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顯性途徑探究

2016-04-19 03:51張成銀黃珊
課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3期
關鍵詞:生命觀顯性大學生

張成銀 黃珊

【摘要】學校教育是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主要方式,而學校教育又分可分解為顯性路徑與隱性路徑。本文討論學校教育中的主要顯性路徑,即發揮“兩課”在生命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開設生命教育相關課程,加強各學科對生命觀教育的滲透,以及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具體的實現模式。

【關鍵詞】大學生 生命觀 教育 顯性 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055-02

一、引言

高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級專業人才的重任。然而,不容忽視的是部分高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傳授給大學生謀生、求職的知識與本領,卻忽略了引導大學生思考“為何而生”,導致部分大學生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義,漠視生命,甚至出現生命極端現象。生命觀教育應當是大學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高校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生命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提升生命價值,追求和諧人生。

依據存在形式和實現途徑,教育可分為顯性和隱性。顯性教育指充分利用各種公開手段、公共場所,有組織地、系統地實施教育,帶有一定強制性。顯性教育是教育的主要方式和主渠道。日常管理、校園文化等潛移默化的教育形式、途徑則屬于隱形教育。高校生命觀教育應形成以顯性教育途徑為主,以隱性教育為輔的格局,使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促進。本文中討論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顯性路徑及其實現形式。

二、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顯性路徑及其實現

1.充分發揮“兩課”作為高校生命觀教育的主陣地作用

高?!皟烧n”通常是大學基礎階段的必修課,是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形成的主陣地。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生命教育素材,并且根據社會變化和新形勢的要求,吸取教育學、心理學、醫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不斷豐富生命觀教育的內容,構建以“兩課”為載體的全方位滲透性的生命教育體系?!端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這門課通常設置為大一第一學期課程,此課程擁有豐富的有關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內容,比如教材緒論部分即有引導大學生適應大學生活的內容,能夠幫助大學減少環境變化而帶來的心理壓力,更好地融入大學生活,開始新的人生旅程。這門課引領大學生探討人生價值、理想,保持自我身心和諧,與他人、與自然的和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這部分內容,適時引入并突出生命觀教育。在授課時要重視這部分內容,幫助大學生樹立法律意識與法制觀念,引導他們學會運用法律手段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矛盾。而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門課中,則可以更深層次地與大學生探討了人生哲理,教會大學生從唯物辯證法的高度和視野去看待人生的各種際遇。在《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這門課中,教師可以從偉人的成長和思想出發,對學生進行榜樣教育,引導他們以毛澤東、鄧小平等革命家為國家富強和民族昌盛而奮斗的一生為榜樣,學習他們積極、進取、達觀的生命價值觀,追求生命的最大意義和最高價值??傊?,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有著豐富的生命觀教育內容,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入古今中外優秀的生命觀思想,更好地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生命觀教育中的基礎作用。

2.開設生命觀教育相關課程

針對當下大學生生命觀嚴重缺失的情況,開設生命觀教育課程是主渠道之一。我國高校有必要在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與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開設生命觀教育課程。在國外,生命觀教育早在1990年代就被納入到正規教育課程中去,并不斷開展對生命教育的研究,出版專業教材,在幫助學生正視生死,理解生命價值,探索生命意義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生命觀教育已經成為國外高校以培養合格公民為目標的全人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課程教育不僅可以集中地把正確的生命觀(生命價值、生命意義、生命追求、生命關系等)傳遞給學生,并可打造專業的生命觀教育師資隊伍,提升生命觀教育工作者的理論水平、拓展學術視野,并探索研究生命關懷的理論和實踐,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逐步打開高校生命觀教育的局面。

生命觀教育課程設置可以由各高校根據學生狀況靈活選擇在何階段進行、采用何種教材、教學方式。各高校需要在此類課程里全面系統地對學生進行生命觀教育,包括生命意識教育,生命起源、生命科學、生死觀引導、生命價值、生命責任等等,也可以涵蓋心理健康教育、人生哲學、生命倫理學、生命哲學、死亡哲學等內容,旨在讓大學生在對生命擁有系統了解和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生命態度,最終能夠達到生命和諧的狀態。生命觀教育課程可以作為大學基礎階段的一門或數門通識課程,由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輔導員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擔任主講教師,也可以聘請各學科的專家特別是人生閱歷豐富、有積極樂觀生命觀的各學科教授開設講座或以其他教學形式進行。

