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助人工智能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2020-10-21 09:16鐘之輝
錦繡·中旬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人工智能小學數學應用

鐘之輝

摘 要:數學在我國的義務教育階段乃至高中都屬于正課,合理的將人工智能與數學教學進行緊密的結合,可能會取得不一樣的效果。同時,充分的利用人工智能可以查找更多的資源,利用這些資源可以有效開拓學生的視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的運用人工智能還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人工智能;小學數學;應用

小學數學在小學主要功能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數學中的思想以及開發學生的智力,在小學課堂中,人工智能的運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并且還可以有效的將學生組織到課堂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以及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

一、人工智能軟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現狀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教學上教師仍然處于主導地位,不否認其存在理論優勢,但人工智能軟件普及情況下,教育教學更應該突破和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本身就單一且枯燥,導致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使老師不得不停留在“保姆式”的教學。人工智能軟件變得過于程序化,缺乏合理性,課堂效率止步不前,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無法實施,從合作意識、邏輯思維、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有待提高。人工智能軟件在“教師在教,學生在學中”面臨問題如下;學生方面:小學生由于智力尚未充分發展,對于一些問題思考只能采取簡單化方式解決,做不到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同樣,智力發展快的學生可以利用抽象思維來解決數學問題;教師方面:教師的信息素養,為了讓人工智能軟件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恰當整合中,充分發揮作用,前提必須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信息意識和素養,但是,小學教師只會使用信息Powerpoint和Word制作課件,存在少數的教師會使用Flash和Authorware,教師人工智能軟件水平的能力有待提高;教育理念上:人工智能軟件是否真正融入小學課堂教學中,真正為教學服務,這和教師教學理念是息息相關,這不僅僅要求教師有過硬的人工智能軟件技能,來教會學生一些操作上認識,還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從而促進教學和評價方式上的改變。

二、人工智能軟件融入小學數學的教學改革

由于小學生還不具備完善的自我判斷能力,他們對于抽象內容的理解會存在較大的偏差,所以教師在抽象或復雜的內容進行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軟件,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直觀化,進而提升教學有效性。人工智能軟件融入小學數學課堂,從教師備課、課堂效率的提高、學生課堂效果及整合優秀的網絡資源、抽象講解到創設教學情景由教學內容一一呈現。課件的導入,教師應從多方面考慮,課件目的是什么?對教師本人、課堂效率、學生有哪些幫助?不僅僅是為了迎合新課改的要求而引入人工智能軟件,關鍵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第一;是否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效率,第二;是否改善小學生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在分析和用數學解決問題是否有待提高,借此可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圖一為人工智能軟件改革方向。

三、人工智能融入小學數學的策略

(一)體會生活中有數學的樂趣

人工智能軟件的運用不單為了應付考試,更不是要跟隨新課改的要求,多元化教學形式,將被動式教學轉化為主動式教學,注重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在無趣乏味的數學上,引導小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學會利用數學角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溫度為例題,大小相同兩個杯子和溫度均為100攝氏度的水溫,A杯裝滿水,B杯裝一半水,觀察等量相同的白糖在不同杯子中融入時間的快慢。利用多媒體演示教學內容,播放白糖融化過程,老師向學生提問,那個杯子里面白糖融化的最快,同學紛紛搶答,A杯子最快,這是學生就有疑問了,只是水量不同而已,為什么會時間上有所不同呢?面對學生好奇提問,老師借機解釋水溫高低由水多少決定,因此融化快慢取決去水溫的高低有關。同樣的原理,讓學生回家進行實驗,在家長指導下,目的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中有生活的影子。形象生動的課堂,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真正把人工智能軟件分享到學生。

(二)整合資源將理論化演變為實用化

人工智能軟件融入課堂,將“演示課件+理論講解”的相結合,全方面為學生打造自由發揮的學習平臺。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教師需要不斷整合優秀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钴S的課堂氛圍也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之一,數學本身具有邏輯性強的學科,單一的教學形式容易導致學生的厭學心理,如果不能合理使用人工智能軟件的教學優勢,對于學生而言只不過是一種娛樂而已,對于學生和老師顯得教學過于形式化,沒有發揮到人工智能軟件的優勢,以時間和距離為例,從超市到學校一共有三條路可以到達,同樣的時間和距離,唯一不同的是;A條路可直行到達,B條路要穿過一條馬路,C條路要繞過早餐店,課件上演示最先到達的是A到B及最后是C。理論結合實際優勢在于,將實際場景向學生演示,為學生勾勒一個情景導入的教學效果,抽象難理解用多媒體模擬場景,老師面對學生的疑問及時回答,顯示教學效果時效性。課后讓學生自行探討“位置”的問題,可以是個建筑物也可以小物品,讓學生意識到具體角度區分,用信息素養思維去解釋。答案來源可以是網絡、家長、同學等,目的是培養學生自行學習和整合優秀資源解決數學問題,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和探索精神。

結束語

沒有一成不變的教學課堂,尤其是在互聯網和新課改的驅動下,教師要注重人工智能軟件的改革,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式的應用。如何發揮人工智能的優勢,為學生整合栩栩如生的課堂效果,精而簡、實而不華,才是每一次教學新探索考慮的因素。教學不斷推陳出新對學生有哪些幫助,僅僅是方便于教師教學或者是落實新課改的政策,人工智能有沒有突顯出學生占有的優勢,突出教學重難點等,這些都是人工智能探索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張平平.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微課程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102-103.

[2]田紅.探究信息化教學平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引入思路[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143-144.

猜你喜歡
人工智能小學數學應用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數讀人工智能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氣體分離提純應用變壓吸附技術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