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文化差異下對生命觀的不同看法

2020-10-26 02:30唐琦琦
青年文學家 2020年29期
關鍵詞:生命觀莊子

摘? 要:對于生命問題的追溯以及其存在價值的探討,從古至今,無論在東方亦或是西方一直都不曾停歇,在中國對于生命的探索要屬道家最為突出,其中有意莊子的生命觀最為有代表性,而在西方的20世紀初掀起的一股對生命關注的思潮中,狄爾泰的生命觀自成一派,獨具特色。本文旨在淺析二人的不同生命觀,以探討中西在不同的環境以及時代背景下的生命觀有何異同之處,以及對現代社會又怎樣的參考借鑒價值。

關鍵詞:狄爾泰;莊子;生命觀

作者簡介:唐琦琦(1996-),女,四川渠縣人,沈陽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B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9-0-02

一、時代背景下衍生出的需求

從古至今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對于生命問題的探討從不缺乏。在中國,對于生命問題的探討最為系統完整的當屬道家代表莊子。戰國時期天下處于混亂,征戰與殺戮不斷,但在學術上,卻又是一個百家爭鳴的狀態。在當時作為影響較大的儒、道兩家卻采取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主張,儒家選擇了入世,將個人與社會聯系起來重視倫理,提倡以仁為主,克己復禮,期望以恢復周禮來重建社會秩序,這樣個人的生命價值就得以在社會中體現。而道家卻主張無為避世,尤為關注自身,認為個體的生命價值是高于一切的,并希望通過對自我內心精神的發掘和釋放來探索生命的價值。在莊子的哲學體系中生命觀是貫穿始終的基本問題,更體現了他思想的特點和主旨。

而狄爾泰所身處的時代,科技正快速發展迅猛地占據社會主導地位,科學技術在帶來了現代文明的過程中狄爾泰等一批現代哲學家也看到了危機,在他們看來人們在享受科學技術帶來便利時,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也發生了改變。人們開始認為科學無所不能,將其視為新的“上帝”,而這也恰巧導致了危機的發生??茖W固然帶來了巨大的力量與價值,但它只是單一地不斷向外探索, 去這個改造世界、改造自然,而對人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生活卻無法發揮作用,如果一味強調科學的價值,就會導致知識和生命脫離,會造成科技越進步,而生命本身的價值和意義越空洞的狀態。所以,在德、法等國開始流行起了一種具有非理性主義特征的哲學思潮,即生命哲學。

二、兩人生命觀的基本思想及異同

(一)莊子生命觀的基本思想

莊子的整個生命觀帶有極其強烈的個體生命意識,主要體現在對待生與死的問題上,他不同于同時期的儒家、墨家等將生死分離來看,而是將其結合起來用一種豁達釋然的態度去面對。莊子重視生命本身的價值,反對輕視生命重要性的言論和行為。他認為比起生命本身的可貴價值來說才華富貴皆是浮云,也正是因為莊子清晰地認識到了這點,才會有不屑視金錢為糞土的行為,更是通過親身地行動來像世人證明自己享受精神生命的自由與瀟灑。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遭遇各種困難或挫折,比如疾病的侵擾、身體的殘缺。莊子認為在面對這些困擾時,應該保持樂觀、豁達的態度來面對。如在《大宗師》里對子輿在面對疾病時的以“亡,予何惡?”的樂觀反問,莊子贊揚其在面對身患疾病時的苦中作樂,通過自我泰然的心境化解了疾病給自身帶來的困擾;在《人間世》中“支離疏”這一人物,莊子通過刻畫他的外貌丑陋、身體殘疾卻自給自足,頤享天年的人物形象,告知人們即使身有殘缺異于常人,但是相比起生命的價值都是不值一提的,若是不順應天命自哀自怨,就能體會到生活的另一種樂趣。這也是莊子想要向世人傳遞的信息,即希望人們不要被世俗所限制和控制,將身體的殘缺或疾病置之度外,以樂觀戰勝悲觀,使心靈得到安頓,豁然的面對人生。

在莊子看來死亡亦是一件平常的事,在面對死亡時,不必過度恐慌?!洱R物論》中莊子通過麗姬進宮的前后態度轉變告知人們在面對死亡時不必如此擔憂和恐懼,這會造成自我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負擔,反而會因此弄巧成拙,成為走向死亡的決定因素。再有莊子認為死亡其實不失為一種解脫,當以釋然的態度看待?!吨翗贰菲?,有一段描寫莊子與骷髏的故事,其中骷髏在莊子夢中與他說,死亡是一種解脫,讓他得以不在受國君統治欺壓,不用在經歷人世勞苦與憂愁,這與大眾的普遍想法是相悖的。因而不難看出莊子在面對死亡時,是提倡大家以一種樂觀積極的態度去看待的,面對死亡時的悲痛、難過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死亡不過是“氣”消散的結果,不過是有復歸于道,因為生死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二)狄爾泰生命觀的基本思想

狄爾泰所處的時代生命是哲學家們關注的焦點,但狄爾泰的生命觀與尼采、柏格森等人有很大的不同。在他看來哲學研究的對象不應是單純的物質或精神,而應該是把物質與精神聯系起來的生命,只有生命才是哲學研究的對象,所以“生命”也是他哲學思想的核心范疇。

