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都市水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文化品牌

2020-10-21 00:03馬維東
大東方 2020年3期

摘 要:今天的中國都市不同以往,尤其是在廣東、在深圳,改革開放40年不僅創造都市的經濟發展,也為文化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都市水墨就是具有深圳文化性格的一個文化標識,它在內容上、情感上、傳承上、創新上都深深打上新時代文化發展的烙印。都市水墨定位為中國畫的現代派,是中國文化復興趨勢下,誕生的一個全品類中國畫品牌。他贊頌都市生活之燦爛,這正體現了嶺南畫派的筆墨當隨時代,以及包容、創新、現實關懷的特征。本文通過討論都市水墨與深圳城市文化性格,以及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定位,提出讓都市水墨擁抱大灣區,打造大灣區新時代城市文化品牌。

關鍵詞:都市水墨;大灣區;城市文化品牌

引言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提出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抓實辦好。他強調,城市文明傳承和根脈延續十分重要,傳統和現代要融合發展,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這些重要講話讓文化工作者深感進一步推動嶺南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性,深感全面推進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尤其是促進文化交流交融等重點領域率先突破的重要意義。

我們這個時代應該有時代的記憶,有這個時代的氣息,我們的文藝作品應該有時代的氣象。在當代藝術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畫家在探索屬于新時代的都市精神生活,注重文化精神的傳承弘揚。一大批畫家以謳歌都市生活為主題,抒發對人生的感悟,對生活的熱愛,于是都市水墨作品為我們展現出情趣盎然、氣韻生動的面貌。都市水墨作品,恪守傳統與創新,注重中國畫新水墨藝術語言的表達,色彩筆墨現代感強,強調繪畫語言的獨特性、時代性和主題性,繪畫及作品風格具有典型時代感和獨特的水墨情懷。

深圳的城市基因就是創新,藝術創新也是這個城市最顯性的文化基因。都市水墨與深圳的城市品格、深圳的城市精神相吻合,成為深圳城市文化創新的樣本。深圳藝術家們以設在深圳的國家畫院都市水墨研究所為平臺,積極探索都市水墨創作的藝術規律,面向粵港澳大灣區打造都市文化品牌。

一、都市水墨的相關概述

以都市為表現主題的水墨作品和改革開放40年來城市化有關,當都市化進程加速時,水墨創作也隨之發生重要的變化,以都市為表現主題的都市水墨作品應運而生。以都市為主題的水墨藝術,不僅僅是題材、方法、語言的轉變或創造,更重要的是觀念、立場、態度和人格精神的轉變,都市水墨改寫了水墨的歷史,是中國當代藝術。

都市水墨的基本主旨是用水墨畫的形式來描繪和表現現代都市的景觀、都市的生活場面和都市的人物形象。在2000年舉辦的“第二屆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上,提出了“水墨與都市”的主題,展示現代的都市景觀、都市人的面貌及都市人的心態、情感和觀念,拓展水墨畫對新題材的表現力。

2016年12月5日,中國國家畫院成立了7個研究所,其中都市水墨研究所是國家畫院與深圳畫院經過多次協商,最終決定以深圳畫院為基地設立的研究機構,其目的是推動都市水墨創作,提升其學術水平和影響力,進而為當代中國畫的發展做出貢獻。都市水墨研究所也是國家畫院成立的7個研究所中唯一一個常設機構在京外的研究所。

由深圳畫院和中國國家畫院都市水墨研究所共同主辦的首屆“都市水墨學術展”于2018年2月到3月在深圳畫院美術館和武漢美術館舉辦。此展以“都市景觀”為主題,將都市水墨最初的發展形態——水墨繪畫題材的都市轉變作為研究對象,呈現都市景觀繪畫在筆墨語言、藝術形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探求深化都市水墨發展方向。

都市水墨的提出與實踐,從對傳統山水畫的革新思考和對現代城市景觀的描繪開始,隨著創作實踐的深入,描繪的對象已不受囿于景觀而涵蓋了都市的人和生活,表現了都市的情感、精神和觀念,觸及了傳統中國繪畫革新的核心問題,提升至研究探索傳統文化藝術當代發展的學術層面,

