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癱患兒在康復治療過程中加強家庭康復訓練輔助臨床價值分析

2020-10-21 11:59冼俊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2期
關鍵詞:康復治療腦癱應用價值

冼俊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腦癱患兒在康復治療過程中加強家庭康復訓練的輔助臨床價值。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60例腦癱患兒開展本次試驗研究,納入時間為2018年08月-2019年09月,所有患兒通過數字表法進行平均分組,分別為參照組30例和研究組30例。其中參照組給予常規康復訓練,研究組在常規康復訓練的基礎上給予加強家庭康復訓練,比較兩組患兒的粗大運動功能改善情況及臨床療效。結果:康復訓練前兩組患兒的粗大運動功能(GMFM)評分基本一致(P>0.05),康復訓練后研究組患兒的GMFM評分和增加值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結論:在腦癱患兒的康復治療過程中應用加強家庭康復訓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粗大運動功能,能顯著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腦癱;康復治療;家庭康復訓練;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7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2-0-01

小兒腦性癱瘓通常指的是出生一個月內小兒的腦發育還處于未成熟的階段,在非進行性腦損傷的影響之下形成的一種以姿勢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綜合癥[1]。小兒腦癱的康復治療是一項漫長的過程,主要以訓練患兒的軀體控制能力為主,就現階段我國腦癱康復中心的實際情況來說,尚且不能夠滿足腦癱患兒的實際需求,且給患兒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本次研究主要以康復治療過程中的腦癱患兒為中心,就加強家庭康復訓練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60例腦癱患兒開展本次試驗研究,納入時間為2018年08月-2019年09月,所有患兒通過數字表法進行平均分組,分別為參照組30例和研究組30例。其中參照組有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為(5.13±1.65)歲;研究組有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為(5.45±1.23)歲。比較兩組患兒的線性資料,(P>0.05)其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參照組

該組患兒給予常規康復訓練,主要包括物理治療、作業療法、言語治療、運動療法、引導式教育、情景模擬訓練、傳統醫學康復等多種治療方式,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選取適宜的訓練項目,每天訓練1次,每周以5次為適宜,連續治療3個月。

1.2.2研究組

該組患兒則在常規康復訓練的基礎上給予加強家庭康復訓練,主要內容有:①頭部控制能力訓練:主要包括體軸回旋、支撐肩部加壓、仰臥位拉起坐等訓練方式。②翻身訓練:可通過玩具吸引患兒,使患兒轉動頭部并于肩胛帶處輔助翻身,將患兒骨盆、下肢轉換成俯臥位。③坐位訓練:于床上引導患兒采取坐位,通過枕頭進行支撐,也可將患兒置于椅子或推車上,加強其對坐位的感知。④關節康復訓練:引導患兒行俯臥位,通過肘或者是手來支撐動作;給予患兒綁站練習等。⑤肌力訓練:引導患兒采取仰臥位,伸手抓握位于高處的玩具;指引患兒進行吹泡泡,行哨子等練習。⑥靈活安排上述各個項目,時間為每次15-30min。

1.3觀察指標

通過粗大運動功能(GMFM)評估量表對兩組患兒的粗大運動功能改善情況進行評估,觀察并記錄康復訓練前、康復訓練后兩組患兒的GMFM評分,同時計算出兩組的增加值,GMFM評分越高代表患兒的粗大運動功能恢復越好;評估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其中顯效的判斷標準為患兒的語言、認識、智力、運動等均表現為正常,有效的判斷標準為患兒的語言、認識、智力、運動等均有明顯改善,不符合上述條件者判斷為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處理選取SPSS18.0軟件,行t檢驗,計量資料通過(±s)代表;行卡方檢驗,計數資料通過%代表,當組間差異性體現為P<0.05)時,則證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兒粗大運動功能改善情況

康復訓練前兩組患兒的粗大運動功能(GMFM)評分基本一致且組間比較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康復訓練后研究組患兒的GMFM評分和增加值均高于參照組且組間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療效

研究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參照組且組間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小兒腦性癱瘓又被稱之為小兒大腦性癱瘓,俗名被稱作為腦癱。小兒腦性癱瘓在臨床上常見的病因有母患精神病、父母親酗酒、吸煙,母親孕期患有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陰道出血等疾病,該病在臨床上的常見癥狀有自發運動減少且身體發軟、身體發硬、頭圍異常、不笑、頭不穩定、反應遲鈍、哺乳無力、手握拳、斜視等,對患兒的健康、成長和發育產生了嚴重的干擾和影響[2]。

家庭康復訓練是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隨著人們對于醫護需求的提升而逐漸衍生和完善的一種訓練方式,主要以家庭為基地從而展開一系列的康復措施[3]。給予腦癱患兒家庭康復訓練,從頭部控制能力、翻身、坐位、關節康復、肌力等多發方面展開訓練。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康復訓練前兩組患兒的粗大運動功能(GMFM)評分基本一致(P>0.05),康復訓練后研究組患兒的GMFM評分和增加值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說明加強家庭康復訓練的應用有利于促進腦癱患兒康復治療的進行。

綜上所述,在腦癱患兒的康復治療過程中應用加強家庭康復訓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粗大運動功能,能顯著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徐海, 韓晶, 謝榮. 個體化康復輔助器具在腦癱患兒康復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 中國醫學前沿雜志, 2016, 8(11):121-124.

[2] 婁書偉, 李婉瑩. 家庭康復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腦癱患兒中的應用[J]. 智慧健康, 2018, v.4(6):86-87.

[3] 崔瑞玲, 李秋芳. 家庭康復訓練對腦癱患兒康復療效的影響[J]. 大家健康, 2016, 10(6):188-189.

猜你喜歡
康復治療腦癱應用價值
引導式教育在小兒腦癱康復治療中的應用研究
康復護理在小兒腦癱護理中應用效果
康復機器人在腦性癱瘓患兒康復治療中的療效觀察
腦梗死綜合康復治療效果評估及分析
企業金融管理應用價值分析
心理干預對輕中度腦癱兒童綜合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腦癱患兒332例臨床資料與療效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