狄爾泰生命觀的基本構成主要有三部分組成。首先是時間性,狄爾泰曾提到過:“我們的每一生命狀態都開始、變化和消逝于時間之中”。在他看來生命的全部性質、生命內相互作用的關系及其形成的某種關聯都是通過時間來確定的,且這個時間指的是與人的生命緊緊相連的具體時間或實用時間而不是自然所經歷的客觀時間或物理時間。此外他還批判了康德的時間觀,認為其對于歷史理性批判不夠充分。狄爾泰贊同康德將空間視為人民把握外部現象世界的感性直觀純形式,但卻不認可他將時間看為人們把握世界的內在感官形式。因為在他看來,人的內部知覺是有現實的意識事實構成的,不同于外部的知覺現象。所以時間不僅是經驗的形式條件,也是被經驗到的內容。

其次是歷史性,這也是他生命觀中最具特色的地方,狄爾泰所闡述的是人類的共同生命,在他看來尼采等人的生命觀忽視了歷史,過分地強調個體性和主觀性。狄爾泰深受歷史主義影響,對他來說歷史是關于人類存在變化的研究,是一個由人的精神所創造的世界,我們在認識歷史時,主客之間是具有內在同一性的,因為“人就是具有某種歷史性的東西”。人既是探究歷史的主體又是創造歷史的主體。所以按照狄爾泰的想法來看,生命其實就是人類社會文化的歷史過程,表現在人類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只有在歷史中才能尋找人生的意義。

最后是關聯性,在狄爾泰看來生命和時間是緊密聯系的,認為這個關聯性是依賴于時間性和歷史性的,這也是狄爾泰生命哲學的一個創新點。在他的關聯性中有一個重要特征那就是可以無止境的還原部分與整體,而部分與整體的這種從屬關系出現于完全不同的生命關聯和不同情況下每一個同理的生命關聯。所以他認為我們的整體與自身或他人進行比較的每一個生命關聯,那么部分對于整體的意義就會產生。而生命作為這種關聯,也就意味著它是一種結構性,借助把各個環節聯系起來的關系而形成的一種統一體。它既適用于生命與生命之間,與外界也能產生關系。由此,個人就會融入世界,這也正是生命關聯性的意義所在,使得個人在于他人或世界的關聯中得到無限的豐富。

(三)兩人生命觀的異同

道家整個思想體系的根本就是對個人精神自由和寧靜心情的追求,而莊子更是以此為思想的立足點,創立了他獨到的生命觀。當然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莊子的生命觀比起狄爾泰的來說稍顯表面、膚淺一點,但是在當時社會現狀來說,莊子在追求個人精神的自由以及在面對生、死、疾病的豁達態度來說無疑在中國哲學史上有了極大的進步。這種對生死達觀的思想,對后世文人的心性修養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對今天來說意義也很重大。而狄爾泰身處在科技發展迅猛地時代其生命觀格局比莊子更大,相較莊子只關注個體本身的生命,狄爾泰生命觀的著眼點放在了人類的共同生命上。而在實際內容上,莊子的生命觀更多的是在討論人該如何面對生死,如何通過修養達到自身的提高。狄爾泰則是從生命的本質出發,通過時間、歷史,以及其中的關聯對生命進行研究,以體現出生命的價值和地位,將生命本體化,認為這才是最真實、基礎的,而世界也只有立足于生命至上才可以找到它的源頭。

三、狄爾泰和莊子生命觀的現代價值

莊子和狄爾泰的生命觀都各自在哲學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無論二人的生命觀在內容上有著何種的差異,對于現代社會的發展和人的進步有著極大的價值。

莊子的生命觀對個人的生死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他主張個人的修養升華,充分承認個體的存在價值。不僅是在個人的身體上進行關注,對于精神上也進行了關注,追求生命與個體的自由。尤其是在他的生死觀中認為個人不應被物欲所拖累,應提高自身的個人價值,尋求生命的自由和瀟灑。這對當下的我們有重大參考價值,面對如今繁雜的社會免不了與物欲打交道,而如何能夠保持本心,這才是我們在社會能夠立足之本。再有我們的一生無法避免生老病死等問題,而如何能夠以正確的心態去看待這些人生的困擾,莊子的生命觀告訴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有時候疾病的困擾,死亡的降臨也許也是生命的另一個轉機,這番對生死的達觀態度,這對我們修身養性是有極大的幫助。

而狄爾泰的生命觀對于我們的參考意義也頗大,現在的我們處在科學技術更加發達、進步的時代,高科技信息化提高了我們日常工作的效率,逐漸地依賴電子、機器等現代科技成果,而忽略了自我的生命價值,這也是狄爾泰等一批探索、發掘生命哲學的意義所在。狄爾泰的生命觀不局限于自我,但也在關注著自我。在他看來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經驗參與了個人對意義的感受與體悟。個體正是憑借其對生命的經驗和生活的體悟不斷充實自我、完善自我的。一個人越是更多地體驗人生,就越能更多地在理解中展現和釋放人生的意義。

狄爾泰和莊子對于生命的思考和探索,更是沖破了一切生死時光的界限,至今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給人帶來限啟迪和遐思。

參考文獻:

[1]張汝倫.現代西方哲學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2](德)狄爾泰著.安延明譯.精神科學中歷史世界的建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黃悅.莊子生命觀淺析[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S1):210-212.

[4]胡偉力.莊子生命觀探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6(11):86-92.

[5]李強華.狄爾泰歷史哲學中的“生命”、“理解”和“意義”概念解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5(07):31-33.

[6]張夫偉.狄爾泰生命哲學及其當代教育意義[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6(05):98-102.

[7]趙天惠. 論狄爾泰“生命之流”[D].遼寧大學,2012.

猜你喜歡
生命觀莊子
《莊子說》(二十三)
以“鄉下人”身份論沈從文的生命觀
生物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淺論中學生物教學中的“三生觀”教育
《莊子說》(二十二)
儒家生命觀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啟示
《莊子說》(二十)
《莊子說》(十八)
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顯性途徑探究
《莊子說》(十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