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班級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路徑研究

2020-10-21 15:26拉巴曲吉
錦繡·中旬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心理問題解決方案班級管理

拉巴曲吉

摘 要:隨著社會發展與當代小學生家庭生活環境的急劇改變,小學班級管理的基本任務有了新變化,班主任肩負起了觀測班級學生心理狀態、對其開展心理衛生健康教育的職責和使命,為順利完成這一任務,班主任應當在日常進行班級管理工作中有計劃、有規律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幫助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克服困難、走出陰影,構建能夠全面測量影響學生心理壓力大小的外在因素的系統性科學估測標準,提高學生的集體凝聚力,使學生與教師進行緊密友善的課上互動,改變現階段我國小學生群體心理問題嚴重的局面。本文結合了最新心理學理論研究成果,詳細分析了目前我國小學生群體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導致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給出了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借鑒策略。

關鍵詞:班級管理;心理問題;解決方案

前言

據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小學生群體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不低于成人,而且多數學生有明顯心理障礙,因受到升學考試壓力、家庭環境變化、社會輿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抗壓能力較差的小學生心理狀態并不穩定。為提高小學教育質量,為社會建設批量培育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品學兼優的少年人才,教師或班主任應當利用可利用的一切外部條件,抓住機會在班級管理中為學生答疑解惑,使學生有一個傾訴內心苦悶和悲傷、發泄心理壓力的途徑,班主任在新的教育模式中應充當學生的“知心人”,為學生提供不間斷的心理指導,為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成長進步保駕護航。

1.在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添加心理健康教育成分的必要性分析

接受小學教育的學生處于思想觀念與人生目標尚未建立,對事物的好壞善惡缺少分辨能力的心智蒙昧時期,為了保證社會穩定和諧、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小學教育工作者有絕對必要集中力量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幫助學生養成勤勞勇敢的美德,克服與他人交往的心理障礙[1],教師還應幫助學生矯正對社會、對集體的錯誤認識,使學生采用辯證的觀點分析在學習和生活中遭受的打擊和苦難,盡量避免學生產生仇恨社會、危害他人的偏激思想。很多學生討厭學習和課堂活動,自暴自棄,沉迷低俗玩樂活動,還有部分小學生因學習壓力過大對班集體和任課教師產生敵視和厭惡心理,容易主動攻擊與其有糾紛的同學,為了保證班級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必須將這些有不良習慣和錯誤觀點的學生引導到正確道路上,使之意識到自己有待改進之處,主動配合教師的心理問題矯正活動。

2.現階段我國小學生群體主要的心理問題及其產生原因研究

2.1學生因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不同,無法進行正常的同學間交往

近年來隨著小學生群體中獨生子女的數量越來越多,班集體中同學間的人際交往的難度也隨之增加,很多小學生自幼成長在備受關愛的溫馨家庭環境中,長期處于受保護、受無條件關心的情況下,缺少與人格平等的同齡人進行有原則交往的社會經驗,在活動中經常會發生同學之間爭搶小團體核心位置的激烈糾紛,教師難以彌合此類學生之間的不友好關系,這些受到過分溺愛的學生難以承受學習成績低下、考試表現不佳所帶來的挫折,沒有足夠的心理韌性和意志力,無法將學習任務和目標貫徹到底,對他人的內心感受缺乏重視,對出格行為所產生的的后果缺少考慮,經常破壞團體合作獨自爭取利益,具備極度自私自利的價值觀念。

2.2學生討厭學習活動,不遵守課堂秩序

相關教育研究顯示,當代小學生普遍對課堂教學活動持有反感、厭惡態度,對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缺少最基本的愛戴和尊重[2],學生參與學習的被動性較高,沒有外在權威施加壓力,學生完全不愿學習,久而久之,學生對教師與家長的訓導產生了抗拒心理,針對學生不守紀律、拒絕學習的懲戒手段逐漸喪失了規訓效果,學生開始消極應付教師。

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學生管理活動中進行滲透的途徑分析

3.1舉辦有教育意義的課上活動,培育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

班主任應與各學科教師進行合作,在課上舉行成語接龍、擊鼓傳花、演講比賽等多種有趣味的教學活動,教師應擔任活動的最高指導,幫助學生制定游戲制勝策略,在不知不覺間培育學生對老師的服從意識,減輕教師的管理難度。還可在課下組織各班級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加小規模的拔河比賽或長跑接力賽,使學生學會互相理解、體諒伙伴的困難處境,使學生在對抗性較強的體育活動中積累友誼和互信感,教師可在在活動中評估不同小組的內部配合程度,對表現最優秀的學生進行贊揚,淘汰合作不緊密的小組,通過有規律地定期舉辦類似的活動,使學生養成重視與同學進行合作、主動為組織奉獻自我的好習慣。

3.2重建師生關系,將心理教育融入課下溝通討論中

教師應當在學生管理活動中扮演學生可信賴的朋友,必須避免在課上直接命令或斥責學生,小學教育工作者可利用課間休息時間與學生就課堂學習狀況和生活見聞進行討論[3],雙方的交流應建立在人格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班主任還可利用體育課的自由活動時間向學生傳授運動減壓技巧,或是傾聽某些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講授自身遭遇,幫助其與有矛盾爭端的家庭成員和班上同學達成和解,為學生解除心理包袱、排除影響情緒的負面因素,以課下交流或課上專題講座的形式使學生了解基礎的心理衛生知識,通過實施有效的心理輔導與指引間接改善校園學習環境氛圍,讓小學生能夠敞開胸懷融入班集體的活動中,掌握有實際效果的排解負面情緒的方法。

結論

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小學教育必須重視的新領域,全面到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扭轉學生價值觀念的偏差,使學生有勇氣、有能力克服學習困難。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還要通過課下的面對面交流確認學生的真實精神狀態,制定嚴密的心理指導計劃,絕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參考文獻

[1]雷紅.淺談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6):48.

[2]魏永萍.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8):92-93.

[3]侯振保.小學班級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討[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10):173-174.

猜你喜歡
心理問題解決方案班級管理
解決方案和折中方案
一種端口故障的解決方案
基于數據倉庫的數據傾斜解決方案研究
個案工作方法介入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研究
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2016中國大數據·最佳解決方案獎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活動中的有效實施研究
班級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