3.各學科對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有效滲透

加強生命觀教育教學體系建設,研究設計出完整的生命觀教育專業課體系的同時,還應該強化其他學科教學對生命觀教育的滲透作用。生命觀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并非有一兩個生命觀教育專業教師就可以完成,它如學生思想建設一般,需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才能取得實效,因為生命的真諦蘊藏在生活的各個角落,高校教職員工對生命的體驗也不盡相同。從廣義上講,所有的教育都是生命教育,任何學科,只要與人相關、與社會相關、與自然相關,都蘊含著生命觀教育的星星之火。這就要求我們在各科教學過程中,積極滲透生命觀教育,要求擔任各學科教學的教師都轉變教育觀念,掌握生命觀知識,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在專業課教學中影響學生,引導他們樹立正向的生命觀;以教師的專業素養啟迪學生擁有一顆善于體悟生命真諦的心靈,感受生命美好,追求生命價值。

大學生生命觀教育與高校諸多學科有著剪不斷的聯系。因此,要善于利用各學科中體現的生命哲學思想,利用各個學科的優勢。比如,體育運動對人們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在體育教學中,既可以在理論上向學生講授生命健康知識,讓學生了解自我生命,也可以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緩解心里壓力、激發學生生命活力??稍隗w育課中適當加入生存技能的培訓,系統講授如何在火災、地震、溺水、交通事故等特殊情況下如何保護自己求生,并進行一定的模擬演練,讓大學生真正提高生命安全意識,掌握生存技能,在不同的突發事件中保護自己和他人,最大限度地減少傷害。在生命科學中,可以通過帶領學生探索自然生命的奧秘,讓學生在理解生命存在的基礎上達到對自然生命的理性認識,激發大學生的對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更可以在人文類課程中結合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生命哲學思想,通過對優秀文學作品中關于生命真諦的解讀,讓大學生感悟人生。生命觀教育還可能滲透在經濟、宗教、哲學等多個專業領域,讓學生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覺中從不同的專業角度實現對生命的理解,認識和把握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4.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重要的顯性途徑之一。然而事實證明我國部分高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化的傾向比較嚴重,有些高校應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卻沒有專業人員進行講授。幾乎每所高校都有心理咨詢室,卻形同虛設,極少有學生尋求幫助,然而因心理問題引發的大學生輕生、漠視生命的事例在不斷發生。這就需要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有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應按學生心理和成長規律適時進行,學校應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給每個學生建立心理狀況檔案,加強心理咨詢室建設,增強心理咨詢室與學生的聯系,鼓勵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時向老師、朋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尋求幫助。

尤其重要的是,在互聯網時代,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詢應該全方位轉變形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各種新媒體,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渠道,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地進行生命觀教育。從事心理咨詢和教育的老師也應該跟上時代,積極探索互聯網時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咨詢的新技術、新媒體手段。心理健康咨詢和教育只有了解了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和特點,才能對其有效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三、結語

高校生命觀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高校所有教育工作者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把顯性教育做好,并充分發揮隱性教育春風化雨的輔助作用,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相互配合,才能開辟生命觀教育的新天地。而要在顯性教育的各個領域中開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不僅需要高校領導層的高度重視和有力支持,也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各學科的專家教授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工作者的全方位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在大學教育中形成一個良好的生命觀教育的氛圍和態勢,從而最終培養出擁有健康生命觀、高尚生命價值追求并且對生命有理解、有熱愛的全面發展的高層次人才。

參考文獻:

[1]崔小娜.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36-39.

[2]李輝,王忠橋.高校主體性德育的現代建構[J].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6):32-36.

[3]隋月英.日本學校德育的發展及對我國學校德育的啟示[J].教育探索,2004(3):51-52.

[4]吳榮鎮.生命教育推動的現況與展望[J].學生輔導,2002(9):78.

[5]鄭曉江.關于“生命教育”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福建論壇,2005(9):32-33.

猜你喜歡
生命觀顯性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以“鄉下人”身份論沈從文的生命觀
關于現代設計應用中中國元素的顯性和隱性表現
生物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巧抓“隱性”表達 精彩“顯性”表達
淺論中學生物教學中的“三生觀”教育
儒家生命觀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啟示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