二、都市水墨的學術價值

都市水墨的屬性是中國水墨畫,它的特性是當代性,它的技術性是水墨為上,它的前瞻性是與時代平行的大文化。它涵蓋的層面是整個當代都市文明各個面、角、點,包括都市景觀、都市人情、都市生態、科技現象等等。都市水墨也是當代科技文明在藝術生活方面的折射。

都市水墨的誕生為水墨畫的探索者打開了通向世界的門扉,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大膽地解除傳統中國畫一部分過時的框條。因為在傳統的水墨畫中,其表現題材有所限制。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很多畫家都認為需要尋求更多的繪畫內容,因此開始從都市生活中吸收養分,通過現代水墨反映時代背景,拓寬繪畫題材,畫家巧妙地將水墨與都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這不僅有效的擴大了水墨的表現范圍,而且還賦予了水墨畫強烈的時代感,促進了水墨畫的發展。這種將都市生活與水墨畫融為一體的創作手法,不僅打破了傳統的局限,而且開闊了水墨畫創作意境,并且使水墨畫傳統題材創新具備了審美意義和時代精神。這也是傳統中國畫在向當代性轉換的機遇,它的成功發展必會填補傳統中國畫的空白。

都市水墨藝術家造都市之境的同時寫都市之心,藝術家多以個性化的圖式和筆墨效能來把握瞬息萬變的都市萬象,表達都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存體驗與情感經驗。創作中,藝術家通過自身的審美觀念把共性的有機重組起來,不斷激發自身的靈感與熱情,不斷探索更富特性也更深入人心的藝術語言,形成了自己的審美烙印,開掘都市水墨的審美與文化價值。

現代都市展現的內容是傳統水墨畫不曾面對的。其既定語言和技巧不夠用、不盡適用,而要移植、改造和創新它。在中西融合上,都市水墨畫家在保留傳統中國畫和文人畫傳承的同時,吸收和消化西方繪畫中部分語言元素,并結合時代精神,推陳出新。在都市水墨中,將西方繪畫中的構成、透視等技法運用其中,這些技法的最終目的還是在為都市水墨主題表達服務。都市水墨藝術家們“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在筆墨情趣、構圖、技法、形象、章法布局上求變化和創新,美術作品的價值正由獨創性體現出來。

三、都市水墨與深圳城市文化性格

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城市,在短短的40年間形成了人類城市發展的新型模式,它的城市文化發展需求也就比其他城市來得更早、更強烈一些。都市化的歷史進程不僅從根本上改變著當代中國人的生存狀態和價值觀念,也使傳統文化和藝術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變革機遇。上世紀90年代,傳統中國畫探索變革的前行軌跡和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軌跡在一座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重合,產生了都市水墨這一傳統水墨畫當代革新的課題。水墨正好成為它的這種文化發展理念的一個載體,所以從都市水墨的規?;?、學術傳播來講,它在深圳的產生是極具可能性的。從深圳的文化發展來講,兩者的結合又是有著充分必要性的。

在深圳文化界耕耘20多年的董小明正是一位藝術創新者和實踐者。他認為 “我們這一代畫家要跟社會、跟時代對話,我們只有創造新的東西才能跟這個時代對話。深圳當時被稱為文化沙漠,在這個地方做文化或美術面臨一種新的境遇,就是要感知于這個時代,表現改革開放,在城市山水畫的基礎上,大家研究水墨畫和今天都市的關系,接著就提出了都市水墨。這個都市水墨不是中國畫革新的局部的問題,而是核心的問題。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窗口,我們有一種責任和使命?!笨梢哉f,都市水墨在深圳的發展,連續九屆國際水墨雙年展的主辦,也是深圳從文化沙漠到文化景觀遍布的一種見證,是深圳去沙漠化的文化力量之一。

筆墨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這就是中國畫的核心價值所在。年輕的深圳畫家敏感于時代,以其特有的文化自覺和創新意識,在反映改革開放火熱生活的“深圳畫家畫深圳”創作活動基礎上,率先提出和實踐了“城市山水畫”這一中國畫革新的課題,并進而探索水墨畫與都市的關系,持續以“水墨與都市”,“都市水墨”為題,深化和拓展了這項藝術實踐。20多年來,這一課題在全國畫界乃至眾多海外藝術家中產生了反響,擁有極為廣泛的藝術實踐群體,生成了數量非常多的具有都市文化特質的水墨繪畫作品。深圳都市水墨作品最早的創作于1995年,像李世南的《鵬城的旋律》、宋文治的《深圳畫院》、常進的《城市印象》、姜寶林的《寧靜的大亞灣》、周凱的《天下共此時-深圳世界之窗》等。董小明筆下的赫爾辛基、宋玉明筆下的威尼斯,郭維孿筆下的香港中環、林容生筆下的伊斯坦布爾等等,都用不同的視角探索著以水墨表達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都市水墨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定位

