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仄的聲律文化及其教學

2020-10-26 06:45蔣詩堂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20年22期
關鍵詞:聲律平仄

摘?要:平仄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現象,是“近體詩”格律構成的主體,也是漢語詩格律的最大特征。平仄的結構法則體現了節奏、音長、音高及其變化延展等方面聲律美的追求,且蘊藏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平仄的聲律文化教學,應注重誦讀聆聽、比喻對比和由淺入深的點撥啟發,加強聲律感知,加深文化體悟。

關鍵詞:平仄?聲律?文化蘊涵

平仄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現象。平仄的講究始于詩、成于詩而發展演變于詞、曲。平仄是“近體詩”格律構成的主體,是漢語詩格律的最大特征,也是詩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敖w詩”的平仄又是詞、曲平仄的基礎,且平仄句式相對于詞、曲較為整齊統一,可謂平仄文化的代表?!敖w詩”平仄的結構法則體現了全方位聲律美的追求,且蘊藏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有關漢語詩律研究的論著,在談論平仄的文化功能時,偏限于平仄表層聲律形式美的分析和揭示,且大多較為宏觀和簡略而不夠系統和精細,更缺乏對平仄深層文化蘊涵的探討和提煉。高校的詩律平仄教學一般也偏重于平仄的結構知識而忽視聲律美學與文化內涵的揭示和品味,縱使提及也不過是含糊籠統的只言片語,以致只知其構成而不明其原理、不味其內蘊。挖掘、揭示和品味詩律平仄的聲律文化,對于深入領會平仄的結構原理,體悟和弘揚國學文化,都很有意義。

一、平仄的講究與聲律文化

格律詩講究平仄,直接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求和表現詩歌的音律美。而在直接的追求和表現當中,還有漢民族傳統審美觀念和文化思想的蘊含和體現。

1.兩字一節:節奏鮮明與“四平八穩”

平仄最基礎的結構單位是“節”,即平仄小節。盡管五言和七言詩句子的語詞結構形式不盡相同(如“空山新雨后”是221,“竹喧歸浣女”是212;“不盡長江滾滾來”是2221,“百年多病獨登臺”是2212),但就平仄的結構單元來說,五言都是221,七言都是2221,即每句除末字外,都以兩字為一個平仄小節,比如一種五言句的前兩個小節:平平/仄仄,一種七言句的前三個小節:仄仄/平平/仄仄。一節內兩字的平仄可能不同(“一三五不論”),每節是平還是仄由偶數字決定(“二四六分明”)。

兩個字一個平仄小節,比照音樂節奏來說,就是兩個字一個節奏單元,也就是兩字一拍。

為什么要兩字一拍呢?

首先,兩字一拍較一字一拍更加明快、連貫和流暢,兩字一節追求和表現的是節奏鮮明流暢美。

那為什么不以三個字或更多的字為一拍呢?一方面格律詩句子有五言、七言的字數限制,不便三字以上分節拍,更主要的是,漢民族音樂偏好和習慣的節奏單元就是4分音符:咚?噠|咚?噠|……或者8分音符:咚咚?噠噠|咚咚?噠噠|……。西洋音樂的節奏單元較多三連音:咚咚咚?咚咚咚|……三連音較急促,跳躍感較強;4、8分音符則較平穩。漢民族音樂節奏單元的“求穩”,源于漢民族“四平八穩”的傳統講究。平仄的兩字一拍也就是8分音符,正體現了“四平八穩”的民族音樂節奏、民族審美傳統和民族文化特色。

2.末字獨立:音長相當與平衡協調

平仄句式的前面都是兩字一節,但最后一字是獨立成節的。如: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末字獨立又是為什么呢?詩句誦讀時前面的單字音長較短,最后的字音長較長。這就是說,最后一節雖只有一字,但它的音長恰與前面兩字節的音長相當,末字獨立追求和表現的主要就是音長平衡協調美。平衡協調就是講求整體或系統的均衡相協,不失衡、不偏倚,這也是漢民族古往今來一脈相傳的文化之一。

3.同句相間:音高起伏與錯落有致

一個一個平仄小節組合起來就成為一個一個平仄句式,一句之內節與節的組合是平聲小節與仄聲小節交替相間。如仄仄/平平/仄仄/平。

同句相間又有什么好處呢?平仄是聲調的分類,而聲調就是語音的高低升降。所以,同句平仄交替相間,就是為了讓句子語流的音高語調有起伏變化,形成抑揚頓挫、波浪起伏的旋律,它追求和表現的就是音高起伏變化美?!拔乃瓶瓷讲幌财健?,不僅僅是中國文學的審美追求,音樂舞蹈、書法美術、建筑園林、器具造型等,無不講求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變化之美。

4.同聯相對:對立互補與辯證統一

格律詩的上下兩句合為一聯。同一聯中,出句(上句)和對句(下句)各小節的平仄要求相反相對,這就叫“對”。如出句是仄仄/平平/仄,對句就是平平/仄仄/平。因為對句須押韻且一般押平韻,所以,當出句以平聲收尾時,對句也需以平聲收尾,如平平/仄仄/平,對句應是仄仄/仄平/平,此時末尾平仄相同,但前面都是相反的。

同聯相對的兩句配合起來,既對立又互補,既相反又相成,追求和表現的是相反相成和諧美?!独献印返诙拢骸疤煜陆灾乐疄槊?,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边@種樸素的辯證統一思想,也是同聯相對聲律文化的深層內涵。

