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躁郁癥愛纏青年人

2020-10-26 06:47錢琦
現代養生·上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雙相心理劇心理治療

錢琦

雙相情感障礙,又稱躁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類疾病,發病的時候,患者既有躁狂發作的一面,又有抑郁發作的一面?;颊叩男木尘驮跁r而情緒高漲,時而悲觀絕望這兩極之間擺動。它的起病年齡通常在十幾歲到二十來歲,所以在學生中常見。

小時缺母愛長大對母親既愛又恨

21歲的何非,促使他走進心理治療室的原因是:對什么事情都缺乏興趣,不感到愉快,甚至有悲觀厭世的念頭,可是有時又顯得非常興奮、話很多,而且動作表情或語言都很夸大。這兩種奇怪的現象交替在他身上發作已有3年,每到發作的時候,他的心情就很差,易發脾氣。

他自述:在小時候,我對父母就沒有太多的感情。童年時我跟弟弟是和爺爺奶奶在農村生活的,母親偶爾回來幾次,父親幾乎不回家。所以從那時起我就特別渴望父愛母愛。每次母親從外地回來時,我就會異常地興奮:“這就是我的媽媽!我有媽媽!”雖然她偶爾會對我們發脾氣,并限制我們的活動,但我對擁有母親的這種渴望遮蓋了對母親的不滿。記得有一次,媽媽要去外地了,我和弟弟在床上哭了一個早晨。到我上初中時,媽媽不去外地打工了,在家照顧我們。照理說這是我夢寐以求的事。但3年后,我對母親的感覺由渴望變為厭惡。開始的時候母親還好,漸漸地她開始對我們專制,限制我的活動,即使我很想很著急去做的事情她也不讓,不聽就打。逼著讓我們做家務,不讓我們有自己的活動時間,也不讓看動畫片。在學習上給我帶來無比困擾,她是個守財奴,不關心我的學習,因為吃飯是在學校吃的,我經常餓肚子學習。從此我發誓:要恨她一輩子,無論她做什么,我都不會原諒她。盡管這樣,我還是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考取了重點高中。高中期間她說要租房子照顧我,但那時我已經討厭她了,不能忍受她盯著我。這時,父親一直是我的精神支柱,他很和藹,話語不多,我有心事都會和他說,我很感激他。慢慢地,我在學校出現了心理問題,很痛苦!開始我要求媽媽給我找心理醫生,但她根本不理解。我的問題比較嚴重了,于是休學了一年。在這期間我并沒有得到良好的恢復,并且我更加厭煩她了。她沒有一點像其他慈祥的母親一樣去關心我。當我提出一些要求,她會很厭煩,導致我心里很受傷。我們經常吵架,針鋒相對,我甚至說她不配為人母。但事后我有些內疚,主動向她道歉,以為道歉就會換來她的理解與關心,沒想到她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錯,我難受極了。復學時,她對我的態度好了一些,在心理醫生的治療下我繼續學業。但去年徹底崩潰,我退學了。我感到無依無助,一次次打擊讓我看不到任何希望和信心,無比的痛苦無盡的折磨著我。我痛不欲生,沒有一個人理解和支持我,我熱愛生命,有自己的堅持和理解。父親也和我反目成仇,甚至動手打我,讓我恨之入骨。我那么無助、無奈,有多少次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可我真的熱愛生命,真的!但一個沒有尊嚴和快樂的生命又有什么存在的價值呢?無知、無能和愚蠢,就是我現在最大的感受。

無意識地采用替代方法將攻擊轉移到自己身上

這是一個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心聲,看起來像控訴書。盡管比較主觀,也不盡符合事實,但這卻是他內心最真實的感受。為什么何非會有這些感受?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說幸福是什么?這是哲學家思考的經典命題。心理學認為,人生的目的和幸福就是尋求快樂(獲得強烈的快樂感受)和避免痛苦(消滅痛苦和不舒服)。人類的痛苦產生于內心需要得不到滿足,越是長期且嚴重缺乏和未滿足的需要得不到滿足,人的痛苦感就越深刻。與之相對,人類的快樂,則產生于缺乏的需要得到了滿足,越是長期嚴重壓抑和未滿足的需要得到滿足,人的快樂感就越深刻。