粵港澳大灣區由“9+2”11座城市組成,粵港澳大灣區同屬嶺南文化圈,有天然的文化認同感和親切感,同時,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港澳文化產生了獨特性,而文化共同體的建設,正是需要嶺南文化的共通性和港澳文化發展的獨特性的有機結合。廣東身處中國對外交往和海外貿易的南風窗,長期面臨中外文化的碰撞、交流、對話,形成了開放、包容、冒險和創新等精神氣質。在中國文化交流史中,創造過諸多歷史之最。這不僅得益于獨特的地理位置,更得益于與生俱來的開放性、多樣性、兼容性的海洋文化氣質,順應世界文化發展的潮流,顯現出文化的先進性。20世紀初,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等嶺南畫派創始人,發時代之先聲,開社會之先風,在引進西法、注重寫生的同時,保存傳統國畫的筆墨,引領中國美術進入從傳統向現代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時代。這是廣東文化影響力在近代躍升的縮影?,F在,嶺南畫派影響力遍布海內外,在新加坡、德國、澳大利亞等國都設有紀念館。

廣東嶺南文化為深圳城市文化鋪上了一層底色,與港澳及海外文化相遇,組成多元開放的移民城市文化資源,為都市水墨發展提供容量和張力。這種由地域文化哺育的,在主動和富有特色的文化建設中,有可能成為地域文化的標識。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深圳的都市水墨學術探索就在這座新興城市展開,多年來,在探索都市水墨創作研究的過程中,深圳畫院凝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藝術家,參與主辦了很多高水平的現代水墨畫展。都市水墨從題材、視角、技法等多方面創新,適應時代需要,向水墨畫新學術方向開拓。同時從嶺南文化中汲取營養,嶺南畫派的研究中注入新理念。廣義上的嶺南畫派不僅僅局限于某個領域,嶺南風的都市水墨應當繼承嶺南畫派的革新精神,拓展創作手段、創作方法、創作題材和創作象限。

文化是凝聚力、創新力、發展力的基礎,當前共建水墨灣區,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合作發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藝創作繁榮發展,正逢其時。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三地的綜合優勢,促進大灣區城市間文化交流合作,推動文化與城市的融合發展,使之成為中華文化傳承、發展、創新并走向世界的前沿,交流的重要平臺。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加速推進,都市水墨發展應抓住其中的機遇,建好平臺,加強聯盟,通過名家講授、美術聯展促進大灣區水墨藝術家交流對話,提高創作能力,進一步增強國際視野,使作品更加國際化,達到新的高度。

結語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如何使傳統中國畫在新時代有新氣象、新表現,是美術界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都市水墨的創新并不是簡單的改變繪畫內容和構圖造型,而是需要從深層次方面將時代精神與畫家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掌握藝術的獨特性質,創新表現手段,以此創作出具有時代特點和現代特點的作品。探索都市水墨的目的,是推動都市水墨創作,創作出有深刻內涵的都市水墨藝術佳作,提升其學術水平和影響力,進而為當代中國畫的發展做出貢獻。

都市水墨以都市文化崛起為依托,與時代特征緊密相連,不再是以往的傳統模式,而是改進了藝術形態,有了更多的受眾群體,某種意義上,都市水墨是一個關于中國畫的現代性問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希望都市水墨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活動中起到更大作用,打造大灣區新時代文化空間,形成三地文化優勢互補,推動嶺南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都市水墨擁抱大灣區,打造一批具有嶺南風格、中國風骨、世界風尚的精品力作,筑新時代廣東文藝高峰。

參考文獻

[1]朱青生,水墨與民族文化復興——從本民族立場對當代藝術問題的思考[N],中國美術報,2018年08月16日

[2]楊曉洋,關于深圳都市水墨創作與建構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思考[J],美術大觀,2012年08期

作者簡介:

馬維東,深圳市龍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副研究館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深圳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龍華區高層次人才。研究方向:群眾文化、美術理論等。

(作者單位:深圳市龍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