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如何提升學生審題解題技能

2020-10-21 15:26普正林
錦繡·中旬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應用題教學小學數學

普正林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一直是難點之一,學生做此類題目正確率偏低現象十分普遍。數學應用題要想學好必須將審題和解題技能結合起來,從審題、解題、檢查再到反思總結。在學習過程中要有意識的教導學生塑造數學思維,不斷提升學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問題的能力。本文就如何提升學生審題解題技能進行詳細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審題解題技能

引言

小學數學中應用題一直是學生很難理解的一個領域,也是教師教授吃力的一個板塊。尤其是到了五六年級時數學應用題文字內容增多、題目形式多變以及數量關系更加復雜,學生們做題效果很不理想,一度到了看到應用題就感到害怕的地步。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將數學基礎夯實后,應著重引導學生對于從審題到解題完整流程的訓練,從以下幾個步驟進行全面學習。

一、理解題意

數學應用題最大的特點是用較長的文字敘述日常實際會發生的某類現象,然后結合數量關系,形成一道完整的數學知識[1]。故學生在面對一道應用題的時候第一步一定是學會審題,也就是理解題目要表達的中心意思。小學高年級的應用題往往文字內容多,具有迷惑性,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易受數學應用題言語描述、句子結構以及一連串多余信息的影響。會發現一般看完應用題后,絕大部分學生無法在不看原題的情況下復述出該題所給出的數量關系和已給的全部條件。顯然,學生不能看到題就開始下筆做,一定要審清題意,理解出題者出題背后的意圖以及背后隱藏的知識點。例如:村長調來一些魚,喜羊羊吃了4條后,剩下的一半給了美羊羊,美羊羊吃了2條后,把剩下的一半給了沸羊羊,還有四條魚,村長一共釣了幾條魚?我們看到其中的數量關系后,記住所給的已知條件,倒推回去就可以算出:(4x2+2)x2+4=24條。很多學生可能會被喜羊羊、美羊羊或者沸羊羊等信息影響,導致無從下筆,其實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數量計算過程。

二、訓練多元高效解題思路

在審完題目,學生要擅于將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抽絲剝繭而出,理解考察的知識點,將題化成簡潔的數字關系后按步驟解答題目[2]。

(一)多元化解題方法

教師在教學應用題時,可以先用最基本的方法教授學生了解這道應用題。但僅僅是這樣還不足夠,還需要拓展學生對于應用題的思考分析。例如小學五年級會學到行程問題:甲乙兩地相距800千米,一輛大客車和一輛小轎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向而行,客車每小時行40千米,轎車每小時行50千米,請問倘若兩車相遇,轎車行了多少千米?這類問題既可以尋找一般解體思路進行綜合分析,同時也可以畫圖去進行解答,借助直觀圖形來尋找思路,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圖示法便于分析數形關系,不受抽象邏輯限制,肉眼直觀減少了很多難度。教師在教應用題時應多啟發學生做類似的思考,讓他們自己去嘗試各種方法解題,不要拘泥于簡單的得出答案就好的想法,一場頭腦風暴是最能提升技能的。

(二)學會對比、歸納

在學習用多種方法解答題目后,教師們可以要求學生對一類應用題進行歸納總結。比如很多學生頭疼的工程類問題,這類問題主要涉及到的關系就三個: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那么可以審題后找出題中所蘊含的數量關系再一一列出算式。舉個例子:紅隊單獨完成一項工程需5天,綠隊需10天,那么兩隊合作完成建房工程,大概需要幾天?很顯然,工作總量就是這一個建房工程,工作效率就是紅綠兩隊加起來,把總量看作是是1個整體,那么效率就是1/5+1/10。我們都知道工作時間就等于工作總量除以工作效率。所以工作時間就可以算出為10/3天。同理,遇到其他類似問題用總結出的公式基本就可以解決。在學習小學術數學應用題時,學生們自己學會對一類題目歸納總結,對相似題目對比學習。解題過程是提升對應用題解答技能最關鍵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在不斷訓練自己對數量關系和抽象公式的敏感度,從而塑造了用邏輯思維學習數學的過程。

三、培養檢查、總結習慣

在完成一道題目后,學生要養成良好的檢查習慣。學生因為粗心大意將答案寫錯或者是在解題過程中遺漏步驟情況頻頻發生,這是得不償失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著重提醒學生養成檢查習慣,完成一道應用題根據答案反推回去,看是否能夠得到題目中給的關鍵性數字。細節往往決定成敗,有效的檢查也是一個反復思考,養成縝密思維的過程。

還有問題就是不少學生在發現做題錯誤草率訂正后拋于腦后,這樣的學習效果是十分差的。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強化學生題目訓練后的細致訂正習慣,定期檢查學生的學習筆記。錯題最能體現學生在進行應用題訓練時的不足之處。針對自己做錯的題加強反思總結,是對數學題解答吸收升華的過程。這樣良好習慣的養成可以很好培養學生自身審題細致水平以及做題時的理解能力,更是數學思維基本形成過程。

四、結束語

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中從審題到解題是一個完整流程,學生在做題時先是仔細審題,再進行解題,解題過程中抓住數量關系,不斷思考不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歸納,最后進行檢查和反思總結,實現對應用題全面攻破。這就是一個數學思維從產生到形成并反復修復的完美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在培養獨立思考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應把握好自己作為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如何去提升數額學應用題審題解題技能。通過不斷的訓練,增強學生遇到問題時的分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而不是機械化講解。這樣,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才能夠實現真正的高效。

參考文獻

[1]王進萍.淺析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J].廣西教育,2016(21):106-106.

[2]董丹丹.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如何提升學生審題解題技能[J].新課程,2019(13):98-98.

猜你喜歡
應用題教學小學數學
論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生活化”的理論與實踐
等待·自主·探究
淺談小學應用題教學
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及有效策略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