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學生適應高中歷史學習的教學銜接策略

2020-10-22 10:06彭素蓉
報刊精萃 2020年20期
關鍵詞:初高中史料教學方式

彭素蓉

四川省犍為第二中學

引言

學生從初中升到高中,學習內容、課程標準、教學方式等均發生較大的變化,學生在初中使用的學習方式不適合高中階段,教師沒有及時且正確地進行引導,以致學生出現厭學心理,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展。歷史教師應做好初高中銜接教學,在不降低歷史教學要求和質量的前提下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度過初升高轉折期,真正達到以人為本的教育目標。

一、樹立正確教學觀念

由于學生剛從初中階段過渡而來,教師在實際教學時應適當放慢教學速度,降低教學難度,使學生逐漸適應知識容量和加快的課堂教學模式。歷史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主動積累相關知識,使學生明確學習方向,提高學習質量。歷史教師的高效引導和學生的自我調整,可以最大限度地縮短初高中的磨合期。大部分學生在磨合期會產生不適感和焦慮感,若缺乏及時引導和調節,其歷史學習必然受到影響。歷史教師在此過程中就要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在課堂教學中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與其共同分析解決,積極鼓勵學生挑戰自我,增強其學習歷史的自信心。歷史教師應充分了解初中歷史教材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彌補知識欠缺點,減少影響前進發展的因素。

以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為例,教師在銜接教學中可運用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歷史教材收錄著很多有趣內容,但部分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單一地標記重點和死記硬背,以致教學十分單調。在該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就可先引入“茶葉”和“罌粟”并提出問題:“大家認識上述兩種植物嗎?”待學生回答后,教師可講述以下故事:1840年7月某天,英國議會發生了一場較為激烈的爭論,爭論的重點和國家政治無關,而是茶葉和罌粟,前者英國人迫切需要,后者中國人強烈抵制。正是這兩種植物改變了古老中國的命運,引發了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也因此拉開帷幕。這樣能有效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為高效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教師還可樹立時序觀念;所謂時序觀念,即在時間背景下充分把握歷史發展歷程并在歷史敘述中樹立良好的時間意識,學會借助時間陳述歷史,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時序觀念有利于教師做好歷史知識的高效銜接。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掌握重大歷史事件特征以及發生的先后順序。然而對于多數歷史事件而言,其開始和結束時間并沒有被嚴謹地記錄。例如,1839年6月發生了虎門銷煙,1840年6月~1842年8月發生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歷史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時序觀念,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二、全面優化教學方式

歷史教師在全新的教育形勢下應全面優化歷史銜接教學方式,如基于史料研習。歷史具有顯著的真實性特點,因而需要借助史料探究歷史。史料實證作為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需要教師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從多方面借助史料做好銜接教學,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應基于相同歷史人物或事件引導學生多維度思考問題,還要將歷史人物、事件和時代的特征相結合,但教學過程始終不能脫離階級和時代背景,更要注重引導學生從辯證思維和客觀角度分析和研究歷史史實,并在此基礎上得出理性的結論。

例如,在教學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讓學生搜集和查詢相關史料,充分了解史料類型,并在此過程中掌握搜集史料的方法。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規模最大,也是最后一次農民起義,最后被李鴻章和曾國藩鎮壓。然而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兩個重要人物在清朝大興的洋務運動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更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歷史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歷史事件和人物時應運用辯證、批判等多種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三、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相關心理學指出,有機體學習就是在建立條件作用后形成刺激和反應間的聯結過程,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習慣。大部分學生在實際教學中會因受經典條件影響而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簡言之,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科無感,因為該學科涉及較多的算式、定理,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甚至還會被教師提問,正是這種不愉快的情緒會反射到其他課程學習當中。尤其是學生在剛升入高中后,在初中階段產生的負面情緒仍然會影響其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經典條件理論,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愉快情緒,并使其對后續的學習產生期待。其中,教師應營造生動寬松的學習氛圍或在提問時考慮學生實際情況,當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和課堂溫暖時,自然會將愉快的學習情緒擴散到其他學科的學習當中。對于歷史學科而言,學生升入高中后,無論知識內容還是難度都不同于初中,高中更注重培養學生解讀古文的能力。相關研究指出,學生在做歷史題目時出現的錯誤概率遠遠高于地理和政治學科,學生會疑惑教材和歷史科目有哪些關系,因而教師在教學中可采取多種方式活躍課堂氣氛。例如,以農耕時代的手工業等相關知識為例,該章節需要學生理解私營手工業、官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等的特征、發展過程、經營形態等。如果單純講解教材文字知識,不僅不利于學生理解,還會讓學生對歷史學科產生厭煩心理。為了讓學生理解私營手工業,教師可引入影視節目中經常出現的“武大郎”:“想必大家都在《水滸傳》中了解‘武大郎’,并知道他以賣燒餅為生。但大家思考一下他種地嗎?他是清河鎮人,也是城市人口了,他自己做的燒餅自己吃嗎?”最后,歷史教師歸納總結武大郎的燒餅行業就是小規模的私營手工業,如此一來學生便清晰直觀地了解了不同手工業形態的特征,更能活躍課堂氣氛。

結語

總之,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關系到學生歷史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因而需要教師認真思考對待,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心理變化和課堂反饋,全面調動學生參與歷史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習歷史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熟悉初高中歷史教學目的和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歷史學習技巧,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猜你喜歡
初高中史料教學方式
新高考模式下初高中化學教學有效銜接的探究
PBL教學方式對普外科實習生評判性思維的影響
走馬史料贈故里 川渝民間文藝添新篇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初高中一體化背景下的中學物理教學實踐
史料整理:認識中國武術的一條路徑
史料二則
“真”學習:基于“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式改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