對于何非來說,因為童年期父母要外出打工,他對父母精神上的關愛需要強烈卻又缺乏,所以他“就特別渴望父愛母愛,每次母親從外地回來時,就會異常地興奮,‘這就是我的媽媽!我有媽媽!”而上初中后母親回家照顧他時,由于母親深感之前對何非的照顧不夠而過度補償,給了何非更多的照顧與管束。何非一方面因母親的管束而感到不自由,強烈需要自己的心理空間,另一方面,仍感覺自己所要的關愛母親并沒有滿足他,故而非常痛苦。所以,他對父母之愛和自由的需要以及與現實本身的限制,給他帶來了深層次的痛苦。

但是,要知道,不能滿足而壓抑的需要有多少,人就有多痛苦;而一旦獲得滿足后,之前有多痛苦,就能體驗到有多幸福和快樂。體驗情緒的這兩個極端,這是雙相情感障礙的心理學基礎。沒有壓抑的痛苦,也就沒有滿足后的幸福感。所以在理論上,沒有單純的躁狂發作。人類有攻擊和破壞的原始本能,如果有人阻撓了他對快樂和需要的滿足,出于原始本能,他就會對那個阻撓者發起攻擊。何非對父母親密感的需要,對自由的需要都受到了挫折。他認為這是母親的阻撓造成的。所以,他對母親有著強烈的憤怒與攻擊情緒,“從此我發誓:要恨她一輩子,無論她做什么,我都不會原諒她!”

但是,子女對父母有著天生的愛,他對母親也是如此。所以,他的恨又讓他產生罪惡感,也因此讓他痛苦,“我甚至說她不配為人母,但事后我有些內疚,主動向她道歉”。他對母親的攻擊欲望受到來自他自己的阻礙,此時,他無意識地采用替代的方法,把對母親的攻擊轉移到自己身上,故而他出現了“我有多少次都想結束自己的生命”的想法。這想法是典型的抑郁發作時的消極觀念,憤怒則是導致他出現雙相情感障礙的重要的心理學原因之一。

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都不可少

何非患的是典型的雙相情感障礙,目前為中度抑郁。主要表現為:有時心境高漲、精力和活動增加(即躁狂或輕躁狂的一面),有時表現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動減少(即抑郁的一面)。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心境,就在這兩極之間來回波動。由于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有重要的生理素質因素,如五羥色胺功能低下,容易使情感向兩極化變化波動,故而需要配合一些藥物進行系統的治療。同時,仍然需要心理治療。心理治療的主要目的,是讓何非放下恨,學會控制和緩慢釋放情緒。同時,要讓他的母親在關愛孩子的同時,給予孩子所需要的心理空間,讓何非獨立和成長。

心理醫生對何非進行的心理治療,采用了很多具體的專業方法,其中重要的一個是心理劇團體治療。這一治療方法是由奧地利精神科醫生雅各布·列維·莫雷諾所創立的。心理劇治療是在一個團體中進行,團體中的成員通過在他們過去、現在或將來出現的生活場景中,演出他們的思想、感受、人際關系或者夢想。另外,患者也可以在心理劇場的安全氛圍中(畢竟不是真實的現實),在舊環境(過去生活場景的劇中再現)中產生(與過去不同的)新的情緒或言行反應,或是在新情境(過去未出現但未來可能出現的生活場景)中出現適當的反應,并減少不當的行為渴望。

對何非的心理劇治療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在角色扮演階段:讓他開啟被塵封的痛苦回憶,釋放痛苦,并鋪設出一條新的可能性之路。如,讓何非和“母親”(心理劇團體中其他團員)演出母親責備他沒有洗好衣服等場景,幫助何非宣泄被壓抑的情緒,也讓他扮演母親這一角色,讓他從中體會到其實母親是愛自己的,也是很痛苦的(對他來說)這一全新感受。其他的階段中,讓何非認知到他內心憤怒的原因與童年創傷的關系,并讓他在面對舊情景時,能脫離過去經驗的窠臼,創造出一種新的方式,來面對當前的情形。

編輯:汐顏

猜你喜歡
雙相心理劇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對酒依賴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
喉罩雙相正壓通氣在中老年人無痛纖支鏡診療術中的應用
心理治療有七大誤區
淺析校園心理劇治療對家庭功能、家庭關系的影響
能治療心理疾病的耳機
雙相抑郁也是抑郁癥嗎?
淺談運用校園心理劇解決小學生考試焦慮的有效方法
心理劇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義探析與實施模式
雙相型障礙概述
雙相障礙:天才與瘋子之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