掙“大錢”;其三,由于農村經濟建設投資較少,文化基礎設施落后。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滿足,村民的集體榮譽感與認同感被逐漸削弱。

第3章“文化本位”的袁家村文化

3.1 打造以民俗文化體驗型鄉村——袁家村模式

郭占武作為家村黨支部書記,被稱為關中印象體驗地創始人和設計師,成為了國內文旅界特色小鎮和鄉村美麗建設的代表人物。他通過一系列自主創新實踐,探索出了一條破解三農難題、實現鄉村振興的新路徑,他的發展思路和成功經驗被總結為“袁家村模式”?!霸掖迥J健敝傅氖谴迕裨邳h的領導下,農民組織自主創新,有效解決三農問題,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成果與經驗總結,該模式將傳統民俗文化為亮點,促進外地游客與鄉村文化的接觸互動,打造特色鄉村文化產業道路建設,形成鄉村文化產業集聚模式。

3.2 三產融合

袁家村的開辟與發展形成了“集體化鄉村旅游開發模式”,在打造以關中民俗為核心的文化旅游業(第三產業)的同時,還必須以第三產業拉動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的共同發展。袁家村的經驗是強調因地制宜,以關中民俗體驗和特色小吃等做亮鄉村旅游品牌,又通過三產帶二產促一產,實現了三產融合發展?!颁N售在袁家村、加工在袁家村、而種養殖在外地”的產品比比皆是。另外袁家村還打造“互聯網+”的線下農副產品銷售行業,袁家村模式拓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內涵,實現鄉村旅游產業與農業、農村和農民生活緊密結合、為解決“三農問題”摸索出了一套成效顯著的創新發展道路。[1]

3.3 著重關注飲食文化

“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标兾麝P中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號稱八百里秦川,老百姓以種植小麥為主,還有玉米、谷子、豆類等,一年兩收。特有的自然、人文環境,形成了其特有的飲食風俗。因此,關中文化中以面食作為主要地食物,袁家村以關中小吃作為切入點,將具有陜西特色飲食,如BiángBiáng面、油潑面、岐山臊子面、油條麻花、涼皮、肉夾饃、摔碗酒、泡饃等注入其袁家村的飲食文化中,為外地游客營造一種陜西關中風情。

另外,袁家村小吃之所以成為鄉村旅游文化業發展的重要支柱離不開公正的價格與嚴格的食品質量管理體系。食品質量作為食品產業鏈接的基本生命線,必須經過嚴格的監管體系來維持游客們對于袁家村景區的信任消費。

第4章 袁家村鄉村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鄉村文化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助于恢復農民的主體地位、構建農民的生活方式,同時鄉村文化建設從內部發揮作用。以煙霞鎮袁家村為例,在文化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卻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亟需改善。

4.1 民俗文化不突出,商業模式單一

盡管袁家村是以號稱關中民俗鄉村體驗地來吸引外地游客游玩,但是袁家村在發展的近幾十年中,村中缺少民俗中心文化傳承中心,僅僅只有一個村史館與戲臺子來讓游客遐想關中文化。袁家村一直以打造集娛樂、休閑、觀光為一體的關中印象而聞名,多小吃街、茶館、酒館等經濟性效益集群。另外,袁家村的營銷模式大多數是以各種小吃店、民宿店為依托來吸引游客來消費,這導致游客僅僅 “走走過場”,無法深刻的體驗關中民俗文化,更需要添補他們被流媒體時代沖擊的心靈,文化意義對于袁家村的旅游業發展更加重要。[6]

4.2 重視經濟效益,忽視產業文化保護

袁家村產業發展模式帶著濃厚的經濟利益追求的特點,追求利益的色彩濃厚。不可否認的是經濟建設決定上層建設,經濟繁榮發展會帶動文化可持續發展。但是如果鄉村文化因此而“串味”,必然會本末倒置。何慧麗教授提到:“就‘文化本位而言,文化建設不只是為經濟合作發展充當必要條件,也不只是滿足農村人區別于經濟收入的文化社會需求。它是包含經濟、社會、生態、技術、制度和組織等的一種綜合性建設形態?!?