5.鄰聯相粘:回環曲折與和而不同

相鄰的兩聯,后聯出句與前聯對句開頭小節的平仄要相同,結尾的平仄則相反,這就叫“粘”。

為什么要粘?假設不粘,就會每聯平仄都一樣,只能是簡單的循環重復。粘是開頭相同,使得后聯與前聯的聲律回環相承;結尾相反,又避免了重復而生成了聲律的變化,可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鄰聯相粘既回環往復又變化出新,既綿延又曲折,追求和表現的是回環曲折新奇美?!墩撜Z》所謂“和而不同”,說的是既能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系,又有自己的主見而不求茍同附和,推而廣之就是既要講求和諧,又要獨立自主、積極創新。鄰聯相粘也蘊含著“和而不同”的傳統文化要義。

6.拗救變格:亡羊補牢與適度靈活

為表情達意不得已而違背了平仄的正格或犯了“忌”,就叫“拗”;出現拗句后,將適當位置字的平仄也加以改變來補救,就叫“救”。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此聯出句第四字本應用平聲字,但“不”是入聲,實際用了仄聲字,有違于平仄相間和“二四六分明”,對句的第三字需改仄為平以相救,所以用了平聲“吹”。又,平平/仄仄/平句式,如果第一字(七言第三字)用了仄聲,就是犯了“孤平”,必須改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為平以相救,如“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庸”,對句的“欲”為拗、“臨”即是救。

除了拗救,還有特殊的變格。平平平仄仄句式(七言在前面加仄仄)作為尾聯出句時可變為平平仄平仄。這雖也有違于平仄相間和“二四六分明”,但已成為習慣、允許而不需救的變例。如:“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拗救體現了“亡羊”應該“補牢”;拗救和變格都體現了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在總體和諧的大原則下,有適度的寬松。

7.結構規則:大道至簡與道生萬物

語音不僅有時間維度的變化,也有空間維度的差異,即便是一時一地的音,其系統也是非常復雜的。南朝沈約等人從復雜的聲調實際中“歸納”出了平上去入四聲,進而又分為平仄兩類,這是一種去粗取精、刪繁就簡。而唐以后歷代詩人不顧聲調實際依然遵從和承襲著“過時的”四聲和平仄,顯然不單純是崇古,更不是所有寫格律詩的人都主張復古,他們承襲的已不單是聲調的歸納和劃分,更是在遵從和傳承一種簡明的范式,傳承和弘揚大道至簡的觀念。

兩字一節、末字獨立、同句相間的規則,加之 “三平調”“三仄腳”的禁忌,使得平仄的基本句式簡化為只有四種: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七言在各句前面加一小節)“對”“粘”規則又使得句式的組合像公式一樣可推導,簡明易操作。依此可由簡入門,登堂入室后又能感受簡單背后的豐富蘊涵,感悟到“大道至簡”。

同時,所有格律詩,無論多少句,其平仄句式都是依照上述簡單的結構規則組合、衍生出來的。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庇煤唵蔚囊巹t生出無窮無盡的詩句,平仄的結構規則也是對道生萬物思想的詮釋和奉行。

平仄的每一講究都側重表現一定聲律美的追求,體現一定文化蘊涵,但往往不是單純的,也不是各自孤立的。比如,鄰聯相粘除了追求和表現回環曲折新奇美、體現了“和而不同”文化思想之外,也還有變化之美的追求和“窮則思變,變則通”的思想體現。平仄的每一講究都包含有“和諧”的意蘊,這也是平仄的總體追求和文化要義。所以平仄的各種講究及其聲律文化相互聯系、有機統一,合成蘊涵非常豐富的平仄文化整體,而其核心就是和諧。從中我們能進一步領略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諧文化的源遠流長,更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對和諧社會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平仄聲律文化的教學

1.誦讀聆聽,感知聲律

平仄首先追求和表現的是節奏、音長、音高及其變化延展等的聲律美,這些都需要鮮活生動地直觀感知,聲律感知最主要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誦讀和聆聽。比如擊節誦讀格律詩,感知節奏特點以及節奏單元的音長;播放或模擬爵士鼓節奏音,聆聽感知節奏和音高的起伏變化、旋律的回環曲折等。

2.比喻對比,體會聲律

聲律的美感往往比較抽象、籠統,“可意會而不可言傳”,要化抽象為形象、化籠統為具體,宜多用比喻和對比??捎梅骞染d延或波浪起伏比喻平仄相間,起伏錯落;可先一字一拍、再兩字一拍擊節誦讀,對比其節奏特點;對比三連音和4、8分音符節奏,體會中西音樂節奏單元的差異及文化特色;對比有音高變化和無音高變化的旋律,體會起伏變化之美等。

3.點撥啟發,領悟文化

平仄的每一講究都側重表現了一定聲律美的追求,同時還有深層次的文化蘊涵,且相互聯系、有機統一。教學中應由淺入深、由分到總,點撥啟發。如先引導感知兩字一節的節奏鮮明之美,再由漢民族音樂節奏單元的偏好和習慣,聯系漢民族傳統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點撥啟發,引導領悟“四平八穩”的傳統文化內涵;由平仄結構規則的簡明和可推導、衍生,挖掘其大道至簡、道生萬物的文化蘊涵;由每種講究到相互的聯系、統一,點撥啟發深切體悟聲律文化。

參考文獻

[1]王力.漢語詩律學[M].北京,中華書局.2015.

[2]任繼愈.老子新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李西安.漢語詩律與漢族旋律[J].音樂研究,2001(03):3-12.

作者簡介

蔣詩堂(1963-),男,漢族,湖南永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及其文化。

猜你喜歡
聲律平仄
孫 寶
聲律啟蒙·一東(童聲獨唱)
《文心雕龍·聲律》篇的兩個學術淵源論
請問這是哪個版本的《聲律啟蒙》
平仄譜:閱讀格律詩的一把金鑰匙
聲律啟蒙
春天的馬蹄聲
滇風詩說
律詩平仄格式的構成與推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