第5章 搭建袁家村社會工作交流平臺,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隨著我國社會需求的不斷提升,社會工作的認可度不斷提升。根據鐘漲寶教授的定義,農村社會工作是專業社會工作者與其他農村工作者合作,以農村社區為基礎,在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指導下,運用專業方法,發動村民廣泛參與,增強農民和社區的能力,在預防和解決農村社區問題的基礎上,提高農民福利水平,最終實現農村社區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7]因此,在面對鄉村振興這一社會大背景,需要提升社會工作的專業認可度,積極建設和發展農村社會工作,增強農村社會工作者培養力度,同時將農村社會工作和農村村民自治委員會有機結合,促使社會工作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得以嵌入式發展。[8]

第6章 農村社工+袁家村模式

盡管袁家村目前經濟發展狀況良好,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與文化旅游業發達,但是仍然會存在鄉村文明滯后的現象,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指出“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社會工作者應在鄉村建設的中充分發揮“命運共同體”的積極作用,努力解決鄉村復雜的社會問題,充分發揮社會工作者培育和改善人們之間的良好關系的強有力作用,促進中國鄉村更好地發展。[9]因此,搭建袁家村社會工作交流平臺,發展農村社工+袁家村模式并行來打造協同發展。

6.1 社工發揮倡導者身份助力鄉風文明建設

從袁家村目前的經營模式中可以看經濟效益占據主要地位,但是產業文化保護卻有所欠缺了。[10]社工應當通過積極引導袁家村內居民樹立良好的鄉村風氣,倡導建立產業文化保護博物館,加強對農村文明鄉風建設的指導作用。另外,社會工作者應從教育入手,幫助村中的年輕學子認識與學習村落文化,樹立正確的三觀。

6.2 社工參與文化振興以人本主義作為方法論

在袁家村發展模式中如果能增添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必然會帶來更加意想不到的優勢。首先要想真正參與其中,社會工作者需要長期駐扎在村子里,成為其中的一分子,對村民提供“零距離”的專業服務。在這種服務模式中,專業服務站設在村子中,社會工作者可以隨時隨地向村民提供上門服務。[11]在提供社工專業服務時必須因地制宜,在袁家村模式的發展框架內給予指導。

6.3 營造文化氛圍,鼓勵村民參與鄉村文化建設

農村社會工作者有義務運用專業的工作方法與技術推動村民學習袁家村的建設發展歷程,滿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積極推動有利于增強村民對自己鄉村的文化認同度,農村社會工作通過制定詳細的方案來了解農村歷史現狀、組織狀況,給予村民反饋,讓袁家村的村民認識到農村社會工作的作用,從而獲得信任并形成良好的關系,共同參與其中。

結語

本文通過“袁家村”來探討了鄉村振興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體現了文化是鄉村振興戰略中最深厚的精神力量。同時結合農村社會工作的發展視角來探討如何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發揮文化振興在建設美麗新時代鄉村建設中的重要意義。

引入晏陽初先生的語錄:“要實現任何一項改善農民生活的目標,需要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需要花費大量的血汗、淚水和個人生命的代價,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不懈!”鄉村振興戰略中文化振興需要我們靠著大量的經驗去挖掘與實踐,將文化建設放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調試應用,是農村社會工作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溫鐵軍,張孝德.鄉村振興十人談[M].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12

[2]《宋應軍:中國鄉村旅游示范第一村袁家村一年賺10個億的秘密》,《見學中國》2017年11月2日

[2]《陜西袁家村:講述一個把“生存”過成“生活”的故事》,新華網,2017年10月29日。

[3]王舶宇.咸陽市袁家民俗文化村運營現狀調查研究[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9,34(02):86-90.

[4]李志強,張一彥.精英“依附式”生態社區治理的探索——基于陜西袁家村的啟示[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6):84-92.

[5]王晨光.集體化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影響與啟示[J].山東社會科學,2018(05):34-42.

[6]韓睿哲,楊秦文,王園,梁雨,張悠哲.基于體驗性的鄉村民俗游研究——以陜西袁家村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5):92-93.

[7]鐘漲寶,農村社會工作[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7

[8]蕭子揚,劉清斌,桑萌.社會工作參與鄉村振興:何以可能和何以可為?[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9,18(02):224-232.

[9]黃靜瑜.新時代社會工作參與鄉村文化振興的行動研究[J].智庫時代,2018(29):235-236.

[10]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11]李偉.農村社會工作參與鄉村振興:理念、模式與方法[J].河南社會科學,2019,27(08):117-124.

(作者單位:江南大學法學院)

猜你喜歡
三產融合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湖北宜都市柑橘農業循環經濟研究
“三產融合”怎么合?
諸城:工業強縣的“三產融合”之路
基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理念的農業園區規劃
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小崗村三產融合續寫新篇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